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2022年国庆节期间我到了上海,原想探访一下老朋友,了解一下上海得相机收藏活动,采写一些相机收藏人士和收藏活动的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友马正康先生在延安西路有一个“海鸥之家”相机博物馆,他给我腾出一个房价,新买了折叠床和被褥,这样我不仅住的地方解决了,而且可以守着两屋子老相机“做文章”,环境是太好了,我欣喜而好奇,整个梦里都是相机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果被封控了,一共是七天,下面我把封控期间写的文字汇集到一起,给自己留一个纪念。

1、10月7日(第一天

芭比Q了……
早上急急忙忙写完小花老师的帖子,八点半同马老师约好,他来接我,一起去松江探访海鸥相机厂。
但是下楼就见路口有警察值守,只进不出,整个一条街道封控了,人人要做核酸。问警察是什么原因?不知道,但是:请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看健康码,变色了!什么原因没人知道,赶紧做个核酸吧。门口保安说最快也要等下午核酸结果出来,才知道原因,或者解封,或者继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虽然有些惊恐,但是这里的人们似乎很淡定和无所谓,他们自觉地排队做核酸,也不问为什么,或许也不必知道为什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暂停键,今天的活动暂缓了……

在上海被封闭的第一份感动,来自云南乡下大哥老徐的屏边金牌猕猴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几天云南乡下大哥老徐知道我到了上海,特意发一箱猕猴桃给我,虽然小区封控了,但是快递不耽误,外卖也可以送进来。

这猕猴桃我太熟悉了,猕猴桃基地绝对是有机的自然生长,绝对的放心水果,关键是猕猴桃还特别甜。有多甜?齁嗓子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惜刚到还是硬的,要捂几天才能吃,而这波封控是周围小区有密接者,估计要2-3三天了!
既封之,则安之。这么大面积的疫情爆发,这么长时间的疫情不散,如果不被疫情关顾到,都不算真正的中国人,以后怎么同人吹牛说事呢?

一会儿自己喝点,马总这里的存酒够喝一年的……
但骄傲不起来啊……

上海封控的第一顿晚餐!
首先说明我在网上看到是周围小区有密接者,所以我们这里实行了松散封控,就是在封控区内是可以自由走动,但是不能到“外面”去,所谓的“外面”就是弄堂的路口,那里有警察值守,只进不出。
这样外卖和快递,送到路口,打电话出去取就可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的朋友们看到我被封控了,好几位联系我,问我需要什么东西,其实真的什么也不需要,我住在海鸥之家马老师的相机收藏馆里,面积有两三百米,除了相机,这里也是一个会所,吃住、喝茶、练习书法都方便,各种条件具备,完善的大厨房,冰箱里也是满满的物资,我是不爱做饭,否则真的可以弄出一点花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在这个特殊而伟大的过程时期,怎么也得记录一下,喝一点啊!于是定了饭菜,自己下楼走五十米取餐,回来摆放好,突然觉得应该喝点记录一下。

我自八十年代中期第一次到上海,这些年不知道来了多少次,而这里又有多少好朋友,九十年代以后,一直有朋友“对接”和招待,所以我也记不得有多少年在上海不在独自晚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终于有了一次在上海吃独食的机会,这上海的孤独晚餐是不是有意义和值得记录一下呢!

刚才取外卖,看见路口夜色冷风中站立值守的警察,在一楼大厅看见无精打采,蜷缩一团的大白们,有点心疼和莫名伤感,都不容易,都在忍受着,只盼着一切尽快结束,天亮。

2、10月8日(第二天

没有等来我想要的天亮,睡醒后疫情升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估计是第一拨先来七天,无法确定还有没有第二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也无所谓,吃喝不愁,朋友关心,处处关照,权作休息,静心思考人生吧……
家事、国事、天下事,都想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上海被封控期间的第二、第三份感动
这两天有很多上海朋友知道我被封控了,纷纷要给我送东西,问我需要什么,我都表达了不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的不用,首先马老师这里条件好,又是会所式的相机收藏馆,两个冰箱都有不少储存物资,有专业的厨房和炊具,只要我动动手,不仅饿不着,还会吃得有滋有味。

