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提档升级,让丰富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植入群众的心中。今年以来,亭子坝镇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特别是在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下足了功夫,科学运用“菜单式服务”六个流程,让群众像进饭店吃饭一样轻松选择文明实践活动“菜肴”,采取喜闻乐见的方式让群众轻松接受,扎实开展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

整合服务资源,所(站)积极“备菜”。充分发挥所(站)8+N志愿服务队和6+N志愿服务队作用,结合全镇的实际情况,列出多样性、特色性、实用性的“总菜单”,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目前该镇共“备菜”165道,推出“特色菜”32道,“家常菜”68道,其中最具特色的有普法宣讲进家庭“法治菜”、乡村大舞台“文艺菜”、捐赠活动“爱心菜”、农技干部进田间“产业菜”等,让文明实践活动在亭子坝大地上丰富多彩。

好服务平台,方便群众“点菜”。对照“总菜单”中的165道菜,在实践所(站)结合各村的情况分类列举、分村推进、分批推进的方式推出“菜单栏”,并制定出人性化、个性化、合理化的“菜单”,在村务公开栏、各村组显目位置进行张贴,通过微信群、QQ群、小喇叭、群众会等方式发布“菜单”,方便群众“点菜”,实现群众文明实践活动需求和志愿组织提供志愿服务项目的无缝对接。

汇聚服务力量,所(站)调剂“配菜”。运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支队,明确支队长任“指挥长”,指挥镇村两级落实好“配菜”任务,对志愿者加强培训,确保其熟悉“配菜”流程、“配菜”要求、“配菜”方案,培育一批优秀的志愿服务队伍,确保高效率、高质量、高标准完成“配菜”任务。

彰显服务特色,志愿上门“送菜”。所(站)根据群众所想所需所要,由志愿服务队上门“送菜”,根据“菜单栏”制作派送方案,组织开展法律服务、政策宣讲、环境整治、健康服务、农技服务等系列文明实践活动,将系列活动开展到田间地头、群众家头。截至目前,志愿分队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优秀文化进校园、“四史”宣讲等活动200余次,组织送电影下乡、进校园12场次,组织开展缅怀先烈系列活动2次,开展校园“反诈骗”专题讲座2次,开展其它各类活动100场次,志愿服务入心入脑、见行见效。

落实服务措施,政府负责“买单”。镇村两级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选择便民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阵地建设,所(站)有农家书屋、志愿服务站、文化墙、文化广场和室外文体广场等基础实施,配套开展好各项志愿服务活动,所需的资金全部由政府买单,截止目前,在群众服务建设方面共花费近12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