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最怕什么?‘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这不是学生的错,是教学出了问题,败坏了阅读鲁迅的胃口。鲁迅还是值得终生阅读和珍惜的……”
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统编本中小学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的新书《温儒敏讲现代文学名篇》中,在讲鲁迅的《狂人日记》之前,这样写道。
11月16日下午,“为中国未来而读”2022阅读行动研讨会暨《温儒敏讲现代文学名篇》出版座谈会在商务印书馆举行。温儒敏的新书《温儒敏讲现代文学名篇》正式面世。
座谈会现场。澎湃新闻记者 程婷 图
澎湃新闻从座谈会现场了解到,温儒敏从1980年代初开始在北大讲“中国现代文学”基础课;2011年从北大退休后,受聘为山东大学“人文社科一级教授”。同时,近年来,温儒敏关心语文教育事业发展,并从2012年起担任教育部统编本中小学语文教材总主编,对大学的“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都有较多思考、探索。
座谈会上,介绍新书时,温儒敏表示,《温儒敏讲现代文学名篇》是他对自己近40年有关现代文学课程讲稿的梳理与重写。全书共选现代著名作家26位,涉及代表性作品40多篇(部),分30讲进行分析解读。所节录部分基本上保持原有讲课的内容与讲授风格,但也做了许多修改和补充。
温儒敏还表示,“这本书专业性比较强,但尽可能深入浅出,对于中小学语文老师以及喜欢文学的中学生也是适合的。书中论述的名篇,几乎覆盖了中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所有现代文的课文选目。中学语文的教学内容目标和大学不一样,不一定要把这本书的内容‘移植’到中学语文课上,但在某些方面又是可以衔接的。我在整理讲稿时有意把中小学师生当作其中的一部分‘拟想读者’,希望这本书对他们有帮助。”
书中在分析“为何读鲁迅有些‘隔’”时,温儒敏认为,鲁迅的有些文章不易懂,跟鲁迅有些语言表达、用词很特别,甚至不合常规有关。比如,鲁迅散文诗《秋夜》开头第一句:“在我的后园,可以看到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鲁迅为什么不是直接写成“在我的后园,可以看到墙外有两株枣树”?温儒敏在书中分析指出,这样写其实是有意在表达寂寞的心境。这种重复和单调的语感,加深了此种心境的表达。如果改成规范通行的简练表达,虽不重复,诗意却跑了。
类似的具有专业性又比较深入浅出的分析解读书中很多。与会专家学者认为,《温儒敏讲现代文学名篇》的一大特点就是做到了文学研究与文学(语文)教育相结合。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