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微空间改造成为城市更新的一大重点。“边角地”升级为“林荫港湾”,老旧的休闲座椅被适老型座椅取代,功能单一的小微空间重焕生机……在大力推动城市更新的当下,这几年,石景山区老山街道的微空间改造以居民需求为出发点,用“微更新”解决“小难题”,让居民幸福生活持续升级。

1

“边角地”升级林荫港湾”

经过一遍又一遍打磨设计方案之后,今年下半年,位于老山街道玉泉西路社区的两个小微空间改造项目先后施工完毕。最终实施效果如何呢?

玉泉西路社区服务站门前的“共享乐园”改造后让人眼前一亮:漏雨的凉亭换了新装;东侧倾斜的文化墙、破损的地面都被重新修缮;老旧的休闲座椅也被拆除,换上了适老型座椅。“地儿不大,却是多功能的。看这地面,都是新铺的砖,划分社区配套和广场活动区域,还增加了儿童趣味性铺装。”常带孩子来此玩耍的一位年轻女士说,在这之前,这里的地面局部有塌陷,座椅既破又窄,坐上去很不舒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玉泉西路社区服务站门前的“共享乐园”

“就像很多老旧小区一样,我们小区周边配套设施老旧、公共空间极小,老年人和孩子们的活动空间不足。”玉泉西路党支部书记范颖介绍,玉泉西路社区服务站门前的这块小微空间,场地功能单一,一些设施的损坏和缺失让居民们觉得美中不足。

再看位于玉泉南路华奥学校东门两侧的一处占地面积402平方米的小微空间,这里的变化更大:设置了等候排队路线,增加了标识、等候座椅,打造家长休息等候区、排队区,并对树池进行集中修缮;保留现有绿植,优化现状高台挡墙边界,合理后退,加宽市政人行道;墙面被重新美化,加入了文化彩绘元素。用居民的话说,这简直就是家长接送学校孩子上下学的“林荫港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玉泉南路华奥学校东门两侧的小微空间改造前后

“这块空间在学校围墙外,是块高平台,比人行步道高约0.8米,紧靠市政人行道。”老山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何伟介绍,在改造之前,这块空间存在的问题不少。场地较高,平台地面凹凸不平,黄土裸露;家长接孩子没有等待区,上下学高峰时易造成交通无序;因树木生长多次造成高台挡墙开裂,存在安全隐患。

据了解,石景山区2000年前建成的市属老旧小区有107个,面积684万平方米。这些老旧小区普遍存在规划不合理,环境景观品质差,生活设施配套缺失或不合理等问题。老旧小区改造与人民生活品质提升密切相连,是实现让人民生活更美好目标的重要载体。公共空间改造迫在眉睫。

2

微空间改造居民提诉求

在城市公共空间的众多类型中,小微尺度的公共空间是非常“特殊”的一类。说它“特殊”,是因为小微空间虽小,却与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2021年,本市启动了“建党百年·服务百姓·营造属于您的百个公共空间”小微城市公共空间项目征集。于是,老山街道玉泉西路社区周边微空间、玉泉南路华奥学校周边微空间的两个改造提升项目被提上日程,并于今年7月开工。

小微空间如何改造,改造成什么模样?为避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今年上半年,老山街道邀请责任规划师开展民意调研,并进行了多轮意见征集。

以玉泉南路华奥学校周边微空间为例,家长们反映缺少接送孩子上学的等候空间,部分围墙墙体已倾斜开裂,存在隐患;华奥学校的难处是家长接送孩子上下学时容易形成聚集,不利于防控,且占用人行道经常造成道路拥堵。社区居民也有想法,场地陈旧破损,整体地面裸露,虽然有苫盖,但毫无美感可言,希望重新规划设计。区城市管理委指出,场地东侧为市政人行道,偏窄,需在改造中适当加宽;区发改委则表示,应酌情增加创城宣传展示功能。

微空间改造得“细琢磨”,最终按照改造实施方案,基于各方诉求,确定了玉泉南路华奥学校周边微空间项目的改造目标:将此平台打造成为家长接送学校孩子上学放学的“林荫港湾”。

“此处改造依托现有林下空间,通过合理功能设计及铺装更新,优化平台功能分区,设置了家长休息等候区、排队区等。”该项目设计团队负责人赵英诚介绍,这一小微公共空间改造提升引入家长驿站理念,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融合,成为兼具颜值与实用性的居民休闲好去处。而玉泉西路社区周边微空间则被打造成“共享乐园”,突出“全龄共享、复合利用”。

赵英诚表示,跟规模较大的公园、项目相比,微空间的改造工作具有特殊的意义。“规划与改造应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设计为本’,这两处小微空间的改造能很好地补齐居民活动空间不足的短板。”

3

共建共享家门口美景

近年来,老山街道一直在持续推动微空间改造,通过盘活闲置空间,将街巷边角地、居住区闲置地打造成居民喜闻乐见的惠民场所。微改造提升,使有限的公共空间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需求,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去年6月竣工的老山东里北社区微空间改造,将3000多平方米的范围建成公共活动公园,园内布设滑梯娱乐区、整体休闲区、攀爬娱乐区、互动木板区、喷泉娱乐区、沙坑娱乐区六大空间。除了对社区公共空间的基础设施、绿化景观等进行了改造,设计上还增加了首钢的文化衔接景观、儿童设施、老年人休闲娱乐场所,充分完善了老山东里北社区的公共空间配置,满足了社区全年龄段人群休闲、健身、娱乐的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山东里北社区微空间改造前后

何伟介绍,该项目在征集阶段就吸引了高校学生、设计单位、个人等多方设计团队参与,经过线上、线下、专家、街道居民代表等四轮评选,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的“交融之地”从58份方案中脱颖而出,成为落地实施方案。之后设计团队又现场调研,完善了场地、植被、艺术布景等细节。

扩展新功能,保留老味道。这也让居住在石景山区首钢老山居民区的居民们觉得这个“变身”后的微空间不单有服务,还有城市文化符号,已经从城市空间外观的简单修补,拓展到内在品质的逐步提升上。比如,园内一张张首钢各个时期的老照片悬挂在竖着的钢管上,似乎在讲述着首钢的老故事;公园的“慢行步道”以首钢不同年代发生的大事件作为标记,将首钢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

随着多处微空间落地,老山街道以党建为引领,探索了由公共空间整治带动社区治理的新路径。“微空间改造是实践基层共建共享共治的最佳途径之一。”何伟说,“街道、社区与相关部门及单位动员居民直接参与概念方案向实施方案的转化,创新了社区公共事务沟通机制,并引导居民树立‘居民事自己管,小区事大家管’的共建共治理念。”

项目实施过程中,老山街道还搭建了由政府主导的跨部门合作平台,建立起由发改委、规划、城管委等部门主导、街道统筹协调,规划师全程跟踪参与,公众全方位参与的城市更新工作模式。

微空间改造是一种有温度的

城市改造新模式,

也是社区治理

和居民自治的一个缩影。

多倾听群众心声,

多探索创新路径,

以微更新解决“小难题”,

以“小而美”升级幸福感,

让城市更新如故、更有温度。

来源:北京社区报 记者 张美荣

编辑:石景山区融媒体中心 于会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