2022年11月2日,2022全球城市论坛在沪举行。

作为“2022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暨第二届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主题活动,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全球城市·开放共赢”,来自中国、美国、法国、瑞典、斯洛伐克、韩国等国家的学界、政界、商界的200余位嘉宾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与。

论坛上,与会专家指出,加强全球城市合作,开放竞合、追求共赢是破解城市治理难题的必经之路。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为人在论坛上表示,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和深度连接全球的国际大都市,长期以来坚持扩大开放不动摇,探索并形成了一大批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开拓性创新,已经成为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高地。

“面向未来,上海将对标更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加大在放宽市场准入等关键领域开放探索,更好地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为全国进一步扩大开放探路,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开放、包容、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王为人表示。

在哥伦比亚大学校级教授杰弗里 · 萨克斯(Jeffery Sachs)看来,上海和纽约有诸多相似之处。他从上海和纽约开放的自然条件谈起,指出两城都是金融、贸易中心、科技、高等教育的中心城市和节点城市。

“越来越多的人口集聚城市,城市生产越来越重要,因此需要认真思考城市的未来。”杰弗里 · 萨克斯指出,当前城市面临社会和生态的两方面挑战,开放合作和新技术为破解这些挑战提供了支撑,城市可以在开放和新技术应用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毫无疑问,未来城市发展步伐和进程不可避免地会和以往不同,但是未来的城市不仅不会消亡,而且越来越成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最主要的空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说。他举出一组数据:目前,全球城镇化率55%左右,2021年中国城镇化率64.7%,而发达国家城镇化率超过80%。他认为,仅从这两个数据的差距,就可以看到未来的城市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角色和地位。

侯永志指出,城市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技术进步引发经济结构调整进而引起社会结构变化是城市化的动力。人口在向城市集聚的过程中,会形成更多的大城市、超特大城市。从国际经验看,人口过度集中于大城市特别是超特大城市会带来一系列治理难题。加强全球城市合作,是破解城市治理难题的必经之路,是让城市更美好的必然选择。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吴建南透露,他在调研中发现,不论是特大城市还是体量和规模相对较小的地级市,开放这一要素对城市高质量发展贡献显著。吴建南认为,以城市为着力点,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发展格局下高水平开放非常重要。

吴建南建议,新发展格局之下的高水平开放需要以城市为着力点,打造枢纽型城市以提升国际大循环的循环质量和水平,形成抱团式城市集群以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同时,他指出,建设全球城市的一个重要启示在于开放竞合、追求共赢。

吴建南解释说道,所谓开放竞合即在议题上求同存异,在主体上多元多样,在形态上虚实结合,在互动上有据可依。例如,双方可以围绕经济、气候、文化等传统开放领域的议题,持续加强合作关系的建立,充分发挥高校、研究机构、企业、行业组织的积极作用,促成城市间开放。

他认为,可以进一步挖掘数字技术在推动开放合作中的重要潜力,以数据安全为前提,打造城市合作“数字孪生形态”。例如,在上海,五个新城战略的重要特质便是开放合作。这是上海落实深化长三角一体化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两大国家开放战略”的重要支撑,凸显了新一轮城市功能的开放。

关于新城建设,嘉定区委书记陆方舟在会上指出,所谓新城,不仅仅是传统新城内涵外延的简单扩大,而是在更加开放包容的背景下,打造功能独立的长三角综合性节点城市。

陆方舟谈到,打造这样的未来之城,尤其需要科技创新进行赋能。未来,嘉定区将打造建设国家智慧交通先导试验区,到2025年,嘉定新城智慧交通覆盖率将达到100%,实现30分钟可达本市中心城,40分钟可达相邻新城,45分钟可达近沪城市。

他还透露,今年底,嘉定新城将率先开展高快速路的开放测试,包括G1503上海绕城高速、G2京沪高速路段。

当天论坛上,嘉定区发布了《像绣花一样精细——城市治理的嘉定实践》一书,该书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与嘉定区合作编写,以案例的形式展现了嘉定区在精细化治理和新城建设等方面的新实践和新探索,为中国超大城市治理的现代化贡献嘉定经验、嘉定智慧。

据悉,论坛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国人居署和世界银行共同主办,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世界城市日事务协调中心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