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代有每代之文学,诗歌在唐朝登峰造极,唐诗成为后世难以逾越的高山。宋代文人另辟蹊径,使得宋词成为当朝的代表文体,和唐诗双峰并峙。

今天我们就以宋词史上重要的词人为线索,聊一聊两宋词的发展轨迹。

一、“二晏一欧”:沿袭“花间”词风

晚唐五代时期,即有温庭筠等文人填词。只是,当时的词是为了配乐而歌,被认为是“诗余”。文人大多有“诗尊词卑”的观念,填词仅供娱乐,不会倾注真情实感。后蜀赵崇祚编集的《花间集》大致可以代表这一时期的词风:格式以短小的小令为主,内容多是男欢女爱,场所脱不开闺房庭园,活动局限在宴饮酬唱。虽然富丽堂皇、细腻婉转,但是雕满眼,内容空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这一时期,韦庄、冯延巳等作家写出了些不同流俗的佳篇,南唐后主李煜更是将家国之思、身世浮沉的感慨倾注于创作中,让词焕发了人性的光彩。

宋朝初年,重要作家有晏殊、欧阳修、晏几道,他们的创作大致延续了“花间体”,又有所改进。富贵宰相晏殊的词具有温润如玉的气质,平和幽雅。他的儿子晏几道性格疏狂,至情至性,作品常表现世事无常的哀怨愁苦,将小令创作推上了最高峰。

欧阳修抛却了花间词庸俗的脂粉气,词作中既有“挥毫万字,一饮千钟”的雄豪,又有“平芜尽处是春山”的清丽,影响深远。

二、范仲淹、张先:承前启后

范仲淹和张先上承“二晏一欧”,下开柳永、苏轼。范仲淹乃北宋名臣,他胸襟阔大,心怀天下,名作《渔家傲·秋思》描写了边塞秋景,将重峦叠嶂、狼烟孤城写入词中,抒发了建功立业的壮志,使词的境界空前地辽阔壮美,启发了苏轼对豪放词的开拓。

张先对宋词创作的主要贡献在于景物描写和创作慢词。张先一生流连于湖光山色,烟花巷陌,词境上无甚创新,但是他对景物的展现极其准确、美妙。他尤其善于描写捉摸不定的影子,雅号“张三影”。在小令独步词坛的时期,张先创作了数十首慢词,开柳永之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词至柳永,声色大开

柳永让宋词的发展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首先,他大力谱写慢词。柳永的音乐造诣很高,他不但以旧曲翻新声,而且自谱了很多新的词牌。他的名作《雨霖铃·寒蝉凄切》《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等皆为慢词。柳永扩充了词的容量,他成功的慢词创作展现了小令难以比拟的婉转、含蓄之美,结束了小令独领风骚的局势,为后人提供了借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柳永沉沦下僚,深入市井生活,将俗语俚语、下层百姓的真情实感融入词中。他作品中的“恁地”“自家”“无个”等口语方言,活泼生动,贴近生活。柳词中表现的感情,是直露甚至泼辣的,如《定风波·自春来》,女子收不到心上人的音讯,后悔当初不把他的马锁起来,这样心上人就无处可去,只能陪着自己了。可以想象,当时的寻常巷陌,时常回荡着柳词的余响。

四、苏轼:勇于开拓的词坛巨擘

苏轼是一位诗、文、词、书法都卓有建树的大家。在填词方面,他开创了“以诗为词”的先河。

苏轼将诗中常见题材引入词中。词自诞生起,内容总离不了儿女情长、羁旅愁绪,没有系统性的突破。苏轼创新地将诗中悼亡送别、田园务农、参禅论道、说理议政等题材写进词中。比如,同样是“江城子”词牌,一首写在密州狩猎,刻画了酒酣耳热、逸兴飞的男子汉;另一首则表现了对亡妻锥心刻骨的悼念。在东坡笔下,词焕发出了前无古人的表现力和丰富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且,苏轼开创了豪放词。他用天才的如椽巨笔,冲击了词坛弥漫已久的浮华之气,帮助词体摆脱了对音乐的依赖性。他的豪放并不粗疏,而是余韵绵长。

师从苏轼的黄庭坚、秦观,也都是卓越的词人。

五、“词中老杜”周邦彦

周邦彦的词作,集前人之大成。他开创了格律派,看重遣词造句、章法结构。周邦彦的词就像精致的艺术品,他填词不仅遵守平仄,甚至严格区分仄声中的上、去、入三声。他一变柳永词的通俗化,讲究字句的雅致,还能巧妙化用前人的诗句、典故。如《西河·金陵怀古》运用了谢朓、刘禹锡的诗句,表达了对时代兴替的慨叹。他的谋篇布局更是不肯拘泥,常常打破时间、空间,写得曲折往复,别有滋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邦彦填词炉火纯青,堪比杜甫对律诗的熟练运用,因此王国维尊他为“词中老杜”。

六、南北宋之交:李清照

靖康之难打破了宋朝歌舞升平的局面,宋廷南渡,史称“南宋”。

南渡前期,李清照过着高门闺秀的日子,内容多是赏景游玩、夫妻爱情、闺房生活等。作为女性,李清照对生活有着迥异于男性的细腻观察和体会,并且能用清新畅然的语言表达出来。她记录游湖的《如梦令》,饮酒思夫的《醉花阴》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期,李清照身经山河破碎之悲、生离死别之痛,词风变得凄凉哀婉。这位原本衣食无忧的才女,望着晚霞余晖,问苍天“人在何处”,令人断肠。

七、爱国悲歌:辛弃疾

南宋偏安一隅的行为,不仅引发了悲凉的故土之思,也激发了报国的豪情壮志。辛弃疾不仅是位才子,更是经历过刀光剑影的将军。

他的词以豪放为主,成就不在东坡之下,更具有独家特色。由于多年军旅生涯,辛弃疾的词中有独特的军事意象。如《沁园春·叠嶂西驰》把山描绘成回旋的马队,松林如同精兵。他善用典故,如名篇《永遇乐》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孙仲谋、魏武帝、刘裕的事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辛弃疾锐不可当的英雄主义,以及请缨无路的无奈,更提高了辛词的精神境界:他会在醉后“梦回吹角连营”,也会吟咏“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以豪放词著称,但也有不少清新婉丽的好词。例如描绘黄沙岭夜景的《西江月》,高远洁净,清新晓畅。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书乃可贵

主要参考文献:马积高《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戴建业《两宋诗词简论》、《乐章集》《珠玉词》《东坡乐府笺》《阳春集》《花间集》《稼轩词编年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