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 茅山∙宋学法 (VX:psujrhtxen)
公众号:川渝阴阳道长(ID:cyys-bier)
随着道教的发展,香之通感功能的论述也纷纷见于道教文献,道家大德陶弘景《真诰》中有:"上清真人冯延寿诀日:凡人入靖烧香,皆当对席心拜,叩齿阴祝,随意所陈,唯使精专,必获灵感。正心平气,故使人陈启通达上闻也。”
在他的另一著作《登真隐诀》中也提到: "香者, 天真用兹以通感,地祗缘斯以达信,非论斋洁、祈念、存思、必烧香。“朱嘉著《周易本义筮仪》中提到占卜之前必焚香:“置一 于格南, 香合一于炉南,日炷香致敬。将筮,则洒扫拂拭,涤砚一注水,及笔一、墨一、黄漆板一,于炉东,东上。筮者齐洁衣北面,盥手焚香致敬。"
仙凡沟通,腾空供养。香烟缭绕结成云篆,可以上达天庭,奏表敬香者的悃诚之意,不仅可以通三界还可以上达九霄,到达三十六天万圣大罗天,到达千真紫府仙,虚空帝座,一切地方。只要在香炉中焚香,所有仙真祖师都可以明察到。所以,在云台观敬香、燃香、烧香,必功圆德满。
据《正一威仪经》记载:“先当洗拭香奁、炉挟、匙盘、灰炭等具,然后装治,平正莹净,火不见赤,法则可观。所有灰炭火等,皆当别贮,不得以灶下爨,余及不净,柴薪荤秽,非法处灰火。凡是捻香,皆须三指端身,正意坐立,宜就取便三指捻之。每当三献,使烟气相续,不得中停。祈告启请,入靖登坛,使昼夜相续,勿令断绝,而神道无形,寄香气宣通。凡诸读经行道,斋戒礼诵,讲说祈告,皆先行香三周,然后列辞。上界天香,千名万号,不焚自熏,迎风随云,周徧十方。下界凡境,任世有无,众事之中,唯此难阙。”
道士的早晚课中有《香赞》和《祝香咒》。《香赞》 称:“烟祥馥郁, 瑞气氤复。罗天海岳遍遥闻,列圣尽来临,赐福乾坤,大地获清宁。”《祝香咒》称:“道由心学, 心假香传。香熱玉炉,心存帝前。真灵下盼,仙旆临轩。关告,径达九天。”这两段被广泛使用的赞祝之词,都体现了道教认为焚香可感通神降、传达心意的理念。道教科仪甚至将烟香的飘向和神降联系起来,唐代朱法满的《要修科仪戒律钞》引《五符序》云:“烧香醮五帝, 看流芳所归。气证上中央,黄帝先降;气东流者,青帝先降;气南流者,赤帝先降;气西流者,白帝先降;气北流者,黑帝先降"这里气流的方向,和五方之帝的方位各相配一致。
云台观醮坛设立侍香职事,专门管理烧香事务。高功法师点香、捧香、插香,有不同的口诀、手印、祈文等的配合。可以说,和烧香链接起来的相关环节,是网状、立体、全息,并涉及眼耳鼻舌身意的一整套仪轨。甚至,烟香的飘向和神之间的联系,在一炷香的象蕴里也有着相应的提示。
在道教的民间信仰中,还广泛流传着三炷香一定要粗细长短一样,插在香炉中也要一般高。香燃过一定时间后,由于种种原因,三支香的燃烧速度不一样,长短也发生了差异。这时候,根据三支香的构成的形状,对照图谱,即有相应的说法,非常简单。较复杂的还附有香燃后,香灰末掉入香炉中时,香灰的形状朝向,以及点油灯、蜡烛的火花形状等等谱图,不同的象蕴含不同的特征提示。道教供香,也发展出一套礼仪规范,道教敬三支香代表的是三清,供奉不同的天尊,点香捧香插香还有不同的口诀、手印、祈愿文、回向词与之配合,道教很重视礼拜对身体气脉的作用。
注:部分图文源自典籍及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转载 | 茅山∙宋学法 (VX:psujrhtxen) 公众号:川渝阴阳道长(ID:cyys-bier)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