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我刚上大学,新生报到以后不久,例牌是要进行迎新晚会的。晚会上一位师兄和一位师姐的配音表演让我们印象深刻。

太长的时间过去,别的词已经记不住了,师兄师姐的配音是电影《简爱》,实在是惟妙惟肖,特别是师姐那一声呼唤“哦,罗彻斯特!”,惊讶中带着喜悦,甜蜜中带着性感,简直让人如醉如痴,惊为天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惜师姐颜值。。。。。。否则定夺全校男生梦中女神之位。

之所以印象深刻,还有一个原因,看了四届迎新晚会,两位师兄师姐表演了三届,台词毫无变化。。。。。。是的,只有毕业,才能结束他们精彩的表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可能要问:为什么要连看四届迎新晚会,一届不拉?嗯。。。。。。我们学校是偏理工科的大学,我是男生,understand?

为什么会突然想到当年的这个节目呢?因为最近欣赏了一段精彩的相声表演,由于说相声的两位都叫做谢尔盖,因此我们把地位较高的那位叫做谢尔盖,而他的下属昵称为谢廖沙,演绎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谢廖沙:“部长阁下,我必须向您强调,我们在赫尔松让乌克兰人损失惨重,尸横遍野,哎呀呀,老惨喽,尸体把大地都铺满了,他们的坦克和大炮让我们摧毁了好几遍了”

谢尔盖:“Nice!谢廖沙,你们做得非常好,荣耀归于厄罗斯,乌拉!”

谢廖沙:“部长阁下,太惨了,我从军四十年,从来没看见过这么多敌人的尸体,我们的战士杀人太多,心理已经受到了很大的创伤,他们都是善良的人。”

谢尔盖:“噢,这是一个问题,乌纳虽说受了蒙蔽,可他们也是人,我们应该给他们一条生路,现在你打算怎么办,亲爱的谢廖沙?”

谢廖沙:“我建议我们撤回第聂伯河左岸,少杀点乌克兰人,愿上帝饶恕他们的罪孽,救赎他们的灵魂。”

谢尔盖:“噢,是的,他们人太多,我们要杀很久,而且这样会影响到我们战士的善良,还有其他的问题吗?”

谢廖沙:“嗯,还有一个小问题,乌纳可能会丧心病狂地攻击新卡霍夫卡大坝,造成灾难,另外现在桥基本都炸断了,虽然我们英勇的战士都会铁掌水上漂,但是装备调动困难,南北不好呼应,当然这只是一个小问题”

谢尔盖:“这样子的话那你就撤吧,少杀点乌克兰人,愿上帝宽恕他们,阿门!”

谢廖沙:“部长阁下,我们可以的,再守个三五十年不是问题,不过您的仁慈让我感动,那我们就撤吧,愿上帝宽恕乌克兰人,荣耀归于厄罗斯!”

相声就节录于此,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有适当润色加工,大伙看着乐呵乐呵就行。不过我相信以后一定会成为经典,如同我们当年看到的节目一样让人念念不忘。。。

看了他们的视频对话,加上谢尔盖随后签发的撤军命令,我感觉吧,谢尔盖是当了一会炊事班长,你要问怎么大将当了炊事班长?哈哈,因为他背了一口大黑锅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线的俄军倒是比谢廖沙反应更快,由于实在是不忍心大量杀伤乌军,一线的俄军早已经行动起来向后方转进,由于可恶的乌克兰人早就用海马斯之流的武器把几座第聂伯河上的大桥打得千疮百孔,有的甚至直接打断掉进河里。因此俄军在善意撤退时显然不能大摇大摆地排着队唱着歌从桥上走过河。

有说法称右岸的俄军“精锐”脱下军服,混入前期向后撤离的平民队伍中撤离,对此说法我个人持保留意见,这样干当然是可以的,但是缺乏军事常识,有些人以为军人只要穿着漂亮的制服,再酷酷地挎一把枪就可以了,其实完全不然,军装再漂亮,军人也得穿戴单兵携行具的,不说别的,光弹药就不少,还有其他装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GJB 113-86 中国人民解放军单兵负荷量标准》中国单兵携行装备重量普通标准如下:

战斗装备 枪支弹药 6.45

防化装备 0.88

工兵装备 0.85

合计 8.18

后勤装备 军需装备 14.18

军械装具 1.60

卫生装备 0.38

合计 16.82

共计 25.00

即便俄军不携带后勤装备,参考该标准,也要携带近十公斤的战斗装备,没有携行具是万万不能的,特别是枪支武器,基本上是无法隐藏的。乌军具有强大的侦察和战场感知能力,乌军空中力量和无人机更是基本上掌控的战区上空的制空权。几万军人背着武器混在平民中撤离,是没有可能的。

只有两种可能,一是乌军放水;一是俄军连枪支弹药都扔掉了,徒手撤离。至于相信不相信,那就看各位看官的判断了,至少我是不信的。

乌军恐怕也不太相信,请看下面,乌军用猛烈火力打击集结撤退中的俄军。从发射的火力密度和武器种类来看,应当是以面杀伤武器对俄军集结地进行猛轰,如果此时俄军的密度较大,恐怕会受到严重杀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在上一篇文章中已经说到,“趁此良机大量杀伤俄军有生力量,摧毁俄军装备,一定是乌军会采取的战术,因此,俄军即使能撤回第聂伯河左岸,也必将承受大量伤亡和装备损失。”从现在网络上流出的多个视频来看,乌军显然采取了这个思路。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还提到:“我个人看法,俄方在第聂伯河右岸顽抗,可能的一个原因是希望能拖到美国中期选举以后,如果中期选举中民主党选情不利,有可能变成跛脚鸭政府,有可能会对乌方的支援力度有所下降。

但是从目前的美中期选举选情来看,民主党损失不大,表现强于预期,其后美政府对乌援助受到影响的可能性很小,因此俄方失去了这根稻草,只能宣布撤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趣的是,在记者询问拜登时,拜登总统提到:“俄罗斯联邦等到美国中期选举结束后才宣布退出赫尔松地区。显然是尽可能希望拜登率领的民主党更“跛脚鸭”一点,让美国援乌变得更加困难一些。”看来我说得没有太大毛病,美国中期选举的结果,令俄方感到失望,随即宣布撤军。

很多说法把赫尔松之役以乌方全胜告终看做是俄乌战争的转折点,例如在访谈中,记者询问拜登,是否可以将俄军撤离赫尔松视为战争的转折点?拜登没有回答是或者否,而是说“他们(俄军)有真正的问题”。

而且把赫尔松看作“转折点”的并不是只有一些记者。前几天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也抱有这种观点,其对记者说,赫尔松是俄乌战争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如果学过二战历史,就知道主流的观点普遍认为,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东线战场的转折点,这场战役打完,嚣张一时的德国纳粹就开始一步步走向灭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倒不觉得这场战役是俄乌战争的“转折点”,实际上,在很早的文章中,我就已经指出俄军已经越过“胜利的顶峰”,将逐步走向失败,我写那篇文章时,乌东双子城——北顿涅茨克和利西昌斯克之战甚至尚未打响,俄军仍处于进攻态势。另外我要顺便说一句,双子城之战俄军虽然取胜,但是这场仗并不算大仗,军事意义也并不大,唯一的意义,是俄军在表面上完全控制了卢甘斯克州。

大半年过去了,事实胜于雄辩,战场态势胜过千言万语。乌克兰愈战愈勇,愈战愈强,现在已经牢牢掌控了战场主动权,俄乌战场的一系列重大战役,基辅之战、哈尔科夫之战、伊久姆之战、莱曼之战、赫尔松之战,均以乌军全胜而告终。在这种情况下,俄乌战争的结局,根本不值得怀疑和研讨,只会有一个结局,那就是乌军终将全胜,正义终将全胜,自由终将全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