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细分领域、创新拓展边界,产业大咖谈养猪业创新驱动力

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研究员樊福好博士指出,养猪行业发展至今存在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行业内卷”,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想要生存,只有两个途径来解决,一是行业细分做差异化,二就是往外拓展,做创新。

10月30日,由温氏股份、勃林格殷格翰品牌冠名的2022新猪派养猪产业峰会在广东举办,众多嘉宾围绕行业创新做了深入探讨,针对各自的领域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思路。

本次大会由积牧网主办,新猪派、农梓学校、正大康地联合承办,吸引了国内众多养猪企业代表、猪场以及产业链代表参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圆桌论坛嘉宾(从左到右):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研究员樊福好博士、华威特(江苏)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总裁苏玮玮、广东永顺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服务总监杨傲冰、广州悦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雪平、广东广垦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如渠、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博士王文强、河南丰源和普农牧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总监闫明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研究员樊福好博士

樊福好表示,目前国内养猪业推广的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而创新就是要差异化、多样化,这样行业才有活力。针对这种矛盾,各位嘉宾是如何理解和平衡的呢?参与圆桌论坛的几位产业大咖都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威特(江苏)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总裁苏玮玮

苏玮玮从差异化定位、成本领先和聚焦优势三方面分享了经验。她表示,作为生物制品企业,华威特一直将创新作为企业驱动力,未来的创新定位会坚持差异化优势,从产品的升级优化,为客户带来更好的服务和感受,以及未来客户的需求。

另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成本领先优势,兽用生物制品领域的技术创新要考虑成本控制,动物疫苗作为生产资料成本优势才能被客户接受。据她介绍,华威特聚焦猪呼吸道疾病和蓝耳病的产品赛道,从优化产品和联苗方面不断研究创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东永顺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服务总监杨傲冰

杨傲冰表示,生物制品行业同业竞争激烈,从永顺公司及其他公司年报都可以看到产品利润在逐年下降。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公司立足疫苗生产工艺升级,通过提质增效,来降低成本。他举例说到,永顺公司是ST传代细胞系猪瘟疫苗的研创单位,这一划时代的创新产品确立了公司在猪瘟疫苗产品的领先地位,2020年,公司把传代细胞系技术用于开发伪狂犬疫苗也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目前正在推广的猪瘟和伪狂犬疫苗联合免疫也是产品服务方面的创新尝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悦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雪平

李雪平介绍说,悦洋生物有两个平台,一个是通过质量认证的检测实验室,作为第三方为猪场提供检测服务,一个是提供检测试剂盒让猪场自检。她表示,猪病的检测相对养猪行业就是非常细分的领域,公司已经专注检测领域发展17年。

非洲猪瘟发生以来,公司为没有检测基础的中小猪场提供了大量专业检测服务和技术指导,为客户创造价值。比如针对中小猪场送检难,样品运输途中易发生降解,公司研发了培训5分钟就可以自行提取核酸快速出结果的非洲猪瘟和蓝耳病的检测产品。未来公司会继续聚焦猪病检测的精准领域,通过更新的技术手段、专业人才培养和优化产品几个方面,更好的为养殖业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东广垦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如渠

作为养殖企业,面对当前品种局限性、饲料单一性、疾病复杂性,如何创新开拓呢?黄如渠认为,技术创新是最重要的。他介绍到,广垦从2017年引入批次化生产,母猪胎次从2.0至2.1胎/年提升到2.3胎/年,PSY 达到24头,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另一个创新是母猪背膘管理,通过大量的背膘测定数据积累,针对美系猪和法系猪采用不同的评定标准,提升生产效率。

广垦在饲料创新方面也有所突破,为了降低成本,通过采用低蛋白日粮氨基酸平衡技术,改良配方开发替代原料,有效降低了玉米和豆粕的使用量,改良配方和降低饲料成本是一项长期工作。黄如渠介绍,广垦采用了基因组选育技术,应用在种猪育种,提升育种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南丰源和普农牧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总监闫明菲

