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城市滋养大学,大学涵养城市。一直以来,城市与大学的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我国,有很多城市就同时拥有两所旗鼓相当,难分伯仲,又各有所长的“双星”高校,被亲切地称为“同城双星”。它们之间相互竞争,共同进步,推动了城市高教事业的繁荣发展。对此,小何对我国同处一城,且都入选985建设行列的“同城双星”进行了统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上图可知,我国的“同城双星”高校主要分布于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成都、武汉、西安、长沙、南京等地。纵观这些城市,无一不是直辖市或省会城市。它们不仅坐拥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还是推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排头兵”。近年来,随着国家、地方对高等教育事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这些备受瞩目的“双星”高校正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为国家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也在服务地方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左:清华大学 右:北京大学 图源:央视新闻、北京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清华大学 右:北京大学 图源:央视新闻、北京大学

这两所顶尖高校的实力自然是不必多言。它们不仅是北京的“双星”,还是全国的“双星”,是中国高校当之无愧的“领头羊”。在各大排行榜单中,清北两所高校当仁不让,常常是并列或“轮流”登顶。虽然每年一到高考招生季,两所学校经常会为争抢优质生源而“大打出手”,但它们仍在各大领域频频合作,引领着中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公认的“最强国民CP”。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左:复旦大学 右:上海交通大学 图源: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复旦大学 右:上海交通大学 图源: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这两所大学都是备受瞩目的“C9”高校。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它们均有5个学科获评“A+”。虽然办学实力相当,但两校也各有特色。复旦大学的人文社科类学科实力较强,而上海交通大学理工科则较为突出,这也使得许多人将它们看作是优势互补的“好搭档”。虽然两校也时常围绕“究竟谁才是魔都第一”的问题而争论不休,但作为引领上海高教事业发展的“双驱”,相信在“两兄弟”的一起努力下,必将会让世界看到这座城市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

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

左:华南理工大学 右:中山大学 图源: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华南理工大学 右:中山大学 图源: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

同坐落于国际大都市广州的华南理工大学和中山大学,也都是颇有知名度的“CP”高校。华南理工大学作为赫赫有名的“四大工学院”之一,如今已发展为一所以工见长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办学实力连年跃升。中山大学则是由孙中山先生创办,坐拥近百年的办学传统,具有人文社科和理医工多学科的厚实基础,在全国排名中始终稳居前列。两校在漫长的办学过程中不断积淀,不仅在高校圈实力瞩目,声望颇高,更是广大考生们向往憧憬的顶尖学府。

南开大学&天津大学

南开大学&天津大学

左:南开大学 右:天津大学 图源:新华网、天津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南开大学 右:天津大学 图源:新华网、天津大学

天津作为国内四大直辖市之一,占据了985高校中的两席。天津大学积淀百年,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之先河,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南开大学为救国而生,肩负光荣使命,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奇迹”,周恩来总理便是南开最优秀的学子之一。两所高校不仅实力和地位相差无几,就连地理位置都是紧密相连,仅有一墙之隔。都说天津人和气、低调,两校也沿袭了这种气质,相处融洽、走动频繁,经常举办“联谊活动”加深彼此感情。

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

左:电子科技大学 右:四川大学 图源: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电子科技大学 右:四川大学 图源: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

天府之国成都坐落着两所985高校,一个是百年老校,一个是后起新秀。其中,四川大学跨越双甲子,办学底蕴深厚,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其“华西”的金名片为全球所瞩目,声誉极高。电子科技大学建校虽仅有60余年,却凭借自身的学科优势,借着行业迅猛发展的东风,逐渐成长为国内电子信息领域的领头羊,展现出了蓬勃的发展态势。两校携手同行,攻克“卡脖子”难题,创下无数“第一”壮举,成为了引领四川高等教育发展的坚实力量。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

左:华中科技大学 右:武汉大学 图源:极目新闻、青春湖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华中科技大学 右:武汉大学 图源:极目新闻、青春湖北

同在武汉,实力势均力“敌”。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一个富有浪漫气息,背靠着翠色欲流的珞珈山,古朴的风情中蕴涵了自然天成的韵味;一个有冲天的气势,迅猛的发展速度让其他强者刮目相看。世人皆知武大是“中国最美丽的大学”,但华科大作为远近闻名的“森林式大学”自然也是当仁不让。这两所学校,一所有着综合性大学的开放包容,一所有着理工大学的严谨务实。两校虽各具特色,但都为武汉这座千年古城注入了活力。

东南大学&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南京大学

左:东南大学右:南京大学 图源:东南大学、新华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东南大学右:南京大学 图源:东南大学、新华网

南京作为省会城市,将“教育强省”江苏仅有的2所985高校全部囊入怀中。南京大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经过一百多年的变迁依旧在中国高校界屹立不倒,位列华东五校之一。而东南大学则享有“学府圣地”美誉,其前身是四大老牌工学院之一的南京工学院,工程类专业有着领先水平和突出优势。从立校至今,两校的发展脉络有些许“交融”,且在2022年先后迎来了120周年校庆,渊源颇深。但如今,南大和东大在办校治学的过程中,都找到了各自发展的道路和方向,也均取得了许多辉煌成就。

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左:西安交通大学 右:西北工业大学 图源: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西安交通大学 右:西北工业大学 图源: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

西安作为鼎鼎大名的“高教之城”,占据了整个西北地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其中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尤为突出。同样都是985高校,这两所高校各有长处:西安交通大学是有口皆碑的“老牌名校”,无数大国重器皆出自交大之手,名声享誉海内外,其西迁精神更是代代相传,影响深远。西北工业大学在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实力顶尖,是人人称道的“总师摇篮”。想必,这也就是西工大频频惨遭美国“黑手”的原因所在了。

湖南大学&中南大学

湖南大学&中南大学

左:湖南大学 右:中南大学 图源:湖南大学、中南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湖南大学 右:中南大学 图源:湖南大学、中南大学

同在长沙的湖南大学和中南大学之间的竞争也是进行地如火如荼。湖南大学素有“千年学府、百年名校”之美称,先后培育和熏陶了魏源、曾国藩、左宗棠、谭嗣同、毛泽东等一大批彪炳史册的杰出人才。“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就是湖大人才辈出的真实写照。中南大学由三校合并而来,学科门类齐全,特别是在湘雅医学院的加持下,其核心竞争力日益凸显,造就了“北协和,南湘雅”的盛誉,还培养了汤飞凡、张孝骞、谢少文、李振翩等一大批在海内外有影响力的医学专家,闻名世界。

左:河南大学 右:郑州大学 图源:河南大学、郑州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河南大学 右:郑州大学 图源:河南大学、郑州大学

如今,越来越多的地区也开始着手布局打造属于自己的“同城双星”高校。2021年,河南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宣布要着力推动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航母”提质进位。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城市虽然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双子星”,但也拥有2所层次、办学水平相当的高等学府:如太原的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等。近年来,它们的发展态势十分迅猛,建设脚步不断加快,以出色的办学成绩先后入选双一流序列。相信在各方力量的支持下,这些高校的办学水平将稳步上升,从而为国家和地方的发展增势赋能。

本文素材来源:河南省教育厅、高校思政网、各高校官网、极目新闻、新华网、青春湖北、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