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92年,正当中国春秋末期,西方的爱琴海文明迎来了一次血与火的洗礼,庞然大物波斯帝国以排山倒海之势压向希腊雅典,欲彻底征服高度发达的雅典文明。波斯帝国面积695万平方千米,人口4900万,而雅典城邦面积才1万平方千米左右,人口50万。国力差距如此之大,波斯帝国却败了,3战3败,最后服软认输,退出爱琴海并从此一蹶不振。

这是为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雅典著名海军将领地米斯托克利)

一、不是运气差,实在打不赢

波斯帝国皇帝大流士一世号称“铁血大帝”、“万国之王”、“万神之神”,是三天不打架就手痒的主,继皇帝位不到一年发动了18次战争,建成统一而强大的波斯帝国。之后,大流士一世为抢夺地中海东部商贸利益,兵锋直指古希腊最发达的城邦——雅典。

战争第一阶段:前492年,大流士水陆并进,直逼希腊。结果,海军在阿托斯海角被飓风摧毁,陆军被希腊北部的色雷斯人袭击,铩羽而归。二年后,大流士一世再征雅典,战于雅典东北的马拉松平原。结果,雅典采用诱敌深入之法设伏,以192人阵亡的代价,歼灭波斯士兵6400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拉松之战)

战争第二阶段:前480年,大流士一世已死,薛西斯一世继位,为报父仇,薛西斯亲领10万陆军、千艘战舰抵达希腊。雅典主帅地米斯托克利联合了希腊“最强陆军之邦”斯巴达。先是“温泉关之战”,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以300勇士防守温泉关,全部壮烈牺牲,但是杀敌万人,为希腊人顺利后撤赢得时间。再是“萨拉米湾海战”,雅典以300战舰几乎全歼波斯帝国600巨型战舰,8小时解决战斗,薛西斯一世落荒而逃。

战争第三阶段:前479年,不服气的波斯帝国最后一次侵入希腊,结果败得更快,陆战在普拉提亚惨败于斯巴达,海战在米卡尔惨败于雅典。

此后,攻守之势逆转,波斯守而希腊攻,波斯帝国衰落,希腊掌握了爱琴海的霸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防守温泉关)

二、在不擅长的领域耍狠, 焉能不败

波斯帝国之所以惨败,主要原因在于“不擅水战”。

波斯帝国是个内陆国,平时作战主要在陆地上,大流士一年发动十八次战争也主要是陆战,所以,波斯人是陆战内行,海战外行。当然,也不是说波斯帝国没有海军,波斯帝国拥有数量庞大的海军舰队,而且海军将领中许多人是懂海战的希腊人,但从整体来看,仍然比较差,与雅典海军不在一个层次上。这从波斯帝国几次巨大的海战损失上可以明显地看出来。

比如第一阶段,波斯帝国是准备海陆夹攻的,结果海军在阿托斯海角被飓风摧毁,夹攻计划破产了,陆军立足不稳,只能撤。第二阶段,薛西斯的战舰有1200艘之多,是希腊的3倍,可是在包围萨拉米湾时,因为不懂得如何看天气和航道,居然两次碰上飓风,一半的战舰(600艘)被飓风拍散,元气大伤。另600艘又被引诱进入了萨拉米湾浅水区,运转不灵,被动挨打。第三战更绝,波斯人感觉海上打不赢希腊人,于是将他们的战舰拉到了米卡尔海角的岸上,用石头建堡垒保护起来,希腊人纵火烧船,这些波斯水军无船难以逃生,全军覆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雅典是岛国,主要打的是海战,波斯帝国欲征服雅典,必须在海军建设上下苦功夫,不说要比雅典强,至少要差不多吧!可是波斯帝国显然没有下足功夫,连海军战舰的天敌——飓风与浅水区都没有进行充分的调查与研究,就冒然进攻,导致2次毁于飓风、一次困于浅水区的悲惨结局。

水战一而再、再而三地失利,使波斯帝国擅长的陆战也大打折扣,在第二次入侵希腊时,波斯帝国其实依靠陆战,已占据全希腊三分之二的土地,并且攻下了雅典城,最终希腊人却靠“萨拉米湾海战”将局面扳了回来。

当然,不得不说,希腊的陆战也不差,希腊方阵给了波斯陆军很大打击。

但总的来说,波斯帝国主要败在了海战上,大流士一世和薛西斯一世在不擅长的领域耍狠,无异于一脚踢到了铁板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傲慢的薛西斯)

三、帝国的傲慢与偏执

波斯帝国三征希腊,皆败,让人想起蒙古帝国二征日本的往事,元世祖忽必烈于1274年、1281年曾经二次远征岛国日本。第一次远征派了3万3千人,攻入日本九州,打了几次胜仗,却不料遇到日本海的台风,一万多人溺水而死,登陆上岸的士兵被日本人包围全歼。第二次远征忽必烈派了20万大军,可怜大军还没登陆呢,又遭到日本海连续4天的台风肆虐,士兵多数船毁人亡,死状凄惨;少部分人爬上岸,被日本人俘虏残杀;还有一些士兵日本人都懒得去杀,自己就累饿而死。

日本人从此称日本海的台风为“神风”。

二年后,忽必烈又召集几万人准备第3次远征日本,可是遭到强烈抵制,水手和士兵们都不愿意,忽必烈只好收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波斯帝国三征希腊惨败与蒙古二征日本惨败,这二件事一中一外,时间上相隔1800年之久,但却太相似了。它体现的是帝国皇帝的狂傲与偏执,忽不烈大帝与大流士一世、薛西斯一世一样,都居高临下,蔑视身边小囯,以为自己是“万王之王,万神之神”,所有小囯都应该葡伏在自己脚下瑟瑟发抖。却不知自己也有软肋,以己之短,攻敌之长,焉能不败?而最让人鄙视的是,失败之后不是理性地分析,努力去解决自己的短板,而是赌气再来,继续以己之短,攻敌之长,甚至想战胜“神风”、战胜自然的伟力。如此视士兵性命如草芥,士兵们又怎会替你卖命,只能陷入一败再败的恶性循环。

相比之下,三国时期的曹操做得比较好,曹操在赤壁因不习水战败于孙刘联军后,就开始在北方扎根练内功,在内功没练好之前,再也没有大举南侵孙刘。这才是理性对待问题的典型,收起强者的傲慢,才能继续做强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比曹操更理性的王者是朱元璋,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将日本设为“不征之国”,不愿为狂傲买单,不愿冒不明的风险,不愿遭受不该有的损失,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