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取自达斡尔语,意思是“边疆”或“生态牧场”。 这里是丹顶鹤的故乡,被誉为“鹤城”。

齐齐哈尔历史底蕴深厚,其1691年建城,省城历史长达255年,是1984年全国首批13个较大城市之一。

齐齐哈尔也是黑龙江高教城市比较集中的区域,历史上曾有诸多高校,现有齐齐哈尔大学、齐齐哈尔医学院和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三所本科高校

作为政校企合作模式的国有民办高校,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溯源于1958年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重型机床制造学院,是齐齐哈尔第一所市属本科普通高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作为国家重要装备工业基地,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是国家一五时期重点建设的156个项目之一,为我国机床行业大型重点骨干企业。

第一机床厂重型机床制造学院,最初实施六年制本科和四年制专科函授教育,历经工人大学、职工机电学院等阶段,长时期扮演着“工匠摇篮”的角色。

一所齐工程,半部职教史。如今很多四五十岁的老鹤城人,都有着当年父母顶风冒雪上夜校的记忆,个中苦辣酸甜,非过来人不能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艰难时刻,心手相牵“白鹤亮翅”。齐齐哈尔职业教育起步早,初期发展却并不快。1987年机床厂改建广播电视大学,1991年又成立职工机电学院培训部,随着国企改革深化展开,机床厂培训教育力量不足,企业改制考验重重。

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关键时刻,黑龙江东亚大学,与这座工业老城一起选择了同风雨共担当。

1993年的机电学院培训部,整建制改建为黑龙江东亚大学,成为黑龙江省首批高职院校,创造了影响国内民办教育发展的“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

黑龙江东亚大学,也是全国第一家国企学校与企业分离的典型。以此为标志,齐齐哈尔职业教育掀开新的历史篇章。

1998年黑龙江东亚大学负责“托管”企业附属八所学校,组建了全国第一家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集团,创建的“委托管理”办学模式及词汇,写入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北振兴,脱胎换骨“鹤舞北疆”。齐齐哈尔位于黑、吉、蒙三省区交汇处,北京至莫斯科国际列车在此经停,乘坐哈齐高铁到哈尔滨市仅需1.5小时,符合高教城市区域定位。

月照鹤乡明,春秋草木荣。从东亚大学到工程学院,体现的是这所高校安土重旧的情怀所系。2001年黑龙江东亚大学更名齐齐哈尔职业学院,2004年实现“专升本”,2011年成立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齐齐哈尔”的招牌持续擦亮。

忆往昔,桃李不言,自有风雨话沧桑。从自考助学阶段的“套餐+自助餐”、高职阶段的“工学交替,顶岗实践”,到本科阶段的“产教融合,双元育人”,齐齐哈尔工程学院课程建设迭代升级,课改成果荣获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看今朝,厚德载物,更续辉煌誉鹤城。2015年开始,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牵头成立“应用型课程建设联盟”,次年与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合作成立课程建设协同创新中心,至今已吸引全国500多所院校,数以万计教师加入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保持机电工程系、建筑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等优势学科基础上,设有20个本科专业和2个专科专业,毕业生年度就业率85%以上。

央视《大国重器》系列专题片首集《构筑基石》中,“华龙一号”超级机床主机手王刚,就是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数控051班学生,其2005年考入该校,曾多次荣获奖学金和实习标兵、三好学生等荣誉。

王刚并非个例,当前学院“鹤群”效应不断凸显。王刚所在的一重下属公司,有该院毕业学生21名,其中成为“机台长”的就有10人,为“国之重器”作出重要贡献,也为母校赢得了社会声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望未来,弦歌不辍“乘势而上”。丹顶鹤在传说中象征着幸福、吉祥、长寿和忠贞,这是齐齐哈尔高校的形象写照,也是城市风格的寓意概括。

城市滋养高校,高校反哺城市。一代代师生守初心、戒伪事、起宏图,风吹浪花鹤飞翔。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院稳步发展,不断进步,实现了高校与城市的双赢。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秉持“中而至庸,和而不同”校训,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有效途径,先后建立“再制造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创新中心”和“文化型养老机构建设和人才培养创新中心”,科学研究能力不断提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的齐齐哈尔是北纬47度以北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被世界卫生组织评为中国唯一的国际老年友好型城市,足以安放青春学子的“诗和远方”。

现在的齐齐哈尔,有称为“国宝”的中国一重,被誉为“掌上明珠”的北满特钢,还有亚洲最大的铁路货车生产企业中车齐车公司等“央字号”老企业,为学子“我心飞翔”提供了足够多的平台资源。

这就是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一个自强不息、超越自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