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已过,天气渐渐寒冷,老年人应如何做好防护保障健康?如何更好地度过冬日?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防护措施要到位

近日,记者在小区广场、黑岗口调蓄水库、超市等地方发现,老年人不扎堆聚集了,也都能正确戴口罩了。在公交车上,记者看见有的老年人会随身携带消毒湿巾和一次性手套,防护措施做得很到位。

“以前早饭后,我和一个好邻居经常坐公交车去市里转转,现在我们都尽量减少外出。必要外出时,也不去人多的地方和密闭场所,会做好防护措施。”11月8日上午,在金裕路买菜的胡女士告诉记者,“很多老年人喜欢一大早买菜,我现在尽量不凑热闹了,啥时候人少啥时候买。”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老年人不仅外出时防护措施做得到位,居家防疫措施也做得很好。家住集英街的刘女士说,虽然女儿远在外地,但她和老伴把自己照顾得很好。“我们一天通风至少3次,每次半个小时以上。这段时间天气凉了,我都是卧室、客厅轮流通风,避免空气直接对流,这样不至于着凉、感冒。另外,餐前便后、外出回家、接触快递包裹或垃圾后,我们都会用洗手液,然后在流动的水下冲洗。”刘女士说,“女儿不在身边,我们要把自己照顾好,不能给孩子添负担。”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防护意识增强,不管外出还是居家,他们都能加强对自身的防护,也能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吃动平衡很重要

天气寒冷,“宅”成为很多老年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但随之而来的是因运动不足而造成的健康状况下降,这样的不良生活方式使部分老年人面临着健康问题。所以,老年人要想健康,就要保持吃动平衡。

经常“宅”在家的老年人通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到饭点了却不觉得饿。这大多是因为吃动没有保持平衡。那么,老年人如何保持吃动平衡呢?吃得多、动得少易使人变胖,吃得少、动得多易使人变瘦,所以,建议老年人每周至少测一次体重,根据体重的变化及时调整进食量和活动量。但保持吃动平衡不能仅满足于体重稳定,因为运动的胖人比不运动的瘦人身体更健康。所以,老年人要想健康,就要动起来。据了解,大多数慢性病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久坐少动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膳食的平衡、吃与动的平衡可以说是保持健康、预防慢性病的基础,这需要老年人合理饮食、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才能有助于提高机体抵抗力。

老年人如果长时间居家缺乏必要的身体活动,会导致心肺功能、肌肉功能等身体机能下降。所以,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老年人应该在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的情况下多进行户外活动,这样既可以增加与大自然的接触,愉悦心情,又可以增加日晒时间,有利于预防骨质疏松和肌肉衰减等老年人常见病

要重视情志调养

天气寒冷,老年人居家时间增加,加上有些老年人平时的生活圈子比较窄、生活方式比较简单,会让这一部分老年人的活动空间进一步压缩,也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老年人要重视情志调养,保持心情平和舒畅,做到心胸开阔、乐观愉快。

老年人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要怨天尤人,不要忽略身边的美好事物,应学会搭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珍惜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光,享受天伦之乐。老人可以和家人共同做一件事情,如一起做饭、运动、追剧;可以把自己在家的日常生活记录下来等。即便没有和子女住在一起,也可以通过电话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联系。

应对“无意义感”,要找到自己的节奏。老年人可以列一个任务清单,内容是能令自己感到愉悦的,并一定要想办法完成,例如科学的营养食谱,健身计划,起床、睡觉的时间安排等。有计划的安排会提高自己的掌控感,还可以专注做一件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并享受这个过程。老年人可以研究健康养生知识,也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练习书画、养花、养鱼等。因为人在用心做一件事情时,会进入一种忘我的状态,能够感觉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总之,任何时候,老年人都要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等,让自己的晚年生活过得更好、更有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