其次走五十米就到弄堂口(但出不去),那里可以接收外卖,想吃什么手机上点餐,很快送过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上午还是有两个朋友送来了东西,一个是一箱子水果和点心,另一位干脆送来牛奶、点心和两个菜,还有东北人喜欢的大葱蘸大酱,是不是太贴心、太美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感恩,我怕回去的时候腰带系不住,还需要去买裤子……

上海遇封控的第四份感动,七十三岁的马老师下午又给我送物资,先搭乘地铁,然后又骑共享单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物资已经非常丰富了,可以与人分享,我把苹果分成三份,一份自己,一份给同楼的一个被封者,另一份敬献给菩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年头都难,我们共患难!

上海封控第二天晚餐!
昨天的剩菜没有吃完,热一下,今天的剩菜可以直接吃,于是有了四个菜的丰盛晚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说我没有蔬菜,结果今天朋友送了大葱黄瓜和豆瓣酱,这也太爽了,先来一口大葱蘸酱,结果我流泪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葱太辣了……果断改小口和小块……
自己又煮了一锅米饭,够吃两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了,这个时刻怎么能没有酒呢?
或许是冥冥中的安排,我在家里出来前,同梁家酒坊算帐,就是去年我卖助学酒的那家良心小酒坊,去年我为五个大学生、两个高中生募集3万元学习费用,同他家订购1500瓶助学酒,几天卖空,其中我个人买了100瓶,放在酒坊按我的要求邮寄赠送给各地的好友,我问他们还有没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梁说我买得早没有了,但是他们还有四十多瓶52度的,是事先装好瓶了,但后来大家都要60度的,结果剩下了,他们也不敢自己擅自处理,我决定把这批酒买下,继续送人,结果酒直接发到上海马老师处20瓶。
本来这些酒是想来上海和朋友们共饮的(只喝了两瓶),这种12年的高粱原浆白酒上海的朋友很喜欢,而这次有时间又有酒,还没有啥正经事,上海之行变成饮酒之行该有多爽啊!
但是疫情来了,我只好先独享了……劝君更尽一杯酒,封控之外才有故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大家放心!这里的条件很好!朋友的东西送来不少,同楼还有一个被封控办公室的人,今天我送一些水果和点心给他,但是他不喝酒,无法对饮,可能还不太熟悉。但他说明早煮鸡蛋,给我带两个。
哈哈,患难之交……

虽然遇到疫情封控,却有朋友相助,晚餐后酒足饭饱,到了晚茶的时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人也要有仪式感,按套路泡茶。
一次倒两杯,一杯喝热的,另一杯凉凉了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10月9日(第三天

早上醒来清理手机相册,发现了6日晚我和付总去星光摄影城看望大佻、小龚、赵立军,我们都是二十多年的朋友,在经营916时,他们对我帮助很大。另外还有赵振新、朱宗迅和孙义文三位仁兄老师这次缺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几年我每次到上海都要去看望他们,然后一起喝酒,直到酒热耳酣,依依不舍的话别,几乎每次都是过量,酒态尽显,没有办法,太好的朋友,就想一吐衷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酒酣时我好像答应了一件事,就是出一本书,汇集我写的相机收藏和相机收藏家的故事。他们的要求,我答应了……
床上躺不住了……起身想一想,这些年虽然写了不少相机收藏和收藏家的文章,却一直抵触出书的,因为不仅费精力费金钱,也要耗费我大量的时间和行动,重要的是要认真再认真!
酒真的误事,我怎么就答应了?而答应了,就必须承担,最后实现。

酒话可以不算话吗?我太难了……

一早上被喊去做核酸,这次又换了个地方,三天换了三个地方,其中前天和今天的比较宽松,单管只捅嗓子,而昨天的除了捅嗓子,还要加捅鼻子,属于捅一再送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紧挨着的住宅楼管理比较严(就是双捅的这里),但我们这个办公楼就比较摇摆了,不知归于哪里管,于是一再的被拒绝和改换门厅。
这个楼一楼一人,二楼六人,七楼有我们两个人,最后经过努力和协商,我们这些人同严重的隔壁楼剥离,挂靠到路口的宽松小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还有一个坏消息,就是电梯不能用了,一个早上我已经爬上爬下两次了,还好,只是七楼。
昨晚上到了一车物资,连夜分发给了居民(我们这里没有份),门口的保安大爷忧心忡忡说“政府发东西,并不是好事啊,怕要封控很久了。”

