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相亲市场上,有一类女性被称作

“扶弟魔”。

因为她们本身没有多少存款、工资不高,娘家也不给她们多少陪嫁,嫁给男人之后就会拼命从夫家拿钱给自己的弟弟。

其实,

“扶弟魔”这个群体里也有不少男性,

而他们却总认为自己帮弟弟是顺理成章的。

王敏(化名)的丈夫听从母亲的安排,连夫妻俩婚房的主意都打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王敏和丈夫小吴恋爱的时候,就知道他有一个弟弟。

那时候,小吴和弟弟不怎么来往,王敏也没有见过这个人,所以没有放在心上。

直到她和小吴结婚的时候,才在婚礼上见到这位陌生的小叔子。

婚宴上,王敏的父母仔细观察了一下这个男生。他们觉得这人好像素质挺低,又贼眉鼠眼,就怕女儿婚后在男方家吃亏,被这个小叔子欺负,所以让女儿留心防备一下。

王敏听了之后,把这件事记在心上,但是并没有主动打听小叔子的事。

然而,结婚1年之后,小叔子主动带着一连串的麻烦找上了门。

一开始,小叔子总说自己公司情况不好,说老板发工资拖延时间,又说领导乱扣工资,就要向哥哥借钱用。

后来,小叔子又说他有了女朋友,俩人约会送礼物要花钱,于是越借越多。

王敏很不高兴,因为自己和丈夫也是新婚夫妻,正准备要孩子呢,总是借钱给小叔子,他们俩就存不下多少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谁都知道,养小孩最“烧钱”了,现在频繁借钱给小叔子,以后拿什么养娃?

王敏旁敲侧击,多次暗示丈夫少借给弟弟钱。

但是丈夫的工资比她高,反而说:

“我有本事,自己帮亲兄弟,又没让你花钱,你不要管。”

王敏觉得丈夫不为小家庭操心,但是丈夫又不把工资交给她管,经常不经商量就把钱借给了弟弟,所以王敏也没有办法。

就这样,王敏抱怨的次数越来越多,丈夫反而嫌她烦,小两口因为这事没少吵架。

几年后,他们有了一个孩子,而小叔子也准备要结婚了。

王敏想,小叔子既然要结婚,在他自己的老婆面前总不能到处借钱了吧,太丢人了。最好能趁着小叔子结婚成家的机会,让两家人划清界限,各过各的日子才能安生。

但是,王敏没想到婆婆这时候杀出来,直接来到他们家里要房。

婆婆对大儿子说:“你弟要结婚,没有新房住太不像样了。我看要不这样,

你们俩搬去敏敏娘家房里住,把这套房腾出来给你弟弟用。”

在一边带娃的王敏听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套新房是当初双方家庭出的首付钱,几年下来,他们夫妻俩一起还贷款,

到现在贷款都还没还完,居然要被赶出自己的家?

但是丈夫却不觉得有问题,居然满口答应:“行,我们这两天就收拾东西。”

王敏急了,对丈夫和婆婆说:“哪有这样的道理?这套房我爸妈也掏了一部分首付钱,这几年我工作赚的钱一直在还贷,这房有我的一半,怎么说让我们走我们就得走呢?”

丈夫却数落她不懂事:“我们家两个男娃,我爸妈养我们不容易,结婚掏钱都比别人家多,哪有那么多钱买那么多套房呢?现在要结婚了,没有新房像话吗?不能让我弟丢人啊。”

王敏很生气:“你光说你弟有困难,那我呢?

我拖家带口回家麻烦我爸妈,

我就不丢人?”

但是丈夫和婆婆不听王敏的想法,打定了主意要把这套房腾出来,给二儿子做新房。

婆婆一副苦口婆心的态度劝儿媳,搞得好像是儿媳妇不懂事一样。

婆婆说:“这房子是借给你小叔子,他结婚花得没钱了,就让他在这房里住,攒攒钱,过几年再搬出去。

你们住娘家房也不委屈,就当回去照顾老人了。”

王敏觉得她不能再忍让下去,婆婆越说越过分,再忍让的话以后更没有好日子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何况,小叔子借钱这么多次,哪一次还钱了?这个房“借”给他,恐怕再也回不来了。

于是王敏说:“行,让我们搬走也行,

但是他住这里的时候,让他自己去还房贷。

住多久,就让他还多久的房贷,没有我掏钱让他享福的道理!”

这套房的房贷不低,每个月将近3000元,小叔子工资才4000多,根本养不起这套房。

婆婆吃了瘪,又让大儿子帮忙数落儿媳,但是无论他们怎么说,王敏都坚持自己的态度。

并且,王敏不允许丈夫掏钱帮弟弟还房贷,不然就把他赶出娘家,丈夫听了,也只能投降,不敢再给弟弟钱。婆婆看这房贷太贵,二儿子根本应付不了,最后只能作罢。

从这以后,王敏再也不向婆家忍让了,她不允许丈夫借给小叔子钱,否则就离婚。

王敏把丈夫治得服服帖帖,终于守住了自家的钱,孩子成长才有了足够的钱可以花。

如果她当时忍让了,可能往后要遭

罪更多,

不光一家三口只能和娘家老人挤在一起住,而且连孩子长身体都买不起好的营养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多子家庭亲戚关系会比较复杂,最容易因为金钱而发生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

复杂的人际关系背后,全是利益与感情的纠葛。

在原本复杂的关系之上,

双方父母的态度

更是决定了整个家族是否会陷入混乱、产生纠纷。有的父母糊涂,只管自己偏心某个孩子,或者不希望穷的孩子赖上自己,就强迫其他孩子给予支援。

这就会导致矛盾扩大,并且上升到全部亲戚。

一:聪明的父母,不会让长子做“扶弟魔”

孩子长到18岁就已经成年了,这时候父母应该着重教育孩子要有责任感,要为自己以后的人生打算,不要总是依靠父母和兄弟姐妹。

但是很多父母太糊涂,总是看自家孩子可爱,

就舍不得让孩子吃苦。

本来孩子到大学毕业后找到工作,父母就不必给太多支援了,可是有的人工作了好几年,却还是问父母要钱。

这类人没有足够的上进心、不独立,

或是被父母骄纵太过,导致

花钱大手大脚不知节俭。

这时候,心里拎不清的父母要么自己掏腰包继续宠溺孩子,要么就逼着长子、长女掏钱给弟弟妹妹,做“扶弟魔”“扶妹魔”。

父母这样做,完全无视了长子在自己生活中要面对的困难。

本质上,是在消耗长子的精力去供养一个“没出息”的孩子,最终把两个孩子都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子女成年后,应与亲戚减少金钱来往

成年之后的世界是崭新的,子女要尝试独立的生活,自己面对生活中的挫折、自己想办法应对偶尔的拮据。很多人就是在这样的成长中,学会了报喜不报忧,学会了体谅父母。

每一个人都要在毕业之后学着脚踏实地做事,

真正为自己的人生负起责任。

这时候如果经常依靠亲戚支援,兄弟姐妹之间经常有金钱来往,遇到困难时立即寻求帮助,就会缺乏独自对抗风险的能力,也会让人不懂得节俭,消费习惯也被惯坏了。

而且,兄弟姐妹将来也是要结婚生孩子的,拥有自己的小家庭,总有无法提供帮助的那天,到那个时候,不够独立的人得不到帮助,反而心生怨恨。

所以,子女成年之后应该学会与亲戚划清金钱的界限,减少这种“互帮互助”。

在对方最艰难最关键的时刻给予帮助,远远比琐事上源源不断地给钱要好得多,

前者能产生更坚固的感情,后者反而容易把亲戚惯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