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起钓鱼,大多数人的理解就是拿着鱼竿,挂上鱼饵,甩出浮漂,等鱼上钩即可。但路亚和传统钓鱼有很多不同,最大的不同点就是,钓者处于一种积极的运动状态中,通过各种连续、轻柔的动作牵动鱼竿和鱼线,让假饵模仿出小鱼自然游动的轨迹,从而吸引带有攻击性鱼类来捕食咬钩。

路亚不需要打窝,也不需要活饵,这样不仅能减少对水源的污染,对钓者本人来说也是一种优雅的运动,所以也被人称作“水上高尔夫”。

关于路亚的诞生有这样一种说法,在19世纪初,美国钓鱼人豪顿氏在河边与朋友闲聊,手里的一个小木片不小心掉进了河里,引来一条鱼窜出水面把木片叼走了。这件偶然的小事触发了豪顿氏的灵感,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路亚拟饵。芬兰人Lauri Rapala把拟饵做得更加极致,并推广到了全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人们对路亚的认识,根据肉食性鱼类的食性及捕食的方法,总结出了路亚钓法的一些雏形。由于路亚装备的参与性强、可玩性高、选择性多,比传统钓鱼更能激发年轻人对于环保的兴趣。

所以,路亚作为一项运动,不是近些年才有人玩,而是在这一两年露营热兴起之后,才开始迅速蹿红和普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蔡中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内知名路亚竞技钓手、路亚文化推广人、湖南卫视《酷玩路亚》节目主持人

“Top Anglers顶级钓手”

路亚沙龙创始人

第一位参加美国FLW职业路亚赛的

国大学生钓手

蔡中豪这个名字,在国内路亚圈儿也算是如雷贯耳了。他的职业是一名拍卖师,路亚是他的爱好,但是推广路亚文化对他来说像是一种“责任”——他没有义务去承担,却十分乐意承担的责任。

谈到初识路亚竟要追溯到他的少年时代了,“我上高中的时候,有一年NBA圣诞大战,原本早晨5点半的直播,我记错时间,4点半就起来看,结果阴差阳错看了一场美国的路亚比赛,一下就被吸引了”。

于是,蔡中豪开始接触路亚。起初他只能通过国外的视频和文字资料来学习,“那时候买个简易的探鱼器,大家就围在一起研究,场面相当学术……”蔡中豪笑道,“最初的环境总是简单纯粹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蔡中豪成立了全中国第一个大学生路亚社团,在美国读书期间又参加了路亚职业比赛,成为了国内最早的一批路亚职业钓手。

“一个钓手的快乐应该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快乐!”蔡中豪说,路亚钓鱼与传统钓鱼之间的区别恰恰是这项运动最吸引人的地方。传统钓鱼是愿者上钩,用食物鱼饵吸引鱼,钓鱼者是静止的;而路亚人是动的,人去找鱼,引发鱼的攻击性……

这种运动方式更符合现代人的运动习惯。在这个过程中,你对环境的掌握、对鱼竿的认知,尤其是众多鱼饵种类之间的比拼,都是路亚的乐趣所在。

作为一名职业钓手,蔡中豪对于“赢”依然有强烈的热情,“比赛是人与人之间的较量,自己玩是体会人与自然的融合和快乐。对于新手来说,感受阳光洒在山川溪流之上,能和鱼一起完成一场互相博弈的游戏,就是最大的乐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路亚运动需要有更坚实雄厚的基础,才能向更良性健康的方向持续发展。“如果我们这批钓手是种树的人,那我认为现在还不是收获的时候。”蔡中豪坚持做路亚文化推广,就是希望让更多对路亚有兴趣的钓友能学习到路亚庞大的知识体系,真正了解这项运动及其背后的文化,让路亚成为更多人喜欢的运动和生活方式。

“梦想是很宝贵的,我不希望掺杂太多功利,但也不代表我们不融入商业元素。”蔡中豪说,路亚文化与商业的结合,遵循商业规则,能让推广工作更好、更有效地完成。“支持梦想完成的因素有很多,但坚持为梦想付出,靠的依然是最初的热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慈众自然”博物学教育机构创始人及主理人

央视《科学动物园》栏目组特约嘉宾

《博物》杂志线下科普讲师

杨航是一名博物学教育从业者,他创办“慈众自然”博物学教育机构的初心就是希望能让更多人有更多的机会走进自然,了解自然。杨航的生活方式几乎都是与自然息息相关的,上山下河乐此不疲,认识和了解小动物更是他专攻的领域。“路亚的普及不仅仅是要教会初学者如何抛竿收竿,更重要的是如何更了解我们身处的这片大自然。”杨航说道。

认识钓竿

钓竿一般分为直柄式(Spinning)和枪柄式(Casting)两大类,飞蝇竿(Fly Rod)除外。直柄竿配纺车轮,枪柄竿配水滴轮和鼓轮。一般情况下对于初学者来说,选择直柄竿配纺车轮更容易操作,鱼线也不容易缠在一起。在杨航的路亚课程上,给新手用的都是直柄竿配纺车轮,连4岁的小朋友都可以钓到鱼。路亚竿的自重要轻,因为在一次钓鱼过程中要不停地抛投。中调(Medium)的竿子较好使用,对于操作表层系的钓法,调成Fast或Extra Fast的模式能够让竿子最大程度体现假饵的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认识鱼饵

