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宋朝历史上,有着“仁宗”谥号的赵祯,不算是存在感特别高的皇帝。

论艺术才华,他比不上宋徽宗赵佶;论皇帝的功绩,他的名声不如他爹赵恒响亮。就连最出名的“狸猫换太子”故事里,主角也是包拯断案,他只是个配角。

可就是这样一个皇帝,在他的统治下,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苏轼、包拯、柳永等人才辈出,百姓的生活水平和科学发展水平蹭蹭上升,甚至有史学家认为:“宋仁宗时期是百姓幸福指数最高的时候。”

然而本该最受宋人爱戴的这位“官家”,却在历史的洪流中显得平平无奇,存在感非常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或许,一位真正的好皇帝,不需要多么出名。

宋徽宗倒是很出名,他的书画才艺堪称一流,“瘦金体”更是让后世无数文人墨客顶礼膜拜,他的名声在历史上镌刻下深深的印记,可他真的是一位好皇帝吗?未必。

宋高宗赵构也出名,可他的名声是臭的,是屈辱的,是用屈辱下跪、折下腰板和脊梁换来的,他不仅不是个好皇帝,更是千古罪人。

其实,宋仁宗赵祯也非常有艺术天赋的,他的才情,体现在绘画、书法和音乐多方面。从小就擅长绘画的他,也曾“闲时画马为戏”;虽然没“瘦金体”那么有名,宋仁宗的书法也是“万几之暇,惟亲翰墨,而飞白尤神妙”;除了绘画和书法,他还“洞晓音律,每禁中度曲,以赐教坊,或命教坊使撰进,凡五十四曲,朝廷多用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人以为仁宗“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可这样一个多才多艺的人,怎么可能一无是处呢?他之所以存在感低,或许更多是在于他的隐忍低调,作为皇帝,他更清楚自己的位置,更担得起责任。

相比于宋徽宗的“诸事多能,独不能为君耳”,宋仁宗则做了最极致的反面诠释。

03

前几年一部《清平乐》热播,让宋仁宗这个历史人物进入大众视野,也让观众纷纷注意到,原来宋朝还有这样一位隐忍的明君。

虽然电视剧融入了艺术色彩,可还算还原了宋仁宗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个场景,是百姓集市热闹纷纷,宋仁宗坐在清冷的皇宫,说了那么一句:“汝知否?我因如此冷落,故得渠如此快活。我若为渠,渠便冷落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那一瞬间,所有的感动涌上心头,仁宗这个存在感低的皇帝,形象和格局瞬间变得高大。相信看到这一句,大家对仁宗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他身居高位,却仍能做到慎独;他享受天下贡奉,同样为天下百姓忧心。

或许随着《清平乐》这部剧的一幕幕场景,我们还了解到关于宋仁宗赵祯的一些小事:比如他崇尚节俭,反对铺张浪费,见到心爱的张贵妃身穿雍容华贵的衣服,便出言训斥,原因是宫里贵人若是奢侈享受,就会带动不良风气,吃苦的都是百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一次是上朝时他口渴了,但是看到侍奉的宫女在打瞌睡,没有给他准备好茶水。如果出言提醒,那宫女必定会因为失职受到责罚,于是他就渴了好几个小时,直到下朝才狂饮。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原本是作为九五至尊的他不需要做的,可他还是做了,并且一做就是在位数十年。

这样一位仁君,即便是不出名,又有什么关系呢?

就连契丹太子耶律洪基,都深深感念宋仁宗的好。他做太子时,曾经有机会出使宋朝,见过宋仁宗,此后就常常挂念他。仁宗龙驭九天后,耶律洪基嚎啕痛哭,还把宋仁宗昔日赏赐的御衣下葬,造了一座衣冠冢,且“严事之,如其祖宗陵墓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一桩桩一件件的背后,都昭示着宋仁宗的不平庸。哪怕存在感很低,赵祯仍用一生的行动,向大家证明他当得起“仁宗“这个谥号。

04

作为一名仁君,最重要的还是善用人才,人才就是国家的顶梁柱。

不管是政治家还是文学艺术家,宋朝都是扎堆出现,尤其是在宋仁宗时期,可以说是人才之盛的巅峰时期。难道真的是凑巧,人才都刚刚好出现在这时候吗?或许,根本原因在于政策开明,统治者贤明,他能看到大臣的才华,也能做到知人善用。这样的大环境,才让文学、艺术和科学各方面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不管那些人出身如何,只要有才华,都可以被看见。哪怕是耿直如苏辙,殿试写的文章将宋仁宗批判得狗血淋头,他仍能放下面子和自尊,看到苏辙的才气,还给予“日后子孙宰相”的高度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像仁宗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会是平庸的皇帝呢?

宋朝文官多,大臣政见不合,互相看不对眼总弹劾,但却很少见血,这源于统治者的能力和魅力,风度与气度。

所以宋仁宗时期,百姓安居乐业,发展循序渐进,这也是意料之中的。

05

讲到这里,或许我们可以理解,为何宋仁宗的存在感那么低。

他在位期间,做的都是一桩桩一件件的小事,没有像秦始皇那样统一六国,修长城,修秦直道,也不像唐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没有什么“贞观之治“,这些出名的传奇性历史桥段,都不曾出现在宋仁宗的统治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他没有秦皇汉武的丰功伟业,也没有唐宗宋祖的文韬武略,他只是个平凡甚至有点平庸的皇帝,但他身居其位,全力尽责,为百姓深思熟虑,甚至忍受孤独,隐忍低调,也在所不惜。

正是由于他在“高处不胜寒”的默默付出,才让宋朝造就发展的辉煌。譬如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有三项都出现在仁宗时代,制作热兵器的火药配方,是仁宗时期《武经总要》中首次记载的,指南针与活字印刷技术,则在沈括《梦溪笔谈》第一次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饶是宋朝的士大夫们总对仁宗批评建议,认为他不完美,可后世响起的都是对仁宗的赞扬之声。明朝朱国祯凭借历代皇帝,是这样说的:“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赵祯,纵然他总是别人故事里的底色,存在感极低,但他的所作所为都没有被辜负,他作为皇帝的功绩虽然不易直接衡量,却永远留名,他更是一名值得敬佩的好皇帝。

作者:我方团队月落星沉

参考资料:《宋史》、吴钩《新民说·宋仁宗:共治时代》以及微信读书沸腾的北岸书评《铁打的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