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 郑连乔

夜幕降临,县江边很快热闹起来。色彩斑斓的江景吸引不少人驻足欣赏,热爱运动的市民或行走或奔跑在江边步道上,越剧、流行歌曲、广场舞……每隔一段路,就能看见各式表演。行至大成路,一侧是奉化体育中心,市民在篮球、足球等场馆中挥洒汗水,另一侧是由原热电厂改造而成的城市文化中心,那里是市民的“精神粮仓”。

赋能美好生活

公共资源更丰富

“晚饭后,经常带女儿到城市文化中心来,有时看电影,有时参加手作;儿子会约上同学在对面的体育中心打篮球。”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现在奉化的学习、休闲去处越来越多,自家附近还新开了朝夕·城市书房岳林分馆,设备功能齐全,学习氛围浓厚。

近年来,奉化区不断完善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优化博物馆、图书馆、非遗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功能,推动优质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乡村延伸。目前,奉化区总投资约8亿元的城市文化中心建成投用,322个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文化礼堂)相继建成,拥有“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90个,朝夕城市书房3家,乡村博物馆2家,文化驿站1家,实现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5115平方米。同时,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更加完善便捷,赛事活动更加丰富多样,城市10分钟健身圈和乡村15分钟健身圈基本形成。

夯实民生之本

就业渠道更畅通

在江口街道三横开发区的零工市场,不少企业代表和劳动者在此对接工作岗位需求。“以前这里是马路零工市场,现在变化很大,周边环境好,参与企业也多。”一家企业人事负责人告诉记者,零工市场内设200多个招聘信息张贴位、8个企业招聘位,每日专人在岗服务超12小时,电子屏幕24小时播放企业岗位信息,能有效满足零工经济灵活、方便的需求。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奉化区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打造“乐业奉化”品牌,把高校毕业生、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建立精准帮扶机制,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实施新时代奉化工匠培育工程,聚焦产业和劳动者需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增强稳定就业和转换岗位能力。此外,奉化区还建成首家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在滨海、江口、溪口、方桥等企业聚集区域设立“零工市场”4家,形成“一体多翼”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体系。

激发创新活力

聚才引才更见效

城市与人才需要双向奔赴,人才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力量。近年来,奉化区深耕科技创新夯基工程,创新实施“春苗计划”,培育“小而美”科技企业,深化推进创新平台建设,以科技型中小企业、“小而美”苗子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为体系的科技企业梯队初步形成。

同时,奉化区深入落实“双招双引”“凤麓英才”项目等人才工程,积极申报国家省市各级人才工程。围绕“引育留用管”全方位服务人才,制定人才新政,拿出最好地段、最好区块建设人才公寓、科创平台,奉化区人才总量突破18万名。

(来源:宁波市奉化区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