鱼饵分为软饵和硬饵,都是模仿鱼类喜欢的食物特性而制成的。针对不同的钓场、不同鱼类,选择不同的鱼饵。鱼饵的细分种类非常多,硬饵包括悬浮米诺、铅笔、金属饵亮片、旋转亮片等等;软饵包括卷尾蛆、面条虫、软鱼等等。初学者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认识每种鱼饵,了解它们针对不同鱼类的效果,更需要在钓鱼过程中了解自然环境、天气、水温、水质对鱼饵选择的影响。不同的鱼饵采用的抛竿的动作也很不同,要通过反复练习去领会。有时候同一片水域,用不同的鱼饵,都能钓到不一样的鱼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认识鱼线

布线、火线、PE线这三种线的基材其实都是大力马(Dyneema),根据不同需求或是为了克服其它的缺点而生。布线软,易缠竿,表面不平滑,不易远投。优点是大部分布线都有密编织,越多股越耐磨,拉力越强。火线线的表面有一层塑料,平滑易抛投,线也变得较硬挺。缺点是塑料涂层易磨擦脱落,没有密编织,拉力不如布线。PE线综合了布线和火线的优势,有密编织,还披附一层塑料材质,所以耐磨、拉力又大。尼龙线价格便宜、规格最多、颜色变化多端,在各种钓法上都可以使用。缺点是会因吸水而降低强度,线体在水中变得相当明显、碍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认识鱼类

鱼的全身都遍布着味蕾,对味道很敏锐,不同的鱼类有不同的特性。路亚是引发鱼类攻击性的一种钓鱼方式,所以了解鱼类的特征就是了解对手,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对于路亚进阶钓手来讲,对鱼类的了解更多,比“装备竞赛”和钻研钓法更容易钓到鱼。初学者钓鲈鱼最容易,它们食性比较杂,什么都吃,所以看到鱼饵就很容易发起攻击。在北京的人工钓场,通常也是鲈鱼最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何抛竿

初学者抛竿的时候尽量做到大臂不动,用手腕和小臂的力量抛竿。刚开始经常会碰到鱼钩钩到池底杂物的情况,所以挂鱼饵的时候可以把钩尖藏在鱼饵里。在路亚中感觉是鱼在拉鱼线,会有抖动,这时候不要紧张,匀速慢收,一边收,一边轻轻抖动手腕,不要硬拉。初学者最难的地方其实是保持信心,在开始练习抛竿但钓不到鱼的情况下,保持热情和兴趣,是最重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Q&A

M:入坑路亚需要哪些条件?

Y:没有条件,快乐就好。

M:新手如何挑选钓鱼场地?

Y:建议初学者选择人工钓场,鱼的密度高,可以建立信心,坚持下去。

M:新手学习路亚的难点是什么?

Y:最大的难点是没有好的老师带,路亚运动知识体系很庞大,需要良好的发展环境和优秀的师资力量。

M: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钓手需要多久?

Y:路亚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持续路亚

“钓后放流”是路亚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路亚是一项运动,而不是捕食方式。在钓鱼的过程中,鱼是我们的对手,和我们一起参与游戏,而不是我们的食物。蔡中豪说自己玩路亚15年,从来没吃过自己钓的鱼,每次都会放流。这也是他在推广路亚文化,尤其是在做露营活动和教小朋友钓鱼的时候特别强调的,“钓”是人与动物之间的纽带,放流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然,让这项运动可持续。

学习路亚这项运动,并不仅限于学习技术那么简单,对水域环境、鱼的种类、人与鱼及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都要有深入了解。我们现在对于这项运动的理解还仅限于抛投竿是否精准,而美国钓手现在研究的是,每立方米水体的浮游微生物的单一种类对饵鱼迁移产生的影响。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除了基本功练习,更重要的是如何去理解鱼,如何树立正确的理念,如何理解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周边钓场推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半岛路亚钓场

怀柔区657乡道南200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飞冲高丽营路亚基地

顺义区815乡道北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猎人小屋船钓场

延庆区千家店镇下德龙湾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Fucci Fishing

福羲路亚基地

房山区长阳镇黄管屯公

交站南50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标点路亚鱼场

通州区台湖镇辅外一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志洋百川路亚鱼场

昌平区赴沟路97号

安全提示

1、通常情况下新手在人工钓场是比较安全的,水深或者不会游泳的话最好穿救生衣。

2、戴好手套,因为鱼钩很尖,不小心容易划破皮肤,要做好保护。

3、护目镜对初学者也比较重要, 应尽量佩戴。初学者在收竿的时候比较容易激动,技巧欠缺,如果用蛮力拉线,出现鱼钩弹回来的情况,一旦伤到眼睛就非常危险了。

路亚“黑话”

打龟(空军)——指钓鱼一无所获。

放枪——指鱼线与鱼饵的线结没有绑结实,导致鱼饵直接飞出去。

挂底——指水底环境复杂,鱼饵会挂住水底的水草或树枝等等,没法收回。

窗口期—— 一般指清晨或傍晚,鱼比较活跃的时间段,该时间段相对容易钓到鱼。

爆钓——钓鱼的理想状态,泛指收获满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