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是人民军队在90多年风雨历程当中积淀形成的,凝结着先进的思想和珍贵的精神。经过部队大熔炉的锤炼磨砺,退役军人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力量和载体。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更是红色担当,在宣讲红色故事,开展国防教育等精神传承领域发挥出退役军人特色。

今年以来,广州市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伍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类志愿服务活动29043人次,1798场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支特色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如何用退役军人榜样的力量传承红色基因。

每年9月30日烈士纪念日,广州市番禺区沙湾街退役军人服务站都会组织红棉老兵志愿者前往烈士纪念碑缅怀革命烈士。

“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告诉后辈们曾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革命事迹,是我们作为退役军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沙湾街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副队长梁健宁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沙湾街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在沙湾北村抗日烈士纪念碑缅怀革命烈士。(受访者供图)

2021年9月30日,沙湾街退役军人服务站和相关部门人员、红棉老兵志愿者、退役士兵共10多人在沙湾滴水岩忠烈祠前,举行简朴庄严的鲜花献烈士仪式。沙湾街退役军人服务站负责人主持献花仪式并向参加人员介绍忠烈祠的历史由来和重新修辑情况,到场人员手持鲜花,肃立于纪念碑前集体鞠躬并依次向前进行献花。

献花仪式结束后,沙湾街红棉老兵志愿者开展烈士纪念碑周边的环境卫生清洁工作,服务队的老志愿者向刚退役返乡的新志愿者们开展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等思想教育,传授志愿服务经验和心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沙湾街红棉老兵志愿者在清扫烈士纪念碑周边环境。(受访者供图)

据悉,广州市番禺区沙湾街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20年9月,于2020年12月加入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目前注册人数有134人,两年来开展志愿服务总时数达4224.4小时。

青少年是未来的希望,红棉老兵志愿者在日常志愿服务中,积极走入校园开展爱国主义专场教育活动,发挥退役军人的优势和能力,传承红色思想和精神。

近两年开学季,梁健宁多次应邀走入校园,在升旗仪式上、在国旗下讲党史、讲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故事。“作为退役军人,想把自己在部队学习到的价值观传递给学生,培养下一代的爱国情怀。”

梁健宁是一名党员,2000年入伍,2002年退伍,两年的军营生涯在他的记忆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会19岁,入伍前单纯是个爱耍酷爱玩的小孩,生活懒散,也没有目标。入伍后,部队经常开讲座,做主题宣讲,关于人生的追求、军人的社会责任感、服务群众、爱国主义教育等主题,对我影响很大,当兵这段经历可以说改变了我的一生。”退役后,梁健宁进入城管系统工作,平时经常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抢险救灾等志愿服务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沙湾街红棉老兵志愿者带领学生练习军姿。(受访者供图)

2021年9月,沙湾街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为青少年公益夏令营开展军训,锻炼学生们吃苦耐劳的意志力。梁健宁和另一名红棉老兵志愿者张玉堂协助教官,向学生们讲授军姿的立正、稍息、向左、向右转、齐步走的动作要领。烈日炎炎下,学生们一遍遍练习,通过军训体验军人日常的艰苦训练,锻炼顽强意志。

张玉堂是一名党员、退役军人,曾获评“红棉助力·与爱同行”2021年红棉老兵学雷锋“行动大使”、2021年广州市“最美红棉老兵”、2022年第三季度“广州好人”等荣誉。2022年9月,番禺区市桥桥兴中学开展退役军人道德模范进校园活动,张玉堂受邀为新建少先中队授旗,并带领全体少先队员进行爱国主义宣誓。“希望把红色的种子播种下去,把部队好的传统传授给同学们,用红色力量激发同学们努力学习,立功成才。”张玉堂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沙湾街红棉老兵志愿者张玉堂进校园带领少先队员作爱国主义宣誓。(受访者供图)

何民亮是沙湾街沙湾北村党总支副书记,也是一名红棉老兵志愿者。北村拥有深厚的红色革命历史文化底蕴,是何小静故居、忠烈祠、沙湾北村抗日烈士纪念碑等红色教育基地所在地。何民亮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从小耳濡目染,立志要成为一名军人,18岁时主动申请入伍服役,成为一名陆军。

“现在我在村里负责退役军人工作,每年送新兵入伍前,我会和他们重温村里革命战士的故事,也和他们讲讲当年我在部队的经历和受过的教育,希望他们牢记使命,建功新时代。”何民亮说道。

采写:南都记者 王瑜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