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最近麻烦不断。在美国得州一辆特斯拉汽车撞到大树上导致两人丧命.警方正在调杏是否和车辆自动驾驶系统出错有关。在中国上海,车展上一位女车主的极端“车顶维权”,也让特斯拉遭遇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的最大质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截至目前,这起维权事件究竞谁是谁非还没有定论,但足以引发人们关注特斯拉存在的问题。 自诞生以来,特斯拉的负面新闻就没少过。10多年前,电动车有多大市场需求是被讨论最多的问题,但时间证明了马斯克的前瞻性,加上品牌营销的成功,特斯拉逐渐独领风骚,成了全世界市值最高的汽车厂商,马斯克也一度成为世界首富。

在追求速度的同时,特斯拉的质量问题也暴露出来。马斯克曾经承诺改善但从最近这些纠纷中可以看出,改进速度无法令消费者满意。归根结底,特斯拉对自己的社会责任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它早已不是一家为富人提供高级玩具的公司,而是肩负着为更多人提供安全出行工具的巨头企业,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和敷衍。如果不能及时回应大众关切,之前的光环“个性”都会沦为消费者眼中的傲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重要的一,点是,马斯克可能被追捧得太久了,以为中国市场、中国消费者真的只会掏钱、不会说“不”,于是便将他在美国的那套“特立独行”的行事方式移植到中国。这未免小看了中国消费者,也没有真正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

十几年前,“钱多、人俊、速来”是中国消费者吸引外国企业的标签;今天中国消费者依然有钱、人多,但不再傻而且变得越来越自信和挑别。更重要的是,文化基因决定了中国人骨子里还是更喜欢那些谦逊有礼的企业,哪怕是表面上的尊重也比公然的傲慢强。

偏偏特斯拉管理层没能领会到这点。他们或许应该好好向苹果公司的CEO学习,看看库克是如何在保持品牌特色的同时针对中国市场做出合理调整的来中国赚钱.姿态要放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特斯拉能够亡羊补牢,中国市场仍旧一片光明。毕竟新能源车是不可阻挡的大势。但颠覆性的变革肯定不会二帆风顺。目前很多纠纷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因为智能机器参与了驾驶,在确定事故责任方面,厂商和司机都想把责任推给对方,因此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目前电动汽车行驶的所有数据都被厂商所掌握,而车主对此几乎一无所知,也毫无解释权,处于极度弱势的地位。一旦出现问题,厂商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难以取信于人。

行驶数据如何共享、机器与人的权责如何划分,是目前亟待厘清并加以解决的问题。否则人们对新能源车的安全焦虑会越积越深,纠纷和冲突会越来越多我们期待第三方权威机构的介入,进行公正而有效力的评判,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也应提上日程。

文章摘选自《环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