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三十年代,英国爱丁堡附近的一个私人小岛上新建了一座中西合璧风格的大房子。最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座大房子的屋顶悬挂着一面旗帜,但却不是英国国旗,也不是象征房主人家族的家徽旗,而是一面黄底镶嵌蓝龙戏红珠的旗帜,也就是代表中国清朝的大清黄龙旗。为什么黄龙旗会飘扬在离中国有万里之遥的英吉利天空呢?这就要说到这所房子与小岛的主人了,他便是清朝末代帝师庄士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庄士敦出生于英国苏格兰。他在爱丁堡大学完成了本科学业,后又在牛津大学取得了文学硕士学位。

1898年,刚入职英国殖民部不久的庄士敦以实习生身份被派往香港工作。由于工作表现出色,庄士敦很快便得到升迁,相继出任辅政司助理、港督私人秘书等职。1904年,经辅政司骆克哈特的力荐,庄士敦被派往英国租借地威海卫工作。

在威海卫工作期间,庄士敦不可自拔地痴迷上了中国传统文化。随着对中国了解地不断加深,庄士敦逐渐开始反感西方试图将自己的文明强加于中国的行径,他认为:“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处在各自社会发展的试验阶段,因此不管对哪个半球而言,把自己的意志和理想强加给另一方是不明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8年,庄士敦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工作邀请。工作地点在北京紫禁城,工作内容是给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当老师。

虽然当时溥仪已经逊位,但能成为帝师还是无上的荣耀,何况庄士敦还是个老外。因此,他对这份特殊的工作邀请感到受宠若惊,很快便答应了下来。

1919年2月,在得到英国政府许可后,45岁的庄士敦来到北京,开始了帝师生涯。庄士敦主要教溥仪英文,此外还讲授数学、地理,以及西方历史与生活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庄士敦的出现为溥仪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在他的引导下,溥仪戴上了眼镜,用上了电话,甚至还剪掉了被满清遗老们视为最后尊严的辫子。

溥仪有好几位帝师,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当属陈宝琛。而当庄士敦的到来也对溥仪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了很大影响。后来溥仪在自传《我的前半生》中写道:“陈宝琛曾是我唯一的灵魂,而庄士敦来了之后,我又多了一个灵魂。”

1924年11月,溥仪被军阀赶出紫禁城。庄士敦通过自己的关系帮助溥仪逃往日本领事馆。经过这次变故后,庄士敦的帝师职务也宣告终结。他回到了威海卫,并成为威海卫的末代总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离开了帝师岗位,但庄士敦与溥仪的师生情谊并没有结束,他们依然保持着通信,甚至在一些重大决定上,庄士敦还是会向溥仪提出自己的建议。

1930年,56岁的庄士敦回到了自己的故乡英国。1934年,庄士敦将自己在中国的帝师经历写成了一部回忆录,名为《紫禁城的黄昏》。由于英国人对庄士敦的这段经历非常感兴趣,因此《紫禁城的黄昏》大卖特卖,庄士敦得到了一笔丰厚的稿酬,他用这笔钱在爱丁堡附近买下了一个小岛,并在岛上建了一座中西合璧风格的大房子,房子里面陈列着溥仪赏赐给他的古玩、字画、朝服、顶戴等物品。每逢重大节日,庄士敦都会邀请亲朋好友上岛做客,他自己则会穿上一品顶戴和清朝朝服迎接客人到来。

1938年3月6日,庄士敦在家乡爱丁堡逝世,享年63岁。

参考文献:《紫禁城的黄昏》、《末代帝师庄士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