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

2022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

将于11月22日-24日

在北外滩世界会客厅举行

今天,让我们一起看看

北外滩从港口码头

到国际航运中心的“前世今生”

今天的北外滩区域已集聚了世界航运巨头在内的4000余家航运企业,是全国航运服务企业集聚密度最高的地方。除了拥有40家航运功能性机构,还活跃着众多航运要素企业。既有具有百年历史的世界知名外资机构,也培育出了许多国内重量级机构。

北外滩因码头而生、因航运而兴

其实早在19世纪,北外滩就是上海重要的货运、客运集散地,延伸了百年的码头文化。

1845年,英商东印度公司在徐家滩(今东大名路、高阳路一带)建造了驳船码头。实属上海滩最早的外商码头。徐家滩的称呼不久就被人遗忘了,取而代之的是从码头前沿延伸出来的一条短短的马路,也就是今天的高阳路。

1861年,美商旗昌洋行建造了“旗昌码头”。

1864年,英商蓝烟囱轮船公司重建虹口码头,由简陋的驳船码头改为轮船码头。

1860年代,从外虹桥到公平路的1200多米岸线上,布满了十多个外商轮船码头。英商怡和洋行于1875年创办闻名上海滩的公和祥码头。

到了1918年,北外滩沿岸码头林立。来自世界各地的纷繁货物在此装卸,不同国家、文化的人在此汇聚与融合,带来的是全部的期盼与梦想,每分每秒都是新事物的碰撞与传递......

1919-1920年间,中国掀起了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的高潮,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分别从上海北外滩及其周边码头起锚,驶向法国。这其中,就有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北外滩见证了他们出发为民族未来播下星火燎原火种史诗般画卷。

北外滩,成为了中西方文明交汇的重要门户

不仅如此,还有许多名人大咖从虹口滨江码头看到了上海“第一眼”,从此岸上岸来华访问、讲学……

1933年9月,宋庆龄来到东大名路码头迎接参加远东反战大会的代表。

1924年4月12日,泰戈尔乘坐“热田丸号”抵达汇山码头,开始了他的首次中国之旅。

1922年11月,爱因斯坦携夫人爱尔莎,乘坐“北野丸号”邮轮到达虹口汇山码头,抵沪访问。

哲学家罗素也是从虹口滨江登陆,第一次看到上海,看到中国。

1933年2月17日,萧伯纳乘坐英国皇后轮到上海访问。

1936年,卓别林乘坐邮轮抵达上海,从北外滩登陆,会见了好友梅兰芳。

北外滩,成为世界一流国际航运中心

新中国成立后,曾经的喧嚣大码头一度承载了上海口岸1/3的外贸进出口货量。20世纪90年代前,北外滩区域是上海航运业,特别是外贸进出口货物和散货运输的重要集散地,位于外虹桥的国际客运站是上海港唯一的国际客运码头。

1990年代初,虹口区开始发展航运服务业,北外滩东大名路航运一条街建设蜚声远扬。

1999年,东大名路航运街建设办公室成立。

2000年,航运街及其周边地区已云集600多家航运及相关企业。我国水上航运业的三巨头的总部先后进驻。上海80%的航运类企业或办事处都设在航运街,80%的航运出口业务和40%左右的航运进口业务在此报关。

2001年,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规划方案确认。经过整整五年的规划和建设,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就在原先的高阳码头上建成并投入营运。

2004年11月,随着老旧高阳港务大楼在爆破的轰隆声中倒塌,高阳码头前前后后140多年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变身集游轮码头和商业办公为一体的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它是黄浦江内规模最大、在泊游艇最多的游艇港。它地处北外滩黄金地段,在这里可同时饱览陆家嘴高层建筑群与外滩万国建筑群,也是黄浦江内唯一具备外籍游艇靠泊资质的开放口岸。

2005年,北外滩获批成为上海首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中唯一以航运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2009年,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已经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2012年,北外滩被交通部授予“航运服务总部基地”称号,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航运服务领域的“总部基地”。

2014年,豪华游艇“哈特雷斯”号缓缓通过船闸,成为驶入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游艇池的首艘游艇,它的顺利靠港,标志着上海最大规模游艇池正式建成启用。

2017年10月,北外滩功能区管委会成立。主要负责北外滩地区的规划、计划推进和宣传,按照金融、航运双重承载区的功能定位,重点发展金融、航运产业。

2018年7月,虹口集聚了航运企业4642家,成为中国大陆航运企业最集聚、航运总部特征最明显、航运要素最齐备的区域。

2019年,北外滩已形成“一线两圈四中心”的功能布局,成为中国大陆航运企业最集聚,航运总部特征最明显,航运要素最齐备的区域。

2020年,北外滩汇聚了4700多家各类航运服务企业和40家航运功能性机构,引进的企业呈现两大特点:一是行业龙头多,二是高端业态多。

2021年,首届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召开,汇聚国际航运“顶流”,成为各国各界关注的焦点。

2022年,北外滩航运会客厅正式揭牌成立,区航运服务办公室还携手中国航海博物馆共建中国航海博物馆北外滩分馆,预计将于明年内开馆。一系列举措将进一步增进北外滩航运文化“软实力”,夯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文化根基。

4平方公里的北外滩

向海而生

因海而兴

它汇集了众多的目光

承载着厚重的希冀

让我们一起期待

2022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的开幕

编辑:顾俪

资料来源:上海航运、上海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