上海被封控的第五份感动,是有朋友“顺路”给我带了一份饺子,其实是特意绕道来的,瞬间觉得上海人民太好了!
不思蜀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封控期间的第六份感动,是接受政府分发的物资了。
昨天晚上看见有卡车运动物资,但实际没有给我们这些“编外”隔离人员,门卫保安说“发物资不一定是好事,可能隔离时间要延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午时,“终于”也给我们几个人发了,看看都有啥?其中方便面有四盒,如果一个人,这些东西可以吃三天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10月10(第四天

写了一天的相机收藏文章,忘记了记录的日记。

5、10月11日(第五天

早上七点多,被唤起下楼做核酸,掐指一算,这是第五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今天又要换地方,原来前两天比较“宽松”的一号楼出现密接还是次密接,反正不吉祥,我们这里的楼管要我们去边上的楼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楼就是我第二天做那个捅一送一的地方(就是一次捅嗓子,再加一次捅鼻子),但是这次不需要了,这里已经很安全,只捅一次嗓子就可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待期间,发现门口的保安大叔坐椅子上看手机,问他这几天住在哪里,他说白天继续工作,晚上就在这把椅子上睡觉,除了他还有保洁员,也被封控里面走不了,晚上睡椅子。他们才是最难的人,天气凉了,晚上会很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楼下的路口,一早上送快递不断,不仅有蔬菜,还有大桶的瓶装水,看来很多人家物资需要补空了,后面不解封,生活会越来越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这两天看新闻,上海又出现一些临时居家不让外出的地方,问题不容乐观啊……

6、10月12日(第六天

封控的第六天!
两个小孩儿排队做核酸,哥哥先做,弟弟问“啥感觉?”哥哥答“没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啊,我们早已经习惯,已经没有了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上海,封控到了第六天,社区又发了东西,一箱子各种餐食,外加一箱酸牛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知道封控到第七天能否结束,其实就是一个感染者住在另外街道的小区,而他或者路过这里,我们这里的人“也走过了你走过的路”,有人还碰巧擦肩而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管了,先吃个酸奶压压惊吧……

7、10月14日(第七天

早上起来,那根绳终于没有了……
其实在凌晨的零点封闭就结束了,而在昨夜十一点左右马老师通知我,封闭结束了,我可以外出走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夜里我从窗望出去,那根拦着的绳还在,直到结束的时间到了,那绳子依然在,但是小区的居民开始往外走,走到绳边钻了出去,没人阻拦了,也看不到阻拦的人,可能管控人员早已离开了,而走之前,并没有拿掉绳子。

但我不想出去了,不是我不想去钻绳子,而是我困了,也累了,此刻的暗夜,对我也没有什么可吸引的,还不如安心睡一觉,待天亮。

这次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封闭了七天,其实并没有什么,即不怕所谓的疫情(密接的密接或者都算不上),也没有觉得停止键就改变了我太多,反倒是很多朋友的关注,送来慰问和物资让我感动,而我所在的海鸥相机收藏馆又是我喜欢的地方,这里的条件一流,远非困在宾馆所能比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是在心里上的不舒服,这个难以接受和不爽,同在一起的一个被困于办公室的另外公司人说,这是第二次了,上一次五十多天,他只能睡沙发。而门卫的保安大爷只能在靠背椅上度过七个夜晚,每天吃两包泡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终于正常了,我会按计划同马老师去松江看看海鸥相机厂,有朋友因为我天天发海鸥之家,对这里感兴趣,我会安排一天时间,给大家开放一天《海鸥之家》,等大家参观,给大家讲解,看我的具体通知。

上海,我还会住一段时间,把原来想做的事做完,而此刻其他地方都不适合走动,只能死心塌地于此了……

注:在封控的七天时间里,我还写了十余篇有关相机和相机收藏家的采访文章,拍摄了十条有关老相机介绍的短视频,没有浪费这段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