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彪于54年东汉建武三十年去世时,班固(32年-92年)年仅22岁。史书载:班固“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后汉书·班固传》)即,班固在扶风乡里独立治《汉书》约8年之后,大约是在东汉明帝刘庄执政的62年左右,他被人告发,说他私作国史乱政,于是,班固被逮捕入狱,且被押送到京城洛阳受审,他所著作的《汉书》也被朝廷没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的是,班固为何会因在民间治《汉书》而被捕入狱,史书语焉不详。不过,根据班氏家族一直都被朝廷权贵窦融家族所庇护的情况看,有人胆敢告发班固私做国史乱政且逮捕班固入京城洛阳受审,一定与窦融失势有关系。窦氏一族,可谓是东汉前期臣僚中的最贵家族了,即,窦融家族之所以荣华富贵,不仅是因为窦融家族中许多人掌握着东汉前期的朝廷兵权,而且,窦融的子孙中有三人还是当朝驸马,这样的家族,谁敢惹呢。

但是,汉明帝永平即,62年的汉明帝永平五年之前,窦融的儿子窦穆曾经唆使下属霸占六安侯刘盱的领地,且“矫称阴太后诏”强迫六安侯刘盱休妻而改娶窦氏女为妻子,六安侯刘盱的原妻家因此上告汉明帝,这样,就惹恼了汉明帝刘庄,汉明帝不仅撤职了窦穆等窦氏官员,没收了窦氏家族者掌握的兵权,还可能软禁了窦融,62年的东汉永平五年,窦融因此去世。窦氏一族失势,班固家族必然倒霉,这几乎是东汉班氏家族兴衰的惯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我们将班固被逮捕入京受审时间,概定为62年的东汉永平五年。因为,当时时兴株连,而班氏家族与窦氏家族的关系历来亲密,窦融家族失势,才会因此牵连到班固私治《汉书》的问题,这样,才会有地方势力者和地方官员敢于告发班固私作国史乱政。窦融家族没有失势前,不可能有人敢于冒犯班氏家族的。班固被逮捕入京受审之后,班固的弟弟班超害怕扶风地方官员胡乱上报班固著作《汉书》的情况,他先于扶风地方官员去了洛阳京师上书显宗的汉明帝刘庄奏明他哥哥班固著作《汉书》的原委。

汉明帝“甚奇之”,不但没有处分班固,还让他出任了“兰台”中的吏员,又让他与其他文官一起著作了汉光武帝的《世祖本纪》,汉明帝满意后,汉明帝还正式任命班固为朝廷的郎官,负责“典校秘书”,之后,班固又撰文了公孙述等西汉末至东汉初的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文章,这样,汉明帝才下旨准许班固“终成前所著书”,即后来的《汉书》。史载:“兰台令史,六百石。本注曰:掌奏及印工文书。”(《后汉书·百官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兰台,是东汉时代的文职秘书部门,根据《后汉书·礼仪(大傩)》汉官名秩日,当时,兰台吏员和郎官甚多,多达数千人。班固是何时定稿《汉书》的呢?史载:“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后汉书·班固传》)由此可知,《汉书》应该成书于东汉汉章帝的“建初”年间。

我们是将班固入京城治《汉书》的时间概定在62年的东汉永平五年,再因为汉章帝的“建初”年是76年至84年,如此推算,班固人京城治《汉书》“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在83年至84年之间,我们就将《汉书》成书的时间概定在84年的建初纪年的最后一年吧,这样,才符合史载的“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汉书》一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世史家引证班固生前自己评说《汉书》的有关文字。由于《太史公书》是“太初以后,阙而不录”,即《太史公书》只记载到太初年之前的前105年的汉武帝元封六年。所以,班固说他治《汉书》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汉书》大量直接采纳了“前纪”;二是班固编辑进了许多他父亲班彪生前收集整理的前汉资料;三是《汉书》自汉高祖刘邦肇始一直记载到王莽死亡,这样,《汉书》记载的前汉历史,就是230年;四是由于东汉初期的儒学盛行。

所以,《汉书》编辑思想是“傍贯五经,上下洽通”,这点,与司马迁崇尚道家文化的史学观,是不一样的、班固自述著作《汉书》情况时所说的“故探撰前记,缀集所闻,以为《汉书》”一说,最应该引起今人注意!后世史家大多都习惯拿着班固的这段自述之词而断言说《汉书》采纳了大量“前纪”的《太史公书》(即司马迁的《史记》),这样的断定之说,是错误的!是后世史家没有搞清楚在班固著作《汉书》的同时,东汉官方也在整编《太史公书》的历史情况!

