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看完甘肃兰州的一则新闻,悄悄拿出了计算机,啪啪一通敲,敲完眼前有点黑。

根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兰州不再进行混采,要测核酸,只有单采。这一下简单了,回到了最初的样子:想测,好办,一人一管,一管16元。

在兰州现行防疫语境下,如果你所在的楼房出现阳性病例,防疫人员会针对具体楼房居民开展核酸采样,对无疫情小区不再安排核酸检测。也就是说,没有疫情的小区居民,你爱采不采,大家坚决提倡“每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原则。

看得出来,兰州很与时俱进,这是对最新“二十条”深刻学习研读后的特色落实,挺好的,毕竟更精准更科学化了嘛,鼓掌点赞。

但是,兰州对这个措施还做了附加件,你爱采不采没关系,但是,你要做个公交车什么的、去个超市等公共场所什么的,必须得提供72小时核酸阴性证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兰州防疫工作太细致了,想得多么具体啊,一方面严格执行新二十条,不再要求全员核酸,一方面确保公共场所疫情安全,没有核酸不让进。

那到底做还是不做啊?

为了很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翻译一下:做不做核酸是你的权力,让不让你进公共场所是我的权力。你有权力不做核酸,但是,不做核酸就别想进公共场所。

你说做还是不做?

从人类诞生那一刻起,人就是群居动物,一起采果子,一起打猎,一起分享食物,后来随着工具的进步,食物有了剩余,就有了部落与部落的交换,也就有了市场,总之,人这种动物诞生后,相伴而生的就是公共场所,有人群就必定会有公共场所,为什么?因为人人需要,人人离不开公共场所。

那么,兰州这项防疫措施就有意思了,不再全员核酸就变成了表面文章,内核是必须花16元来一管,因为,没了混采,出门买个菜得提供72小时核酸证明,要做也行,只能单采。

拿计算机算一下,如果三天做一次核酸,一个月一人就是160元,如果一家三口,那就得480元。

如果照这样下去,可以用鲁迅先生的口吻说:

“我的钱包大抵是胖不起来了,面对接下的日月,我准备了两个办法,一个是勒紧裤腰带,另一个是再勒紧一圈!”

模仿胡总编辑的口吻,或许会这样说::

兰州这个做法的确有点欠考虑,毕竟让一个普通百姓家庭每月拿出480元,是一个很大的负担,但是,兰州这种做法也是有他们的道理的,“是避免出现混管阳性,影响其他人的生活,”大家应该理解,总之,有些事情并非非黑即白,是非常复杂的,大家要一起努力,肯定能成功。

用老井的口吻说:世界太魔幻,去胡总编个嘚儿。

莫泊桑总结说:“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