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鹤岗11月7日消息(记者庞淼 通讯员刘沫含 王刚)近年来,鹤岗市绥滨县绥滨镇把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新模式、新业态和新经验积极探索“田园经济”发展模式,通过“种植+生产+销售”,将生产者和消费者连接在一起,带动了全镇蔬菜生产和产业发展。

因地制宜,特色种植,开启富民之路

作为城关镇,绥滨镇独特的地理优势使得绿色蔬菜成为县城地区蔬菜市场的“主力军”。鼓励村民转变传统水稻、玉米、大豆等种植模式,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利用自家庭院种植油豆角、黄瓜、茄子、萝卜等时令蔬菜。由镇党委、政府出资3万余元购买豆角种子,免费向村民发放,总种植面积达140亩,共计发放豆角种子1120斤。各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与农户签订帮销合同,农户满足自家蔬菜需求的同时可以委托镇政府进行销售。由镇政府协调帮扶单位、帮扶人进行认购,增加了农户收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凤仪村小菜园(央广网发 王刚 摄)

同时,由镇种植中心人员对每家农户种植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发展特色果蔬种植,以自家庭院为单位,镇种植中心工作人员提供种植技术指导,种植草莓、水果玉米、香瓜等。该镇还重点打造了凤仪村、和春村、庆连村、吉长村、吉礼村等5个“小菜园”示范村,凤仪村“咱家菜园”果蔬基地占地面积三公顷,划分多块小型菜地,对外进行土地认购,租赁给县内居民,满足居民自产绿色放心蔬菜需求和耕种乐趣。菜园南侧配套建设1450平方米文化广场和130平方米活动室,内设有农具间、肥料间。种植区内进行了美化、亮化,设置了音响、免费WIFI和监控系统,认种市民通过网络可随时监控菜地的种植情况。

据悉,“咱家菜园”2018年至2021年年均实现收入10万余元,同时带动17户脱贫户在园内参与看护及管理,贫困人口户均单项收入增加1000元。

党建引领,精准定位,兴建产业项目

虽然农产品旺季产量高,但也出现了滞销、带动增收有限、农产品难以长时间储存等问题,对此镇党委积极探索果蔬销售的新途径。

为破解村集体经济薄弱难题,镇党委组织召集全镇农业生产大户、致富带头人开展座谈,集思广益,共同研究探讨如何延伸蔬菜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工作思路。通过实地走访,最终选定了集体经济较好、村“两委”班子干事创业信心足的庆连村党支部作为蔬菜厂项目建厂地点。针对庆连村的地理位置和村情实际,打造“支部+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鼓励农户对蔬菜产品进行深加工。并通过多方争取,协调到县乡村振兴产业项目资金200万元,依托村党支部建成了庆连村蔬菜加工厂,年加工能力100吨,全面提升了蔬菜的生产、加工能力,实现了全镇蔬菜规模化种植、专业化生产。庆连村蔬菜加工厂坚持就地取材,提高农业设综合利用率,在15栋育秧大棚育秧期结束后对外发包给本村村民用于蔬菜种植,以高于市场价格收购本村农户家中多余蔬菜以及农副产品,为农户带来收入。雇佣本村脱贫户2人,年收入增加4000余元,有力地保障了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实现了特色产业旺起来,农民群众富起来的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育秧大棚对外发包给村民用于蔬菜种植(央广网发 王刚 摄)

据介绍,庆连村蔬菜厂项目建成后,在收购本村蔬菜的基础上,积极认购全镇周边村屯蔬菜及农副产品,辐射带动周边村发展蔬菜特色产业,为敖来村解决了农户6000余颗秋季大白菜滞销问题,收购吉福村马铃薯10余吨,采购大同村大萝卜、豆角等蔬菜3000余斤,为全镇农户带来直接收益4万余元。

精准带动,平台助力,促进稳定增收

绥滨镇开启“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模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打造了“好品绥滨”电商平台,对于产能过剩的农产品进行“线上销售”和“直播带货”。由镇电商平台在各大电商平台上进行销售,产品远销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山东、福建、海南等地,产生直接收益70余万元。每年春季,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采摘荠荠菜、蒲公英、柳蒿芽、小根蒜等野菜,由镇电商平台进行统一收购,每人每日可获益120余元,每季可收入3000元左右。同时,镇电商平台链接脱贫户,每户每年可获得100至300元的分红。

为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镇党委注册了“绿色大厨房”果蔬商标,对全镇所生产的符合质量标准的干豆角丝、土豆干、萝卜干、茄子干、酸菜、豆包统一包装在县内各大商超进行上架销售,依托早市、农贸市场进行零售,上门为县内各大餐饮企业进行推售,为村集体带来直接收益5万余元。与此同时,全镇各帮扶单位还通过线上订购一批、线下采购一批的方式主动认购镇内的果蔬产品,既打开了产品的销售渠道,也为全镇各帮扶单位职工吃到放心、绿色的有机农产品提供了保障。

逐梦小康新时代,乡村振兴正当时。绥滨镇通过大力发展“田园经济”,找准发展定位,拓宽增收渠道,趟出了一条兴村富民的新路子,激发了新时代乡村活力,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坚实有力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