通过史载可知,东汉前期的蜀郡成都人杨终(?-100年),在显宗东汉明帝时代(57年-75年在位)被征召入兰台拜校书郎,杨终被征召为校书郎,当在班固出任校书郎的62年之后。而且,杨终犯事坐罪,还是班固等人为其开脱,杨终是在79年的汉章帝建初四年的白虎观会议后,他才始受诏整理从民间中收集的《太史公书》残稿的。而我们前面说了,班彪是32年的建武八年就开始著作《汉书》了,54年至62年,班固接续班彪遗留给他的《汉书》初稿又著作了八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2年班固被朝廷征召为兰台校书郎以后,他又著作了20余年的《汉书》,因此,《汉书》正式成书问世,最晚,也不会晚于汉章帝建初年间最后一年的东汉建初九年的84年。所以,我们今人可以断定说,班固的《汉书》已经脱稿以后,杨终才始收集整编出社会上流传的《太史公书》的残稿十余万字。由此可知,以上班固自述时所说的“故探撰前记,缀集所闻,以为《汉书》”一说中的“前纪”,绝对不可能是指《太史公书》(即《史记》)。

因此,后世史家所说的《汉书》抄袭《史记》的说法,可能与历史事实刚好相反,不是《汉书》抄袭了《史记》,而是后世史家在重新编著《史记》时大量抄袭了《汉书》!那么,《汉书》所依据的“前纪”究竟是指什么呢?这个问题,我们后面有详述,这里就暂且打住了。班固的《汉书》问世以后,世人“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这应该是史实!因为,我们从唐朝刘知几所著的《史通》中就可知,至少在包括唐朝在内的历史时代之前,《汉书》的史学地位都要比《史记》高!

这主要是因为,《汉书》的容量和史学规模,要比《史记》深广得多,《汉书》中所收录的前汉朝廷官方文件档案甚丰富,这是《史记》远远不及的。而且,宋朝时代的《史记》三家注合订本问世之前,《史记》本显得非常混乱,错讹也甚多,其远远不如《汉书》的条理那么清晰和史料可靠。如果说班彪是个政治评论家的话,那么,班固就是个典型的文学家,事实上,班固也被后世列为两汉的汉赋四大家之一,所谓的汉赋四大家是指两汉时期的“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班固的这种个人文化倾向强烈反映在了《后汉书》之中:《后汉书·班固传》中编辑进了不少班固的辞赋。像《汉书》中的司马相如传和扬雄传,也都被班固编辑得非常详细,且编辑进了这两位文学家的不少辞赋篇章。班固可能在84年成书《汉书》以后,他就以殡葬母亲为由辞官回归家乡扶风乡里了。但是,四年之后,他又再次为官。88年的汉章帝章和二年春,汉章帝死亡,年幼的刘肇登基,是为汉和帝。由于汉和帝尚未成年,窦太后临朝,汉和帝的舅舅、车骑将军窦宪于本年十月领汉军北伐匈奴,次年,也就是汉和帝永元元年九月,窦宪被封为大将军。

窦宪是窦融的曾孙,由于班固家与窦家是世交,所以,这次北征匈奴,窦宪让班固出任“中护军”行军参议职,相当于窦宪元帅帐中高级参谋。班固出使于匈奴、朝廷与窦宪军之间,颇为尽职。大致是90年的东汉永元二年,窦宪让班固出任军中中郎将,相当于汉军元帅的特使一职,去北庭联络南匈奴与汉军联合破北匈奴的军事事务,班固行至私渠海(今蒙古国乌兰固木以北的乌布苏诺尔湖)一带,闻知北匈奴已内乱,一些北匈奴也开始投降东汉,因此,班固就回返了。

但是,宫廷斗争历来就异常残酷。汉和帝永元四年,汉和帝刘肇为了自己能够亲政而借故诛杀大将军窦宪的一幕,几乎历朝历代都有如此戏目,并不奇怪,但是,汉和帝因此株连窦宪的宗族、宾客和属下,就真是有点过分了。班固家族本是窦宪家世交,班固且是窦宪倚重的军中亲信,“宪既平匈奴,威名大盛,以耿夔、任尚等为爪牙,邓叠、郭璜为心腹。班固、傅毅之徒,皆置幕府,以典文章。”(《后汉书·窦宪传》)因此,在汉和帝令窦宪自杀以后,窦宪的宾客和属下均遭遇免官清查。如此,班固也就难免灾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