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家黄成泰

赵汗青·刘欣华

黄成泰,字墨涛, 1934 年生,江苏海门市人。原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政协副主席。 1958 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学院艺术系。凡油画、水彩、水粉、年画、版画、国画等均倾心研习。自二十世纪 90 年起,曾在韩国的汉城举办联展并先后在上海、珠海、深圳、厦门、敦煌、合肥、徐州、蚌埠、宿州等地举办个展。有多幅作品被美术馆、纪念馆和诸多国家政要收藏。上海电视台、安徽电视台、《美术》、《国画家》、《江苏画刊》、《中国书画报》、《文汇报》、《安徽经济报》等众多媒体均给予专题介绍。现在是文化部发展中心特聘书画师,中国现代民族书画家协会副主席,新加城新神州艺术院、菲律宾神墨书画院荣誉顾问。上海画院院外画师。艺术简历入编《世界名人录》、《中国美术选集》等 20 多部典集。

人至花甲称老,然而对于崇尚笔墨内在美的画家来说,其实还很年轻。尤其是这一代前半生被 “ 运动 ” 耽误了的画家,过了不惑之年,才算有了真正的艺术生命,含苞待放正于其时。

1956 年,黄老先生从吕凤子创办的丹阳艺术师范(后并入南师大)毕业,有幸受到吕去疾、赵良翰、方诗恒、郑震、王石岭、光元琨、孙茂之等名师亲授,成绩优异。为此,刻苦研究中外美术史论、艺术概论、文学史、中国通史,坚持写生临摹,使画技长足进展,并得到陈之佛、吴作人赏识和点化。随后又在安徽师范学院艺术系深造,受到前辈名师很好的指教,有着扎实的功底和学养。 30 年来,时逢盛世,在艺术创作上他不再受任何思想束缚,放开手脚任笔墨随心自然流淌,画他想画的,用他想用的方法去画,在实践中孜孜以求 “ 内出性灵 ” 、 “ 外视风雅 ” 的艺术意趣。

自上世纪 80 年代起,他从反复临写徐渭、吴昌硕的作品入手,继而细读宋、元、明、清名作,足踏东南沿海、西南边陲、大别山区,在大自然中观察体验,扩大了绘画题材,并以绘画语言为主体,在传统中激活和翻新古法,使自然的绘画境界不断提升。特别是 80 年代中期,在种种前卫思潮冲击之后,黄成泰立定脚跟,确定了自己的追求,即在传统笔墨的基础上,把握与自然契合后的神会和遐想,并结合当代人的审美品格,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和风格,既摆脱摹写程式,也不求无功底的 “ 逸笔草草 ” ,只求于旷漠、野逸、朴茂、深沉的意境中,以厚、重、拙、迟的灵动为传导符号,追求 “ 天地与我共存 ” 、 “ 万物与我为一 ” 的审美境界。

黄老先生终年驻足山野、溪涧、榴林,追逐山泉、红叶、月影。功夫不负有心人,而今在他眼中景物都成攒簇的宋人笔墨,姿趣超逸的元人草草。他悟出景物的参差错杂,其阴阳虚实,层次井然,虚中取气,节节有呼吸、有照应。完全凭着一种感觉、一种精神、一种激情,让传统笔墨随心自然流淌。他生活在榴乡怀远,自然对榴林格外钟情。他喜欢虬曲的枝干及遍体疤痕,因其古朴得像远古的遗存;他喜欢五月似火的榴花,中秋多彩的硕果:红的玛瑙、绿的玉石籽。他画石榴,画出了感情和风格。他的一大批以石榴为题材的作品,曾在合肥、上海、珠海、深圳、厦门、敦煌等地展出,他本人也被誉为 “ 石榴画家 ” ,并被拍成电视专题。他还被聘为上海画院院外画师。新加坡、菲律宾及国内多家艺术机构纷纷聘他为名誉顾问。其中《榴硕图》被挂在日本大阪市政府大厅里,还有一大批作品被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收藏家收藏。

黄老先生爱画那透着野趣、蕴含着生命灵魂的花鸟,兴致所至,尽心而作。如《红叶的遐想》、《泉声》、《青草滩的旋律》等组成流淌的笔墨,好似不经意地跟着旋律飞舞,轻松流畅;而表现光影的《月光曲》、《蕉阴鸭群》等,积累点染之后大量铺水,纵横氤氲,神遇而迹化,把轻云拂月、月色朦胧、月影婆娑描绘得淋漓尽致。

黄老先生是一位成熟而有见解的画家。他认为 “ 画法常新而不废旧 ” ,是科学的艺术旋律,不断探索才不会僵化。变不是盲目的,要力戒浮躁,在传统和生活的根基上去变。只要在绘画语言的发展上进行研究和取舍,只要有了绘画语言的自觉和自足,就能摆脱物象的束缚从而解放笔墨,由此进入表现精神气象的境界,那么,绘画的内在美就会从画家的心中自然流淌出来。

然而事事难料,自 1987 年起,黄老先生突然右手发抖、逐年尤厉害,自 1995 年起腰椎病致使两腿疼痛,坐卧行难安,手抖尤历,不能作画、身体上磨难与精神上的痛苦、一齐袭来,一度使之丧失了生活信心,失却了人生希望,致几年停笔。但深埋在他心底的那种对艺术的忠诚使他与疾病展开了顽强的斗争,他忍痛以双手执笔作画,作画右手抖到吃饭也难时,他就下定决心练习左手,经过十几年的历练,现在坚持用左手作画,而且颇有成就。

