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管走到哪一步,总得找点乐子,想一点办法。是的,美食就是我找的乐子,想的办法!小谈食刻和你一起认真对待吃下的食物!

导读:

农历的十月十五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不过已经被很多人给忘记了。在《中华风俗志》中记载:“十月望为下元节,俗传水宫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在宋吴自牧《梦粱录》中也有记载:“(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宫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古书中我们不难发现,十月十五,它是一个重大祭祀的节日。在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当中,它也称为“下元日”、“下元”,是中国的三大鬼节之一,据传,它是三官当中的水官诞生日。在古诗中,曾描写到:“路人拂晓到郊南,行色匆匆祭下元。送上纸衣能取暖,阴间先祖也知寒”。这个便是当时十月十五祭祀的一个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常听老人说:“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是啥意思,团子怎么做?十月半就是农历的十月十五,“牵砻”很多人可能有些陌生,尤其是城里生活的年轻人。

“牵砻”,“砻”(读音long)是一种碾谷的工具,这个词和江南稻米有很大关系,此时是收获的季节。在以前稻米处理非常麻烦,有斫稻、用稻、做米等。斫稻,即收割稻谷;用稻,江南农人也叫“掼稻”,就是以稻桶掼稻,为稻谷脱粒;做米,即稻米加工,其过程被称为“牵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句话连起来就是,到了农历的十月十五,人们会把打好的稻子,制作成团子,然后用来祭祀三官(天官、地官、水官)。

那这个团子是怎么做的呢?

团子事实上就是用糯米包着馅料蒸熟而成的一种食品。有白团子和青团子之分。我们这里可以看看白团子的做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提前准备处理好的糯米粉,我们在做的时候,可以稍微来点面粉,不然的话完全用糯米粉的话,不太容易成型,把两种粉混和以后,加点温水揉搓成面团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馅料的话,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来,一般是选择肉还有豆腐以及藕丁等,把它放入到油锅中,然后来点葱姜蒜炒好以后备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糯米粉揉搓好以后,放入我们准备好的馅料,就和大家平时包包子差不多,接着放入到一个蒸盘中,蒸盘下面可以垫上一层纸,不然粘在下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冷水上锅开始蒸,水开以后,继续蒸,大概15分钟左右,这个时候,我们不要急着去打开它,可以让它稍微焖一下,这样的话形状会更好看一些。

团子是下元节的重要应景食物,在南方的话,做的比较多,北方人,对于这个节日可能会有些陌生,所以做的也比较少,不过有空的话,大家倒是可以在家里试一试。这个节日寄托着人们消灾解厄的愿景,不知道大家觉得,下元节有没有这个习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