鱿鱼不仅是我们餐桌上的常客,还是很多海洋动物的猎食对象。
尽管鱿鱼在食物链中位置不高,但它们的祖先却地位显赫。如果我们回到4亿多年前的奥陶纪,会发现统治海洋的霸主就是鱿鱼的祖先。
鱿鱼、乌贼、章鱼等生物在分类学上属于软体动物门头足纲的蛸亚纲。古生物学家大多认为它们是在石炭纪才演化出来的。在更古老的奥陶纪,活跃在地球海洋中的是它们的祖先——角石。角石的长相与柔软、灵活的蛸亚纲动物截然不同,它们身披重甲,移动缓慢,看上去很不好惹。4.7亿年前的奥陶纪中期是角石极为繁盛的时期,此时的角石种类繁多,有大有小。
其中体形最大的房角石长度可达6~9米,考虑到当时最大的节肢动物也只不过是2米左右的板足堂,科学家认为房角石是这一时代最顶尖的掠食者。
角石也不是突然登上王座的,它的祖先也曾是海洋中的“破落户”,一些科学家认为,角石的寒武纪祖先可能是一种长着单片薄壳的小型软体生物,与现在的单板纲生物类似。它们既不能游泳,也不适应深水环境,只能在浅海的海底生活,而寒武纪时期的海洋中有奇虾和三叶虫这些体形巨大且运动能力较强的掠食者,角石的祖先只能任人鱼肉。
但是到了4.7亿年前,角石在进化中“改进”了它们的身体结构。它们从海水中大量吸收钙离子,再将钙离子分泌到体表合成碳酸钙,让脆弱的薄壳变成了厚厚的锥形壳。每年角石都会长大一点,它们原本的锥形壳就会显得拥挤一点,这时候它们就会继续分泌碳酸钙,给自己营造一个更大的“新房子”。当然,原来的“老房子”并不会废弃,而是与“新房子”连起来。角石能够自由地把水注入或排出“老房子”,这样它就能够控制自己的沉浮了:排水上浮、注水下沉。同时,角石头部有类似现代头足动物的漏斗管,可以依靠喷水的反作用力来移动,这样它就具备了主动游泳的能力。加厚了的锥形壳能够承受相当大的压力,让角石不仅能在海边生活,还能适应100~200米的水深,当然这种厚壳也加强了它的防御能力,让它在当时的海洋中几乎找不到对手。游泳和耐受更强水压的能力大大扩展了角石的生存空间,让它很快扩散到全球各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