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党的二十大指出:“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拓宽基层各类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2022年以来,聊城市聚焦外来务工经商的新市民、村改社区的原住民和家属院小区的老居民等不同社会群体差异化需求,创新运用红色物业建设成果,通过发挥城市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激发不同社会群体共筑家园的潜能活力,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熟人小区”让“新市民”成为城市基层治理新主体。针对外来务工经商等“新市民”归属感不强等问题,构建“生—熟—亲—治”的“熟人小区”模式,让“新市民”扎根城市。党群连心让居民熟起来。在小区(网格)党组织全覆盖基础上,增加小区实体党支部数量,目前主城区达到483个,占比60.5%。将党组织链条延伸进楼入户,打造24小时不离小区的楼长先锋队。社区带领小区支部、网格员、楼长、物业等开展“敲门行动”1.4万余次,访万家情、结万家亲。有事来“聊”让居民亲起来。依托“红旗驿站”、物业服务中心等建设“聊来温暖”议事厅1675处,组织有事来“聊”恳谈会9700余次,引导居民有事找支部、困难找党员。通过“上门访”“请来聊”,解决物业服务、小区治理、邻里纠纷等问题4300余件,全市物业服务投诉件同比下降22.39%,35个常年投诉率较高的小区实现零投诉。志愿服务让居民动起来。培养组建以新就业群体、教职工、全职妈妈等“新市民”为主体的志愿队伍1352支,开展慈善关爱、点亮微心愿等志愿活动1.2万余次,越来越多“新市民”扎根城市,以主人翁身份参与小区治理。

“阳光物业”让“原住民”实现城市基层治理新作为。针对村改社区“原住民”对物业公司接受度较低、对社区认可度不高等问题,推行“社区居间+阳光物业”服务模式,搭建“居民—社区—物业”信任链。“阳光管理”让居民交心。将居民小组干部、乡贤充实进小区党支部和业委会,吸纳321名物业企业负责人和业委会委员担任社区“两委”兼职委员,实现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与社区“两委”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从源头上推进居民和物业携手共治。“阳光信息”让居民放心。坚持社区主导、居民监督,集中开展物业服务规范公示行动,全面推行物业服务标准和价格、投诉渠道和方式、公共收益信息“三公开”,处罚违规小区物业100个,居民对物业服务的信任度明显提升。“阳光服务”让居民暖心。开展“物业1+1牵手”行动,43家星级物业服务企业对44个“原住民”回迁小区进行结对帮包,在提升物业服务质量的同时,催生了一批“家门口”的就业岗位,深受村改社区“原住民”欢迎,形成“阳光物业”助力居民转型融入新模式。

“更新行动”让“老居民”焕发城市基层治理新活力。针对上世纪建设的家属院小区占比近半,且基础设施不完善、物业覆盖率低等问题,开展“城市更新”行动,构建“城市焕新”模式,调动“老居民”自治热情。硬件更新提升居民安全感。完成388个老旧小区、4.8万户的改造任务。通过社区领办公益物业、引入国有物业等形式,227个无物业小区实现物业服务专业化,全市物业服务覆盖率提升至94.9%。集约化打造邻里汇、共乐园等小区党群服务阵地2.0版本,“跨世纪”小区实现“逆生长”。服务更新提升居民幸福感。针对小区“一老一幼”,依托社区和物业,建立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托幼中心98个,构建“家社共养共育”机制。常态化开展社区邻里党课、敬老好少年等活动,以老人、儿童两大群体撬动邻里自治新生态。治理更新提升居民获得感。探索“信义+社会治理”模式,试点推行全民信义积分,将信义积分作为党员“双报到”、发现居民身边榜样等量化评价的重要依据,引导党员和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建立近2000人的“聊城二哥”“东昌大姨”热心市民队伍,培养选树“了不起”的居民,“老居民”焕发新活力。

(供稿:中共聊城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