黄老先生早期先攻西画,后专攻中国写意花鸟画。从研究临摩明清大师徐文长、任伯年、吴昌硕等作品入手,并广涉自然。从北向南涉足历史文化名城,游览名山大川,观赏名胜古迹。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他到大自然写生数千幅,收集花鸟图案资料一千多件,为创作积累了大量素材。在黄先生 50 余年的花鸟画创作中,他的精神取向是鲜明的。《江苏画刊》、《美术》、《美术报》等报刊评其画是重、大、厚、拙、放五个字。即:自由、放纵的笔墨(包括色彩),遒劲的线、豪放的笔势,强烈的色彩对比,深沉的思想内涵,使它们构成了巨大、雄强的艺术特点。

近年来展览的百余幅作品就是左手画的。他的《秋天的情思》、《红叶的遐想》、《清音》、《秋艳》、《榴硕图》等一大批作品组画就象山泉一样从画家的心坎里自由的流淌出来,让人们倍感清新悦目而富有情趣,被人们誉为 “ 秋天的歌手 ” 。上海和安徽电视台称其为石榴画家,文汇、解放、新民、安徽日报、江苏画刊、美术、国画家等报刊多次跟踪报道点评。唐云、沈柔坚、徐子鹤、赵冷月等一批名画家赞赏有加,称其富有新意。

“ 师法自然,深入生活。 ” 是黄老先生格守的创作之道。虽然病魔缠身,但他坚持与病魔抗争,坚持锻炼坚持写生,通过观察、体验、描绘自然界的花卉、禽鸟,寻找表现对象的美。退休后的他时常会出现在郊区农村,淮河岸畔榴园里,那绿色的树,鲜艳的花,欢唱的鸟,生机盎然的大自然美,简直使他留恋忘返,陶醉其中,有时竟忘记吃饭。这样,他以自然为师,悉心观察花鸟形神,写之手册,记之于心,用时得心应手,随心所欲。一些行家评他的画: “ 千姿百态,变化无穷。笔下一枝、一花、一鸟都来自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 安徽美协副主席、安徽画院院长、著名画家王涛评他: “ 北京有黄永玉,安徽有黄成泰,都是富于创作,风格突出,个性较强的画家。 ” 安徽美协主席鲍加称: “ 老黄在七、八、九十年代就是中国画坛上的中坚力量,且中西画都很好。 ” 已故著名画家郑若泉先生当年评他: “ 几十年没见过这么有成就的画家了。 ” 韩国宏益大学历史学教授、美术评论家弘石苍在讲课时评: “ 黄成泰的画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结合的最好典范。 ” 他的画作百花争艳,绿叶相映,莺歌燕舞,娇鸟唤情,神形兼备,栩栩如生。他笔下的花鸟画极具形式美、结构新、主次分明、虚实相照、繁而有章、简而显精的特点。为保持中国画笔墨特点,他抱定了以西融中的思路而不是中西结合的办法。把传统朱砂、石青、石绿的运用发挥到极致,浓重的色块用浓重的墨色衬托,如《秋艳》、《金秋》等一批作品,即是运用画面局部泼彩浓墨的办法。如《风雨榴园》、《芳荷图》、《石榴图》等石榴树干的形,以水冲法、淡冲浓、浓破淡,使画面增强了冲击力,使之交相辉映,产生出强烈的光色效果。在北京、韩国展出时,学界认为是东西方文化碰撞后最好的形式,备受现代人的欢迎。

“ 师古不泥人,学古不雷同。 ” 独辟蹊径,刻意创新,这是黄先生多年执著追求的艺术真谛。他说: “ 中国画的创新,应是在了解、熟悉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很难想象一个不懂传统的人怎样在继承? ” 是的,他就是这样既师承南派名家作品的传统,又师承北派大师的画风,并借鉴日本画背景、色彩、构图的处理,以及西洋画的丰富色彩、明快节奏,然后加以探索,大胆创新,形成了自己典雅、大气和富丽、明快的艺术特色。

“ 六十年间磨一剑,锋刃光亮照世人。 ” 近年来,他的画受到了社会的特别关注和重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从 1980 年起至今,在省级以上和全国性展览中、在报刊上发表和介绍的作品及被国内外、各级政府、院、馆和个人收藏就有三千余件,同时国内外诸多艺术机构授予其荣誉称号。

赵 汗 青

赵汗青男、汉族,安徽宿州人,祖籍淮北,高级记者、文史作家、文化学者、博士。曾任安徽经济报宿州记者站站长、《时代•中国之声》杂志副总编、宿州市白居易研究会会长。2021年歌词“我有一个梦”获全省一等奖。现供职中国网•韵动安徽。

已出版创作20万字军事历史小说《垓下之战》《抗日英雄欧明海》《血染虹桥》等九部长篇作品。

刘 欣 华

刘欣华女、汉族、安徽宿州人,祖籍蚌埠,英文翻译、文化学者、博士。曾任某市中学校长、麓鹿出版社社长、盐城市规划市政设计院安徽分院院长、宿州市白居易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现供职中国网•安徽。

有千余篇散文、随笔、游记、译文散见于海内外各媒体上。代表作有:缅因州赏红叶、秋风中的圆明园、爱上临海、西塘•等那一笼烟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