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丨变先生

栏目「编辑TALK」·斜杠作家

当一辆印度摩托驶过广场,它总会担心自己有没带够人,还能不能再多带一些人。

当一个中国名人要自我介绍时,他总会担心自己名字后的斜杠多不多。

汉语中有没有足够丰富的名词来表达自己的那些成就。

在某个疯狂的时期,有些人名字后的斜杠,犹如东北的高粱,排列得笔直,在一眼望不到边的田野里默默讲述着主人知识的宽度与广度。

比如大冰,每次名字后总要带一个加强排;

比如江一燕,为了多一条斜杠,还去学了建筑……

直到例如一个屋装不下这么多人,一个坟埋不了这么多魂的讽刺段子流行。

许多名人才收敛一点,出门少带三五个斜杠,也不觉得丢人了。

斜杠是英语Slash的直译。

理解起来也简单,因为在书面描述个人职业时,会在职业间打上斜杠,所以引申为多职业,多身份之意。

如果光就很多人对斜杠的追求来讲,我大可以嘴无遮拦地讽刺个一万八千字,从某清纯小男星的烟草品鉴大师,到某作家举托女儿好手……

可是,我们似乎忘记了。

斜杠本身是一个没有恶意,甚至还有积极成分的名词。

因一些小丑的举动,而忽视了大多数有志之士的努力,那岂不是另一种讽刺?

近几年,顺德成了网红城市。

各种顺德美食在短视频平台上刷屏,馋得很多人夜不能寐。

现在告诉你,时间来到2006年了,你运气好,当了个公务员,在哪里工作哩?在海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许很多朋友还不理解这句话的意义,我试着给大家解释解释。

2006年时,你在海关当公务员,差不多就算金饭碗了。

这个具体的我不能讲太多,总之大家看一看顺德的位置,年纪再大一点想想当时的社会环境,都可以明白。

好,你胆小,有些钱你不想收,不敢收。但这丝毫不妨碍你一下班就有一大群你熟悉的不熟悉的人,哭着喊着请你去吃:

鱼生/顶骨大鳝/菜远炒水蛇片/凤城酿节瓜/大良野鸡卷/酿鲮鱼/六味绘长鱼/凤巢三丝/顺德草鱼肠/龙江米沙肉/凤城蜜软鸡/炒水鱼丝/彭公鹅……

酒足饭饱了你也别担心结账,已经有人在商量着饭后合法的娱乐选项,如:

宫廷沐足/皇家推油/御宝养生/港式拓骨……

笔者那个时候在酒店当厨师,见识过高端餐饮业最后疯狂的日子,我可以保证我所说的,是非常普遍而且大家都不觉得奇怪的生活。

现在有些朋友整天叫着躺平主义,我就问问你,像上面这种日子你能满意不?够了吧!可以躺平了吧。

但有个人不满意。

他一边研究马皇后送烧饼,一边想着翡翠白玉汤这种老梗要不要加到书中去。

这个人叫石悦,有一个网名,叫当年明月。

取典自: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的,在顺德这个美食之都,一个捧着金饭碗的,欲望丰富的年轻人,每天下班就老老实实跑到天涯论坛上发表自己写的《明朝那些事儿》,日更几千字。

在这期间,天涯论坛还搞出了网络恐怖主义的新名堂,由版主带着对他写的文章进行攻击,辱骂之事。

一方面,是无数人脸带谄媚之笑,在酒桌上与你称兄道弟,马屁拍到你灵魂深处;

一方面,是孤单一人写着文章,稍受欢迎了,就有了半官方的攻击为难,且没有任何报酬……

你选择哪样?

关于当年明月的故事很多人写过,我不愿意重复。很多自媒体为了搏人眼球,开篇都喜欢来一句:

“这个公务员有天给妻子打电话,说我今天赚了四千一百万……”

现在,石悦的名字后多了条斜杠:作家。

这条斜杠很沉重,很扎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相信,在得到它的路上,石悦看见过美丽的光,从历史深处照过来的斑驳而美丽的光,这深深地吸引了他。

比起顺德美食和港式推拿,石悦选择了向光明而行。

上世纪70年代,一个叫杰克的作家在冬天找到了一个好工作,就是和家里人一起看守一家超豪华型酒店。

工资超高不说,美食啊,住宿啊,都是一流。更重要的是,这地方特别安静,适合写作。

杰克脑中那部大影响力作品,也很快会随着他手下打字机的敲击而面世。

不过后来的事我们都知道了。

杰克手舞长斧,有万夫莫当之勇,最后冻死在迷宫中。

1985年,在河北山西交界处,太行山深处一个叫娘子关火电站的地方。一个刚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毕业的年轻人分配到了这里。

他来的那一晚上,群星闪耀,全宇宙都在回荡着他的名字:刘慈欣(狗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般来说,写到这里,就基本不用我再多废话了。

至少摸鱼写作已经成了一种浪漫主义象征,像光闪闪的丰碑,给无数对文学创作有兴趣的人指明了方向。

爽啊,又有工资拿,又能满足自己的创作欲,这还有什么好说的?

大家似乎忘记了在冬夜COS李魁的杰克,为什么他没满足自己创作欲,而练起了斧子功?

