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观新闻记者 张朝晖 中牟时报 马沂峰 通讯员 沙蒙 文/图

“今年多亏了郑州团结农牧专业合作社和黄店镇初级中学帮忙,让俺在地头就能对接社区群众进行订单式采摘,蔬菜综合收益提高了很多。”中牟县黄店镇段庄村种菜能手洪爱玲说。今年以来,中牟县黄店镇中心学校利用合作社销售平台和劳动教育宣传渠道,着力打造“客户+学校+合作社+农户”产销模式,构建了一条农户有产出,学校有客源,合作社完成管理和流通的农产品产销链条,让农户“菜园子”直通城市“菜篮子”,实现了教育行业与农村产业、产业农户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精准双向对接。“这一模式既打通了农产品产销通道,降低了农产品流通成本,又为学校劳动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课堂,安全稳定的农产品供应体系,实现了合作社和农户的双赢,极大调动了农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黄店镇中心学校校长李继昌说。

田间地头做课堂 种地户义务做讲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继昌表示,农村学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缺乏先进的理念和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学生流失比较严重,这些都是制约农村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李继昌深深体会到农民对土地的热情和眷恋,只有辛勤劳动,才会有更好的生活。如今,在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入实施的过程中,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无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点,乡村教育振兴应该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文化力量。

2022年4月,李继昌找到郑州团结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林兆,将心中的困惑和发展思路一一道来。赵林兆了解情况后,当即表示会联合合作社的农户支持学校发展。经过多次对学校周边土地面积、土壤性质、种植结构及农户进行调查走访,5月26日上午,中牟县黄店镇第一初级中学举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正式签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校+合作社+农户”模式得到农户的一致认可,三方签署了《黄店镇第一初级中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合作协议》,学校联合郑州团结农牧专业合作社,签约红薯种植实验田30余亩,高效农业大棚90亩,果园4亩,签约淀粉制作、粉条加工、豆制品加工等劳动教育场所500多平米。学校师生全过程参与农村产品种植、管理、收获、销售等环节,辐射带动40户,产品有红薯、西瓜、黄瓜、辣椒等,平均销售价格提升20%-50%,“学校+合作社+农户”农产品产销模式,为农民提高种植积极性和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作为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免费为师生开放,学校可以随时组织学生参加,农户还会担任义务“劳动课教师”讲解劳动要领,学习劳动技能。

一名参加劳动实践的学生说:“出生在农村的我虽然对红薯并不陌生,但这是第一次以劳动实践课的形式接触红薯。通过劳动实践将自己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更好地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和知识的力量。我们班学生都非常喜欢劳动实践课,上课的时候同学们很有成就感,氛围也很融洽。”

“种了一辈子红薯,这几年也学习了一些机耕、滴灌等新技术,但是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能当上‘讲师’,还能给孩子们上庄稼课!”农户赵彦孔激动地说。

记录劳动生产全过程 精神文化技能三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店镇是中牟沙地红薯的主产区,红薯口感细腻,口味甘甜。90亩高效农业大棚,一年四季种植西瓜、黄瓜、茄子、辣椒等无公害蔬菜。受自然条件、传统观念、产品销路等因素影响,当地农户种植结构单一,农产品经济效益低,种植积极性不高,关键原因是产销链不通畅。农户的农产品只能靠传统的销售渠道,不但销量上不去,价格也偏低,同样的东西买不上好价格。

“劳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我们在开展劳动课时注重课程融合,把文化知识和劳动精神、劳动技能紧密融合,同时还记录学生的劳动过程,形成完整的生产记录,等产品收获以后,还要组织学生设计包装、写广告词、策划营销等活动。”李继昌在劳动教师培训时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宗浩老师一直担任着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的工作,他说:“我们学校在李继昌校长的带领下,持续开展劳动实践课程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学生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接触了自然,了解了社会。同时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也注重激发学生的动手兴趣,鼓励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重视获得知识的方法与过程。”

“虽然合作社成立多年,有购销资格,但客户群体一直稳定,特别是现在遇上疫情,客户更是紧缺,对于社员的产品滞销,我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郑州团结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林兆说。

学校利用微信视频号、抖音等网络平台,记录宣传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农产品的宣传。“有个客户给我打电话,说通过视频看到孩子们种的红薯和蔬菜,问怎么购买。”黄店镇初级中学副校长李臣记给赵林兆打电话咨询。这也是通过学校联系合作社的第一个客户。

建立“学校+合作社+农户”机制 完善“生产+宣传+销售”链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客户+学校+合作社+农户”农产品产销模式得到黄店镇党委政府、郑州市农委和广大群众的高度关注及大力支持。学校按照“保质保量,稳步推广”的思路,积极对接万邦蔬菜市场、郑州社区团购等销售渠道,已义务帮助合作社销售蔬菜和红薯共60箱,农产品价格比农户零卖价格至少20%——40%。

建立“学校+合作社+农户”长效机制,完善生产、宣传、销售链。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为确保这一模式稳健发展,合作社主动与市场监管、农林科技等部门衔接协调,探索建立了联席会议、产业帮扶、技能培训、质量监管、产销对接等机制,定期组织农户开展产业技能培训和指导,有效增强了该模式的运行效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继昌告诉记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加强劳动教育科学研究,宣传推广劳动教育典型经验。积极宣传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提供劳动教育服务的先进事迹。鼓励和支持创作更多以歌颂普通劳动者为主题的优秀作品,大力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不劳而获、贪图享乐、崇尚暴富的错误观念,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采访了解到,2021年,黄店镇第一初级中学仅有800余名学生。如今,全校学生已经增至1200余人,一方面得益于黄店镇中心学校“5+4”小初衔接办学模式的探索,另一方面学校以劳动教育为突破口,摸索出一条“学校+合作社+农户”的劳动教育新途径。“特别是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进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学校劳动教育大有可为、大有作为。”李继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