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帝爱新觉罗·奕詝临死前,为了防止自己身后出现“子幼母壮”、牝鸡司晨的不堪局面,精心布设了一个平衡棋局:命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御前大臣景寿、协办大学士肃顺以及军机大臣匡源、穆荫、杜翰、焦佑瀛等八人为顾命大臣,以辅佐年幼的皇子载淳(同治帝);说白了,这八位顾命大臣就是咸丰临终托孤的八位辅臣,所以又叫“赞襄政务王大臣”。咸丰为了防止一家独大,相互制衡,还煞费苦心地将“御赏” 、“同道堂”两枚皇帝玉玺分别赐给皇后(东后慈安)和懿贵妃慈禧(西太后);八个顾命大臣草拟的诏旨必须盖上这两枚大御印方能生效。如此一来,后宫与外臣谁都无法威胁到皇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载淳的生母懿贵妃,即后来的慈禧太后可不是个简单的女人,她野心勃勃,又无师自通、精于权谋 ,而且手段狠辣,她才不甘心做一枚平衡棋局的棋子呢。 她联合恭王奕(咸丰弟、慈禧小叔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了“辛酉政变”,摧垮了八大臣,开始垂帘听政——慈禧以不输男子的狠劲破坏了丈夫亲手谋划的平衡策略,但却没有抛弃平衡之术,反而将其发扬光大,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初期,太平天国革命风起云涌,迅速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慈禧继续重用已遭其处死的顾命大臣肃顺所擢拔的曾国藩等湘军将帅,放手让他们扩充势力,利用他们去扑灭太平天国之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牢牢控制住湘军(并非清廷经制之师,而是地方团练武装),她又巧妙利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之间的矛盾,时而助曾国藩压制李鸿章,时而暗助李鸿章抑制左宗棠,有效地防止了任何一方尾大不掉。结果,湘、淮、楚(湘系分支)三方势均力敌,谁都离不开慈禧太后的撑持,且相互掣肘,因而都不敢心生不轨、谋逆之念,即使平定太平天国后声望如日中天、手握数十万雄兵的曾国藩,都不敢觊觎皇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平军被湘、淮、楚军剿灭后,大清不能再积贫积弱下去了,于是将重心转移至经济建设上来,开始允许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能臣大搞洋务运动,以便“师夷长技以制夷”,富民强军。恭王奕在庙堂上牵头,许多思想开明的地方实力派官员在各省遥相呼应,逐渐形成了实力不容小觑的洋务派集团。为避免洋务派坐大,慈禧太后又在暗地里扶植以满蒙亲贵为主的保守派,对保守派对洋务派偷偷横拦竖挡作梗、使袢子的行径,视若罔闻。在开明派和保守派之间,慈禧娴熟地玩弄一打一拉的手段,可谓游刃有余。结果,洋务派搞革新需要慈禧支持,保守派阻拦、使坏也需要慈禧默许、点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朝中各派系之间,慈禧将平衡术玩得炉火纯青,得心应手;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慈禧也很擅长玩平衡术,恭王奕和慈禧在辛酉政变时是同盟,事成后慈禧依诺将小叔子扶上了议政王的宝座,位高权重,炙手可热。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同时防止有人欲另立山头,慈禧开始对曾经的盟友奕下手。她一方面以骄纵不法为名,打压奕;一方面扶植另一个小叔子、醇亲王奕譞来牵制奕。当两个小叔子旗鼓相当、谁都无法独自打倒对方、均需仰仗慈禧之力时,慈禧将其玩弄于股掌间、又掌握了绝对的话事权。心高气傲的恭王奕终被慈禧彻底摧折,只得灰心丧气、俯首听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慈禧玩弄平衡术屡屡奏效,自以为手段高明,其实,她那套玩法并非其原创,而是历代帝王早就玩腻的或玩剩下权谋套路。回望卷帙浩繁的中华历史,善于玩平衡的帝王代有人出,但平衡术玩得再出神入化,再驾轻就熟,龙椅还是很难永远坐稳,这是为何?因为一切都要平衡,一切为力平衡,看上去很美,却是要付出代价的。玩平衡术有什么代价?归纳起来大约有如下三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平衡离不开圈子,帝王玩弄平衡时必须容忍各类圈子的存在。在西太后的纵容下,大清官场各类圈子多如牛毛,王公大臣、文武官员拉帮结派,搞山头主义、团团伙伙,各派系间明争暗斗,将庙堂弄得乌烟瘴气。各种圈子之间为权位、利益斗争激烈,或排斥异己,或党同伐异,为结党营私而培植私人势力。但慈禧为平衡而信奉“朋党兴。政事稳” ,对这些愈演愈烈的朋党之争睁只眼闭只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结党必营私,营私则必腐败。圈子与利益为核心,大搞权权交易、权钱交易,严重地破坏了政治生态。慈禧常说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但前提是反腐肃贪不能危及权力平衡。庆王弈劻无才无德,又极度贪婪,信奉私利为上,爱财如命,只要给钱江山都敢卖。为了平衡之需,慈禧始终没有收拾名声恶臭的弈劻,而是任其贪赃枉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慈禧虽未像武则天那样正式登基称帝,却是大清的实际掌权者,她的一举一动是清王朝的风向标。为了平衡各方利益,她一会儿倡导洋务,力推变法,实施新政;一会儿支持保守,鼓吹“祖宗之法不可变”,盲目排外。她的施政理念从未定型,忽左忽右,忽东忽西,大清的国门忽开忽闭,风向标也不断乱转,不仅臣民们无所适从,最终的受害者必是大清王朝。

慈禧将平衡术玩弄于股掌之间,将大权牢牢地握在手中,使大清内忧外患频仍,国家日薄西山。平衡术说白了就是人治,而将权力装进笼子的制衡之术体现的是法治。一字之差,天壤之别。慈禧最擅长的平衡术最终害了大清,她将国家民族带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插图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