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记者来到安岳县拱桥乡化龙村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现场,田里是满满的种植土,田边还有水泥浇筑的排水沟,工人们正在用砖堆砌蓄水池。几个月前,这里还是满地荒草,土地荒废的场景。如今,工人们正在把废弃的矿山修复成可用于耕作的土地。

据了解,我市地处长江上游支流沱江流域中段,肩负着共建沱江水生态廊道,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市自规局大力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的实施,助力全市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抢抓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机遇。

如何将废弃矿山修复成良田?市自规局工程师张祝兴告诉记者,这需要四个步骤,“首先进行清理工程,要拆除建筑物、清除地表硬质覆盖层、清运建渣。对场地内砖窑、厂房、违建搅拌场地和水泥地面等硬质覆盖层进行拆除。”张祝兴说,然后会进行土壤剥覆工程。主要分为边坡修整、土壤翻耕、客土覆土三项内容。第三步是生物化学工程,主要对修复为耕地进行土壤培肥。土地修复好,配套设施也要完善,最后,工人们会在土地旁边修筑排水沟、沉砂池、田坎、告示标志牌等,用于提高耕作条件。

随后,记者来到华严镇泉水村二组修复完成现场,土地里,村民们种上的粮食已经破土而出,市、县自规局的工作人员拿着锄头,在未种植的地方查看土地厚度。“通过修复,这里已经恢复有效耕地15亩左右,林地2亩左右,草地也接近2亩。从现场的成效来看,土地厚度有50多公分,达到了预期的生态修复效果。”据安岳县自规局地质地矿股股长安礼红介绍,该项目从10月13日开始,10月25日竣工,工期短,修复效果好,获得了周边村民的点赞。2022年,安岳县项目生态修复共有26个矿山,目前已经完成了70%左右。

据市自规局党组成员、总规划师曾俊介绍,近年来全市历史遗留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成效显著,市自规局综合运用“空-天-地”综合手段,全面开展历史遗留矿山核查工作,完成全市337个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图斑“三下三上”核查工作。厘清了生态问题,摸清底数,形成了全市历史遗留矿山本底数据库,夯实了生态修复基础。

“2022年我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总投资802.5万元,预计可修复面积53.5公顷,共包含雁江区2021年度长江干支流10-50公里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乐至县2021年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安岳县2021年度长江干支流10-50公里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3个子项目。”曾俊如是说。

全媒体记者 苏秋伃 李红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