让我们再一次把眼光投到娘子关电站。

天空灰翳,阳光难以透入,多黄土丘陵,诸多山崖似寸草不生,难以稼穑。

树上连鸟巢亦无,建筑多土砖屋及窑洞,多煤厂及火力发电厂,黑烟滚滚,空气中饱含煤渣味。

沿途皆是运货大车,不乏运煤的,运易燃易爆化工品的,如史前巨兽纷纷奔过。

这是作家韩松描写的娘子关电站的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山里的工业设施,很少有外人来,你在楼下小卖铺买烟,可能十年如一日的看见小卖铺老板容颜渐老。

工作的朝九晚五雷打不动,请个假就是各种繁琐的环节。

娘子关也没有任何的娱乐设施,打麻将的牌搭子都像黑暗森林里的文明一样藏得深刻而隐秘。

此外还有家庭油盐酱醋,接孩子放学的小事。说来事小,一耽误就又成了大事。

一个生龙活虎的年轻人,就要在这种环境下,看着自己头顶渐渐秃去,倒映出宇宙的星光来。

然后,你们认为“摸鱼写作”是一种浪漫主义?

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一种挣扎,一种命运的挣扎。

可能一开始,刘慈欣也没指望自己写的这点小东西,能把自己从娘子关电站调走。

但随着他写作的深入,也许有那么一次,他很有兴趣仰望星空时,他又发现从娘子关调走这种原本宏大的人生愿景,此刻突然变得很好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写作的那个时代,没流行所谓斜杠这个概念。

在千篇一律的枯燥日子中,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一直坚持着写作。

他以为他在完成人生的救赎,可是 在他见识到宇宙瑰丽与残酷的那一晚,他很淡然地笑了。

回家后,他打开稿纸,写下著名的那一句:

已阅!狗屁不通。

印度的摩托,有着和印度人同样坚定且骄傲的内心。

只要压不坏,就给我往死里压。争取来个两摩托车相撞,死伤过百的才好。

听说印度人出于对摩托车拉人的执念,曾经把退役的航母,拆下优秀的钢材拿来做摩托车钢梁。

中国人相形之下就收敛许多。

就像名字后的斜杠,一但超过十个了,就有点心虚,生怕被网上不道德青年拿去嘲讽一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有些人不同,你要看他出来时没十几个斜杠,你反而会奇怪。

我必须得说,有一种人,明明他没做坏事,但你看他就事事来气,因为好像你追求一辈子的,人家玩似的就到手了。

我说的这个斜杠满载的人叫冯唐。特令我来气的一点,是他还长得比我帅。

他比鲁迅先生的医术要高出许多,毕竟一个是医学博士,一个血管都画错。

然后,他又去当了商人……总之,变得很有钱很有钱。

然后,他又去当了诗人。用语和贾浅浅一样“通俗”,但很多人欣赏。

然后,他又去当作家,还就休个年假的功夫,就完成了不错的作品……

以上评语,大家应该在关于冯唐的文章中,看过无数回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媒体有一点好,就是知道大家想看什么,那么大家就一定能看到什么。

当年明月写《明朝那些事》赚四千一百万,你一定在文章第一段看见这个数字。

刘慈欣边摸鱼边写小说,你一定看得摇头微笑。

冯唐长袖善舞,做什么都成功,长得还帅,你一定面上微笑,心里骂了一千遍一万遍上帝是母的。

可是,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在冯唐不那么耀眼,或者说起来不那么有趣的地方,你又会发现什么?

北京户口,考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成绩优秀,但不拔尖)。

八年本硕博连读,攻读妇科肿瘤专业(学习压力很大)。

在他最被人津津乐道拿了博士学位,然后潇洒从商的背后,似乎也有不那么轻松的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他辞职的说法,有他自己调侃的,“工资太低,请不起美女护士吃饭。”

有媒体采访的,他说“人生苦短,不愿贪恋原地”。

也有一次,他默默地说:“看着肿瘤患者,80%都救不回来,自己有种无能为力的感觉……”

也许,直面死亡而产生的逃避感,才是他真正转行的原因?

谁知道,谁关心?

大家看着他写的:大地有了小草变得挺骚。

大家都笑了,大家都满足了。

如果大家比较敏感的话,会发现在如今的传媒界,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在蔓延。

那就是万物皆可“slogan”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于传播的快捷性,或者说醒目性,将一个复杂背景下的潮流,用一句简单的slogan代替,然后迅速形成热点。

从性感的“A4腰展示”将女性的身材焦虑烘托到了极致,到“野性,纯真”将电子烟大师推上宣传一线。

这是一种非常偷懒的行为。

就像高速路边的指示牌,越来越多,越来越怪异,只会让高速上的司机无所适从。

年轻人的认同焦虑,归队焦虑,没有人来解决,往往就会走上“躺平”这一极端。

“斜杠青年”从本意的事业多元化,传到现在变成人是否成功的标准,已经大大失去了原意。

一个很冷酷的例子:没有人称下班后送快递跑美团的小哥为斜杠青年,尽管事实意义上就是。

斜杠青年可以是理想的延伸。

斜杠青年可以是命运的挣扎。

斜杠青年可以是人生的游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同样也可以是多一份糊口的工作,多一份养家的收入,多一条人生的退路。

把任何一个slogan无限光明化,高级化,都是害人的行为。拿光子轰一遍也不足为惜。

不过,一时被各种slogan人生目标晃花眼的同学们也不用着急。

正如发财的大部分捷径,都写到了刑法里。

那些真正对人生有益,提升能力的slogan, 从来都要大的努力与坚持,绝无它路可行。

作者丨变先生©️投稿指南

编辑丨BLUEBONE

——投稿指南©️转载说明——

转载、商务、作者招募合作丨联系微信: XYFX_XX, 凡本平台显示“原创”标识的文章均可联系编辑转载,未经授权转载视为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