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楼下新开了一家火锅店,这家火锅店覆盖整个二楼,一看就知道投资不菲,实力不低,加上装修和前期的营销投入,以我自己的估算来看,至少是砸进去了几百万。

但结果如何呢?

结果是开业不到一个月就遇到了疫情全城静默半个月,好不容易这半个月熬过去了,又遇到了现在的二十条措施,在新的措施之下,静默倒是不会发生了,只不过进店要求变成了必须要验证24小时的核酸检测报告。

24小时的核酸报告,这就极大增加了人们进店的成本,尤其是对于一些吃客来说,当吃饭都要24小时的核酸报告的时候,人们可能更多的就会选择路边摊,或者大排档甚至是外卖等等。

现在的经济环境之所以不适合投资,主要原因就是一个,那就是不确定性。

我们不确定什么时候会静默,不确定什么时候病例会在哪座城市发生,拿今年的糖酒会来说吧,虽然是如期举行了,但糖酒会的工作人员比顾客还多,类似这样的情况,显然就不是我们期望看到的场景。

而这种不确定性,当然是对商业活动信心极大的一种耗散。

当然了,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这话是对所有投资者说的,但日常的投资风险可能更多会来自于竞争对手、来自于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的变化。

但今天的投资风险,可能更多面临新冠病毒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人们的收入减少对消费造成的影响等等。

以杜蕾斯为例,自疫情发生以来,杜蕾斯的销量下降了近一半,远远没有达到2019年同期水平,人们用杜蕾斯越来越少,这说明了啥?

这说明了人们在跟酒店相关的一切业务,可能都不是那么好开展的。

这不仅仅包括杜蕾斯,还包括一些旅游行业和全国热门景区,还有一些连锁大型酒店等等,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我们几乎可以确定地说,目前的经济环境根本就不适合投资,而那些做出冒进投资的机构或者公司,都在今天承担了自己应该承担的风险和责任,甚至是亏损。

例如,早在2021年,也就是新冠爆发的第二年,全球有许多的公司在那一年选择激进,例如扎克伯格的社交巨头公司改名转向元宇宙,例如国内的美团、腾讯和阿里,几乎都在2021年加快了步伐,加快了投资。

他们的理由在当时当然是很正确的,例如疫情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啊,重新塑造人们对线上的认识和依赖啊,加上疫情很快就能过去,自然就更需要加大投入,把生鲜、教培市场给做起来。

可结果呢?

结果今年几乎所有的公司都在提“降本增效”,都在大规模的裁员。

去年的激进冒险,今年必然需要付出成本。

亚马逊说自己要裁员上万人,这一点扎克伯格也是这么说的,在马斯克买下了推特之后,也扬言要大量裁员,以让推特实现盈利。

而国内呢?从阿里到腾讯,从字节跳动到京东,今年大家不约而同都在提降本增效,从财报的数据来看,各家的业务普遍遇到了增长瓶颈,唯一能够动的地方,显然只有人力开支和其他员工福利。

巴菲特曾经说,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别人贪婪时我恐惧。

这句话大意说的就是投资理财最忌讳盲目跟风,我们人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力和对未来经济走向的主观趋势,但碍于人的集体性,我们很难在就某一时刻去达成共识,然后一起获得丰厚的回报。

不管你信不信,未来五年我们的局面不会更差,但也不会更好了,而是破还是立,这一切都要看未来五年的宏观表现。

我们进入了“中等收入陷阱”,这点可能很多人应该都有一个共识,中等收入陷阱几乎是无解的,是因为产业技术、法律空白、底层逻辑问题所导致的收入陷阱。

如今的房地产问题和我们的债务问题,一定是未来引发金融系统性危机的关键因素,未来五年宏观怎么走,取决于我们如何对待这笔庞大的债务。

我甚至都已经想好了,未来我们可能大概率要想日本那样,因为资产负债表的衰退,我们需要还钱来顺应发展。

这是我们一定要竭力避免的一个悲剧,避免日本的教训再次落到了我们身上。

债务和经济的关系,一定源自于泡沫,只有经济开始泡沫化了,债务才会越积越多,遇到疫情这种比较紧迫的问题,我们的优先级一定是在疫情上面。

优先级虽然在疫情上面,但不要忘了我们的经济本质,在这三年来几乎是一直没有变的,而我们对债务的压力,反而因为疫情三年开始慢慢显现出来。

由于我们已经开始慢慢迈入了存量市场的竞争,眼下的每一笔投资,几乎很难达到过去那种回报率极高的效果,但这当然也不是说今天就无法进行投资了。

在今天,应该是好的投资和有足够前景回报的投资正在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少。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关注我,把知识磨碎了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