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薛仁政 通讯员 简文杨 唐小雨

“她的病情复杂,前后共经过4-5个疗程,我们刚同小周联系过,目前恢复得很好。”提及患者小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下简称“中山六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姜丽主任医师回忆道,“如果能规范康复治疗,完全不需要这么长的治疗时间。”

忍痛跛行一个月,术后基本康复

姑娘小周是一名在校大学生,2020年底在骑电动车上课的路上意外跌倒,当时就出现膝痛、行走困难等症状。为了不影响学业,小周忍痛跛行近一个月,考试结束才去附近医院接受“左膝前交叉韧带重建+自体肌腱取腱+滑膜清理+半月板修复术”等综合手术治疗。

术后一个月,小周的左膝关节仍然僵硬,眼见情况不妙,小周赶紧前往医院寻求帮助。

中山六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姜丽主任医师了解病情后,为小周安排了膝关节术后规范康复治疗。两个月过去了,小周的膝关节活动范围由10-30°增加到0-115°,尽管步态稍有异常(正常活动范围为0-135°),但足以满足日常步行需要。

病情再次发作,步行100米都困难

今年,小周又出现在了姜丽的门诊里。此时的小周看起来沮丧且焦虑。

仔细询问后,姜丽了解到:小周平时日程安排紧凑,偶有一两次也没顾得上到医院及时复诊。更糟糕的是,期末备考近两个月的时间里,由于久坐、步行减少、没能坚持训练等原因,小周的膝关节重新僵硬起来——晨起时左腿像木棍一样无法弯曲,同时伴有膝盖皮肤发热、胀痛感明显等症状,步行100米都非常吃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姜丽团队再次对小周的膝关节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他们发现:小周左膝明显肿胀,比右膝大了一圈,一丁点的运动训练都会导致局部皮肤明显发热;髌骨仿佛被牢牢粘住,不能推动分毫;膝关节活动时有严重摩擦感,且活动范围受限(10-110°),不能完全伸直;髋、膝、踝关节周围肌肉也明显紧张伴肌力下降,步行时,身体重心左右摇摆。沿用先前行之有效的综合康复和口服药物的方案也不见明显效果。

更新治疗方案,步行距离逐渐增加

进一步检查明晰病情和原因后,姜丽团队认为当务之急是控制小周的关节内炎症,打破恶性循环:增加关节内PRP注射,同时联合运动疗法、物理因子治疗等康复治疗。

经过努力,小周的膝关节肿痛逐渐消失,早起时左腿也不僵硬了,膝关节活动度达到0-140°,双腿肌肉力量逐渐平衡,步态也恢复正常,步行距离从200米逐渐增加到1000米乃至4000米。

“如今终于可以专心学习了”,出院前,姜丽笑着拍了拍小周的肩膀,祝贺她能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骨科术后需及时跟随专业指导进行康复治疗

骨关节术患者常常以为手术做完关节就能自动恢复正常,事实不是这样的。

首先,关节及附属结构的损伤往往带来关节组织炎症以及关节稳定性的下降。手术仅能部分解决“失稳”的问题,进一步恢复稳定性还需要运动疗法的介入,另外,控制乃至消除关节组织炎症则需药物与物理因子治疗。

其次,为了维持损伤关节结构的稳定性、保证修复的效果,术后往往还需要一段时间乃至一定程度上的关节制动,即限制关节活动。关节有炎症且不能正常活动,会逐渐形成关节组织间粘连,进而引发关节僵硬。制动和关节僵硬会让肌肉出现废用性萎缩。

为解决手术后关节炎症、肿痛和活动受限的问题,必须介入综合康复治疗。总而言之,手术不是结束,康复才是开始。

“骨科术后去正规机构进行康复锻炼。” 姜丽提醒道,由于互联网、自媒体等网络传播手段的盛行,很多患者在网上分享自己的术后康复经历和“标准化康复流程”,部分患者以为自己照着网上的“标准流程”去锻炼就能恢复,事实并非如此。

“每个患者的损伤情况不同、身体基本状况不同,受伤后的炎症程度、组织生长、营养水平、对治疗的反应都不尽相同,上述因素都会影响个人的康复进程。”她强调,盲目复制别人的治疗方案可能事倍功半,因此,强烈建议骨关节患者术后及时前往专业的康复机构就诊,接受专业治疗团队规范化、个体化的评估与治疗。

编辑:孙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