谈到引种后的保种创新,闫明菲表示,丰源和普做了很多新的模式创新。比如,在猪场选址方面,从原来的单点核心场升级到分点式核心场,将优秀种质资源备份。据介绍,目前丰源和普已经拥有5个蓝耳病双阴性核心场。

公司还在全国范围严选合作伙伴,经过公司团队考察评估,复合要求的合作方将与丰源和普共享10%-20%的种猪群基因库。这也是一种形式的基因备份,预防种群退化。另外,除了传统育种,公司跟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分子生物学育种,确保引种后不退化,优秀基因可以延续和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王文强博士

据王文强介绍,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是围绕着生猪种业和肉食品安全的国家战略,在科技部的批复下,去年3月份由重庆畜科院牵头在重庆成立的国家级事业平台,是全国农业领域首个国家级科技创新中心。中心组织实施生猪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绿色高效养殖、重大疫病防控等三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开发硬核技术和产品,向养猪企业提供猪业科技服务全生态链解决方案。

王文强表示,中心正在尝试探索荣昌猪和国外猪杂交资源的开发利用,来满足大众对于猪肉安全和口味多样化的需求。饲料营养板块以李德发院士为主导的科研团队正在研究如何利用属地农副产品来代替现有饲料配方的营养模式,目前成功转化了光触媒“国钛平安”材料消毒剂,可有效灭杀田间非洲猪瘟等烈性传染性病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热点浅谈:对短期猪价有信心,继续关注非洲猪瘟监测

猪价是养猪人绕不开的话题,行业人士相聚免不了探讨一番,黄如渠作为资深猪场管理者曾带领广垦畜牧穿越多次猪周期。他分析认为,近期国家政策调控频繁,一些猪场恐慌性抛售,加剧猪价下跌。但是从今年第一季度能繁母猪存栏数据来看,短期之内生猪供应还是趋紧张的,从供需角度分析的话,他认为猪价在未来几个月可能会维持在10-12元/斤。他总结到,让养猪人有合理的利润,老百姓也能接受的肉价,更有利于行业的发展,不要忽高忽低。作为养猪企业,无论何时养好猪,把成本控下来,才能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峰会现场

很多猪场反映,随着非洲猪瘟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检测结果不确定性越来越突出。针对这一现象,李雪平也做了解读。她表示,这个问题检测行业人员也在关注,为什么2018年一检一个准,但是现在核酸阳性有时候不发病,有时候核酸两次阴性还发病。这涉及两个问题:一是毒株的变化。从2018年到现在,非洲猪瘟也发生了变异,因此对检测试剂盒的灵敏性提出了新的挑战。第二个是样品的保存问题。如果保存运输不当,样品送到实验室病毒已经灭活降解了,就很难测出准确的结果。

李雪平提醒猪场,现在非洲猪瘟的阳性率虽然有所下降,但猪场不能因此而降低检测频率,恰恰相反正因为阴性率升高,易感动物多了,就更要重视检测,不然防控工作前功尽弃。她认为检测是一个科学问题,需要合理设计频次和方案去系统评估,要用好检测工具,依靠更准确的数据,为养猪管理带来更好的指导效果。

2022新猪派养猪产业峰会得到了众多国内外企业的大力支持,他们分别是: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勃林格殷格翰动物保健(上海)有限公司、正大康地农牧集团有限公司、硕腾(上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金宇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正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广东自然控股有限公司、普莱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海正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青岛高烽电机有限公司、上海科诺牧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新牧源农牧科技有限公司、青岛科创信达科技有限公司、广西贵港秀博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威特(江苏)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广东永顺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粮饲料华南大区、广州悦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河南丰源和普农牧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垦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华牧全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国猪健康科技重庆有限公司、广东德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生物源生物技术(深圳)股份有限公司、洛阳惠中兽药有限公司、长沙兴嘉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力暖热能科技有限公司、江西增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朴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南牧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广州承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蒂默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吉林正业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加入新猪派养猪数据交流群

获取更多数据与资讯

新猪派精选阅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