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醒来,俄罗斯国防部公开宣布了撤军的消息,此前俄罗斯军队在赫尔松地区部署了大批军事力量,包括来自车臣的武装。这到底发生了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说,俄军撤出赫尔松市是防止复刻俄罗斯曾经在哈尔科夫溃败?

一、最近乌克兰军队在赫尔松市附近的攻势非常猛,俄军确实也是支撑起来比较困难。现在乌军距离赫尔松市大约只有10公里。再打下去,俄军也会吃亏。

二、有序撤离,比最后仓促撤离还是更好一些。因为有序撤离能够保证部队的战斗力,而仓促撤离到第聂伯河东岸,很可能会因为桥梁被炸毁,出现俄军部队之间的相互拥挤踩踏,那时将非常令人痛心。

第三,近期西方一直在加紧为乌克兰军队提供重武器,有人猜测乌克兰会对这座城市发动大规模进攻。而俄罗斯军队最近已经开始在第聂伯河东岸建造防御设施。所以,俄军这个动作也是计划好的,靠河流建立防御屏障。

或许也有与此有关,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9日报道,俄方任命的赫尔松州临时代理领导人弗拉基米尔·萨尔多说道,“赫尔松州政府副行政长官”基里尔·斯特列穆索夫在车祸中丧生。

斯特列穆索夫极为活跃,频频露脸,且多次替俄方表决心,声称不会交出赫尔松,也不会放乌军入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月9日,俄防长绍伊古接受了苏罗维金的建议,放弃赫尔松部分地区,组织第聂伯河右岸向左岸撤军。

现在俄军已在赫尔松方向完成了撤离平民的任务,共有11.5万人撤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撤退原因,俄军前线总司令苏罗维金称,“撤军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

一旦基辅政权决定加大水库泄流或者对卡霍夫卡坝实施更强的导弹攻击,第聂伯罗河右岸的俄军会面临被全面孤立的威胁。

其次,最重要的是保住东岸几个战略物资供给点。那里将直接影响到对克里米亚半岛的淡水和物资提供。比如,卡霍夫卡水电大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俄乌双方都非常重视卡霍夫卡大坝这个水力发电设施?因为这个大坝位于乌克兰南部,在莫斯科部队出兵乌克兰之初就被占领。尤其是,这座水坝供应水源给2014年就被俄并吞的克里米亚半岛,如果乌克兰控制了这里,切断了对克里米亚提供的水源,那对俄罗斯来说将是一个大问题。

这个大坝在赫松州上游堵住了第聂伯河的河水,而现在乌军在赫松州持续挺进,与俄军交火非常激烈。很多人担心,一旦火炮或火箭弹炸毁水坝,将会引发毁灭性的洪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车臣领导人卡德罗夫则强调,此举不应该说是在赫尔松“投降”。

他还称,乌克兰武装部队终于快打没。基辅的西方伙伴正在用雇佣兵补充乌克兰武装部队的队伍。

根据我们的数据,作为一支军事力量的乌克兰武装部队,已经几乎完全耗尽了。西方国家当然清楚这一点,所以他们以雇佣兵补充队伍。来吧。我们的小伙子们非常渴望能获得新的胜利。

据乌克兰国家通讯社当地时间9日报道称,尽管俄军宣布所谓撤离赫尔松,但实际上俄军并没有离开这座城市。

报道引述当地一位媒体人的话称,该市有许多俄罗斯军队人员,主要位于城市的工业区,在该市一些废弃工厂及周边,那里没有当地居民,没有通信,俄军行踪不容易暴露。此外俄罗斯军方正在距离城市20公里处部署阵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镜笔认为,俄罗斯这次撤退也会带来一些问题,特别是乌军远程炮兵会持续袭击赫尔松以及周边地区,对俄军的前沿阵地和后勤线路将带来威胁。目前俄罗斯依然无法有效克制HIMAS远程火箭炮,这还需要更多无人机体系的支持才能做到,而更多的无人机系统则需要俄罗斯再购买更多的现成产品,指望自己的无人机非常不靠谱。

当然,俄军的好处则在于,收拢了精锐部队可以回到后方休整。沿河防御的难度毫无疑问比在平原上容易很多,这也意味着俄军不需要部署那么多部队。相应的,俄军这些精锐轻装步兵可以腾出手来,在其他地方发挥关键作用。随着俄军动员部队的陆续抵达,俄军稳住战线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而如果乌军损失达到一定临界值,那么进攻优势就会减少,俄军将获得恢复进攻的可能性。

现在来看,俄罗斯方面在经历8-9月份惨败后,如果撤出第聂伯河右岸,在政治上就是一大损失。因此在克里姆林宫内部似乎一直有不同意见存在,政治考虑一直大于军事考虑。这也是俄军精锐坚守第聂伯河右岸地区的主要原因。

现在来看,俄罗斯方面似乎理顺了一些逻辑和权力,让军事专业主义重新回归视野。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