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作为渤海革命老区的中心区,拥有鲜活的红色血脉、深厚的红色基因、众多的英雄事迹。抗日战争时期,渤海区是山东抗日根据地的五大战略区之一,为抗战胜利立下卓越功勋。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山东解放区的三大战略区之一,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先后有20万子弟兵参军、82万民工支前,仅登记在册的革命英烈就有55308人。军民鱼水情,血脉永相连。在滨州这方有着红色底蕴的革命热土上,孕育着众多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动人故事,滨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普及双拥故事,再叙浓浓鱼水情。

1943年冬季的一天,暖融融的太阳顶不住东北风凛冽的呼啸,渐渐地西沉了,在天际的尽头映出了黑红色的一抹彩霞。

彩霞的余晖里,在新建沾阳棣工委负责人张荣亭、吴英民等人带领下,清河军区的一支小分队穿过日、伪军的层层封锁线,直插渤海岸边的刘家寨一带。

他们此行的目的,就是发动群众,建立游击根据地,寻机打通清河区与冀鲁边区的联系。

部队进村后,出现了一系列戏剧性变化:

几个在村头玩耍的孩子,看见队伍后边跑边喊:“来队伍了,来队伍了。”

三五个在街头晒太阳的老大爷,看见队伍进村,二话没说,拿起马扎就走。

有几个玩耍的孩子,被他们的母亲死拉硬拽扯进屋里,随手闩上了门。

一个挑水的小伙子,慌慌张张扔下水桶撒腿就跑……

整个村庄陷入了深深的疑虑、惶恐之中。

经过艰难险阻到达刘家寨一带的干部战士们,原以为老百姓会欢天喜地夹道欢迎他们,却不料竟吃了“闭门羹”。

部队首长张荣亭、吴英民换上一身粗布棉衣,打扮成老农模样,轻轻叩响了一家农户的大门:“老乡,我们是共产党、八路军,是咱穷人的队伍,请开门吧!”但屋里没有一点动静。

又走到另一家,这家没有院门,他们就径直走到屋门口,听到里面有人唉声叹气:

“谁知他们是来抢粮食的,还是抢妇女的?”

“兵荒马乱的,这一帮刚走,那一帮又来,唉,穷人的苦日子啥时候才熬到头啊!”

听到这里,张荣亭他们似乎明白了什么。

晚上,刺骨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地刮着,夜色漆黑漆黑的,不久又飘起了鹅毛大雪。队员们又冷又饿,有的饿得肚子咕咕叫。他们已经一天没有吃上点儿东西了。

一间破草棚里,部队及工委负责人围坐在一盏桔黄的豆油灯旁,召开紧急会议。大家分析了当前的特殊情况,认为刘家寨一带52个村处于清河区与冀鲁边区中间地带,没有党的组织活动,群众对共产党、八路军不了解。日伪军疯狂扫荡、蚕食,多股土匪经常到村里奸淫掳掠,把老百姓害苦了,吓怕了,难怪群众见了部队都躲的躲、藏的藏。

针对这种情况,张荣亭同志向全体队员宣布了两条纪律:第一,我们是人民的军队,应该时刻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应该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关心群众生活,消除人民群众的误会。第二,每个同志都要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议,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信任。

就这样,在那个狂风呼啸、雪花纷飞的漫漫长夜,在人民群众还不理解的时候,我们的战士有的睡在了老百姓的大门外,有的挤在破牛棚里,有的蜷缩在背风的墙根下,他们背靠着背,脚挨着脚,忍受着饥肠辘辘,经受着暴风雪的严峻考验……

长夜漫漫,也终会过去。第二天早晨,雪停了,茫茫渤海平原变成了银白色的世界,呈现出一派“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

一夜悄无声息。群众认为部队早冻跑了,悄悄打开院门。当他们看到睡在门外、雪人一般的战士们,一个个都惊呆了:哪里有这样的兵啊!他们一下子明白了什么似的,赶忙拉起蜷曲在门外的战士:“快,快起来,别冻坏了,到屋里暖和暖和。”

太阳出来了,和煦的阳光普照大地,浓雾慢慢开始向上升腾。此时,战士们个个精神抖数,扫雪的扫雪,挑水的挑水,出现了军民团结如一家的场景。有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拉住一位战士的手,好奇地问:

“你快说,你们是好人还是坏人?”

“我们啊,是专打坏蛋的,你说是好人还是坏人?”

“好人!”女孩满脸的天真把大家逗笑了。

张荣亭、吴英民率领这支小分队在刘家寨一带驻扎后,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对广大群众进行抗日爱国教育。针对群众反映的捐税多、负担重、缺吃少穿的实际情况,他们提出了“组织起来,减租减息,跟着共产党,贫苦农民有饭吃”的口号,依靠积极分子,建立民兵、青年、妇女等抗日组织,有效地打击了土匪的嚣张气焰。这块荒凉偏僻的“海角天涯”,焕发出革命的勃勃生机。

一次访贫问苦时,张荣亭、吴英民看到刘良贤家境贫寒,老伴病倒在炕上数天,却无钱治病,眼看就要不行了。他们凑出自己的津贴(当时部队每人每月一元法币,仅能买到一块毛巾),给病号买药治病,奄奄一息的病人,慢慢恢复了健康。

战士小王的房东家里有个七八岁的“小萝卜头”,由于营养不良,瘦得皮包骨。小王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每顿勉强省下一个窝头送给“小萝卜头”。当时,部队生活很艰苦,好的时候能吃到粗粮咸菜,青黄不接时只好靠糠菜团子度日。数天过去了,“小萝卜头”脸蛋渐渐变得红润,而小王身体却渐渐消瘦,最后引起了高烧。“小萝卜头”父母疼孩子,更疼我们的战士,他们每天起早贪黑,给小王烧水、熬药、洗衣、做饭。经过房东精心护理,小王很快恢复了健康。

就这样,几十天时间里,刘家寨一带的于家村、皂户信等村,形成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条心”的动人景象。我们的战士像鱼儿回到了大海,开怀畅游;群众则从战士身上了解了八路军、共产党,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希望。

预定任务圆满完成后,部队要走的消息不胫而走。群众把炕头烧得热乎乎的,争抢着把战士拉到家里,拿出家里珍藏的“好东西”,表表心意,拉拉家常,诉说着对子弟兵的深情与祝福。

夜深了,三五家农户烟囱里还冒着浓烟;

窗影里,跳动的火焰上结满了灯花。

第二天,朝夕相处几十天部队、亲人要走了。群众自发地涌出家门,街头巷尾到处是欢送的人群。

一位老大娘,把唯一的老母鸡抱到张荣亭跟前,流着泪说:

“收下吧孩子,这是大娘我的一点心意!”

一名中年妇女携着篮子,篮子里装着十多个煮熟的鸡蛋,一个个塞到战士的手中。

“这是几个窝窝头。”

“这是点花生。”

面对这火热的场面,官兵们情不自禁流下了幸福的热泪。队伍中,张荣亭的眼眶也润湿了。他跳到一个高台上,大声地喊道:“老乡们,谢谢你们,我代表大家谢谢你们!有你们的支持,我们一定要多打胜仗,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解放全中国!”

掌声、欢呼声、口号声响彻云霄。

部队启程了,欢送的人群依然恋恋不舍,望着远去的亲人,直到望不见部队的踪影了,他们才回转身,朝家的方向走去。

初升的明媚的阳光,照着土屋,照着树梢,照着人们饱含希望的脸庞。这严冬凋敝的鲁北大地,开始升腾起无限的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