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申论备考中,有的考生一直都在学习,抄笔记、背诵热点十分忙碌,有的考生在搞题海战术,但是所写的申论题是对是错,根本不知,做题靠感觉,这样又怎能提高做题的能力?中公教育提醒大家,打好基础才是关键!何为申论的基础,读懂申论材料便是基础,如果读材料不能读出命题人的意图,又将何如做对题目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给定资料,概括“双减”政策落实存在的问题。

【材料节选】

一些地方简单搞“一刀切”,本是学生按需参加,却变成“被自愿”同意;有的忽视了孩子们的多样化需求,课后服务“摇身”变成了补习课;有的教师保障跟不上,老师们工作量大幅增加,感到很“吃力”……课后服务出现变形走样的倾向,没有真正达到减负的效果。

【错误示范】

由于该材料从感情色彩看,全是负面内容,自然是题干所问的“问题”,又因题干无字数限制,为了不遗漏要点,有的同学为了保险起见,会将整段写作要点。当然全抄显得不够规范,可能还会适当的缩句,所以答案如下:简单搞“一刀切”,忽视孩子们的多样化需求,教师保障跟不上。课后服务出现变形走样的倾向。

【评析】这样写答案,自然在本题无错,但也难以举一反三,提升作答能力。为了提高做题的正确率,还是得注意阅读技巧。

【正确示范】该段可以关注“标点符号”,根据“标点符合”得知全段逻辑为“分总”而“分”的部分,根据“;”可得知是三个并列的句子:

总结句——课后服务出现变形走样的倾向,没有真正达到减负的效果。

三个并列的句子为:一些地方简单搞“一刀切”,本是学生按需参加,却变成“被自愿”同意;有的忽视了孩子们的多样化需求,课后服务“摇身”变成了补习课;有的教师保障跟不上,老师们工作量大幅增加,感到很“吃力”。

总结句用言简意赅的词语总结了并列句子的三种“变形走样”,所以该段要点,若无字数限制,当为“课后服务变形走样。简单搞“一刀切”,忽视孩子们的多样化需求,教师保障跟不上。”假设要求“不超过10字”,答案为:“课后服务变形走样。”

通过此例,只想告诉广大考生,申论材料阅读有技巧,却不可忽略材料底层逻辑和标点符号、提示词等辅助,只凭感觉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