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经过多年的建设,中国现存的“老街”已然不多了。我说的,是那种未事换肤、不曾浓妆艳抹、没开滤镜和磨皮,就那么随着时光自然老去的老街

江西南城新丰街镇的“老街”,就是这样一条原滋原味原生态的“老街”。

如果要论一下“新丰街”与“新丰街镇”的关系的话,那没什么好掰扯的,是先有的“新丰街”,再有的“新丰街镇”,且“镇(公社、乡)”是依“街”而名。

新丰街兴于宋代,紧依盱江,长约里许,作为当年繁盛一方的水陆码头,因承接新城(今黎川)、南丰两县的物资中转集散,故得名“新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街依水而兴,依水而旺。作为贯通南城全境的盱江,发源于武夷山西麓的广昌驿前镇血木岭,南水北流,上游称“盱江”,南城以北称“抚河”。

湿润多雨的江西,在古时,“水路”是主要交通形式,而“盱江”对于新丰老街而言,则是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昔日店铺比邻而立,一条条石阶踏步挤在逼仄的房屋夹缝间,下接河道。

古时,那就是一个个小小的码头,一头连着老街,一头牵着货船,吞吐着土产杂货,繁荣着地方经济,方便着百姓生活。也滋润着老街,富足着商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近代公路建设的发展,这条“黄金水道”失去了往日的繁盛,舟楫欢歌、人声鼎沸的景象也早已成为历史的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我来访的这个辛丑春,偏逢赣闽一带百年不遇的干旱,盱江河床亦大部干涸,只余一丝细细的绿带,表明它还努力捍卫着江河的荣誉。只有老街房子墙角和屋基的水位尺,似在告诉人们,一旦河流发起脾气,那将是多么的汹涌无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街依然还有乡民居住,这多少让我有些始料不及。也许是舍不得多年缠绵老街的感情,也许是坚守着先人留下的祖业。总之,有人气的老街,那就是鲜活的市井,而非“标本”,更不是废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街曾经也是与时俱进的,除了明清的店铺,也有共和国初期的建筑,相杂其间,公私兼营,互补遗缺,满足人们的各种所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边是背水的商铺,另一边则在商铺间铺陈着一条条窄巷,通往里面的住家,或者仓库、厂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步走进一条窄巷,看到了老街背后的一幢二层小楼。青砖的墙壁,青砖的廊柱,就连对面屋顶的疑似“水塔”也是砖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知这是个什么所在,旅馆、学校?不像机关,时兴这种建筑的时候,想必衙门还没这么大的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仰也是无处不在的,“土地”、“天地君亲师”……都曾经是人们虔诚的膜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水陆码头功能的丧失,人流、货流均已不再,沿街的商铺也都早已退休。

我从老街的这头,走到老街的那头。看着近前的敞屋,望着远处的高楼。感叹着时光的流逝,倾听着时代的脚步。

我乐见社会的发展,也希望将历史的符号留住,而新丰老街就是这样的符号吧,虽然青春不再,却愿它生命常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访于2021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