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百善孝为先”是我国的传统理念,老人在世时,要多尽孝道,毕竟身发皆源于父母,没有父母也就没有自己的存在。古人云“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就是说行孝道要及时,要趁着父母健在的时候,而不要等到父母去世的那一天。老人一旦过世,后悔晚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规律,人终将都会化作一粒尘埃消失在大自然中。在汉族的丧葬传统习俗中,人死后就要埋入地下,这也叫“土葬”。人们为了寄托哀思追忆先人,于是在下葬的墓穴上便堆土而成坟,这也是为了以后在祭祀时留下的一个标记。

上坟祭祀就是为了感恩先人的恩德,追忆先人的良好传承,因此上坟要严肃、庄重,让先人的在天之灵能够得到安慰而安息长眠。俗话说“上坟带三样,后代子孙旺”,这说的是上坟要带哪三样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敬畏之心

敬畏之心并不完全是害怕,而是内心不存邪念,既有慎重的态度又有畏惧的意念,就比如心中有一根底线时刻在警示我们,做事情时以良知为水准。要以恭敬的态度去缅怀先人,切莫要嘻嘻哈哈,老人们说,先人地下有知,如果嘻笑打闹就不尊重先人,也就不会得到先人的佑护。虽然并不见得有灵魂的存在,但在坟前做出此举,在外人看来也是没有教养的表现。

二、感恩之心

感恩之心就是懂得受人以恩惠知道回报,常言道“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才失为一个真正的君子,更何况是父母,身体来源于父母,父母生父母养,更要懂得感恩,在世时要问候冷暖尽其孝道。

虽然上坟祭祀是一种仪式,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对逝者尽其最后的孝道。祭祀就是对逝者的感恩,因此,一些必要的礼节和当地的习俗该做还是要做的,比如,坟上荒草该清理的要清理,坟上被动物盗的洞该整修要整修等等。这就是感恩的表现,毕竟坟墓象征着逝者的家。常存一颗感恩之心,其后代子孙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以后也就会换回更大的福报,家业兴旺,事业发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供品”

供品”就是人们祭祀逝者所摆设的具有象征意义让逝者吃的东西,比如,面食、肉食、水果等。当然,也有摆鸡、鱼、酒的,总之,都是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供一些好的东西。

在以前人们对于供品也是有严格要求的,比如一般是单数,三样或是五样,也有七、九样的,每样的数量也是单数,老人们认为,单代表的阴,双代表阳,因为世间为阳,多以双数为吉利数,阴阳两界正好是反的,因此,多数供品选择单数。而且祭祀的供品,一定要是新鲜的,古人称之为“荐鲜”,这样就能够得到祖先的庇佑,后代之孙也能兴旺发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坟带三样,后代子孙旺”这句俗语的三样不能说没有道理,供品虽然是一种象征性的仪式,但却反映了人们的一种孝道传承。“百善孝为先,同时,这也是告诉人们在有生之年一定要心存敬畏之心、感恩之心好好地去孝敬父母。不知大家是不是这样认为的?欢迎留言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