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撑住,你一定可以活下来!”

稚嫩的张茹贴在一个战士的耳边,她眼角噙泪,不断抚慰着对方。

战士名叫赵维军,他不幸遭遇地雷袭击,半个身子被炸没了。意识恍惚之际,赵维军看到了眼前的张茹,他立刻鼓起勇气支撑。

战场上硝烟弥漫,火光冲天。作为一名医护女兵,张茹勇敢救援,她紧紧搂住赵维军。

“姐姐,你能亲我一下吗,我快不行了。”突然,赵维军说出断断续续的话语。

张茹没有半点惊诧,她立刻附身下来,亲吻了赵维军的额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温润的嘴唇贴在头顶,赵维军感受到了来自祖国和同胞的关爱,他最终也安静地离开了人世。

在老山战役的前线,这一幕被随军记者拍摄下来,并被命名为《死吻》。

照片很快传到大江南北,全国人民都对张茹敬佩不已。

这位医护女兵,她后来又发生了哪些故事?

聪慧女孩,投笔从戎

1965年,张茹出生在江苏扬州一户知识分子家中。

爷爷是一位老红军,父母是航天科工人员。在家人的影响下,张茹生性活泼,聪明好学。她从来不让长辈操心,独立自主,分外懂事。求学路上,张茹成绩优异,倍受称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3年,18岁的张茹完成了高中学业,并考入了一所军事医学院。

在那个热火朝天的年代,女兵受到人们的格外钦佩。带着父老乡亲的期盼,她去往了兰州,进入军区学校深造。

虽然是第一次来到大西北,张茹却很快克服了种种困难。喝着盐碱水,吃着面条、馒头,她一边过着简朴的生活,一边学习卫生知识。

与此同时,战士赵维军也投奔军营。他比张茹小两岁,二人一样坚强,一样满是朝气。身为男子汉,赵维军刻苦训练,从不喊痛、喊苦。一圈圈野外拉力跑,一遍遍熟悉枪械。

短短两年,他便被评为全团模范,推举为侦查班班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5年,老山前线打响了枪声,赵维军奉命前往,张茹也随军行医。

老山位于中越边境,这里峭壁森严,林木参天。狡猾的越南敌人蛰伏于此,反复向我国发起攻击。

是可忍,孰不可忍。在这一情况下,中国各个军区轮番上阵,自卫反击的号角又一次吹响了。

老山战场,少年英雄

1986年1月,兰州军区各部队严阵以待,向侵略者进行反击。

战场上激战不停,双方火炮轮番上场。一枚枚炸弹砸落,顿时火光冲天,山坳中难以隐蔽。敌人抢占了数个高地,我军行动颇为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久,赵维军所在的114团得到命令,一支侦查小队被派往前线。

赵维军肩负使命,他和战友穿梭在丛林里,迅速穿插到了敌军眼皮地下。在松毛岭下,一排排碉堡矗立,一对对炮眼出现。

赵维军迅速做出判断:这里极有可能是敌人的大本营。

环顾四周,山峦陡峭,山路迂回。凡是要冲上来的人,越军一眼便能发现。在确定了信息后,赵维军让一位战友先行撤离,他和另外两名战士掩护。

就在行动时,几名越军哨兵察觉到了动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时之间,我侦查小队匍匐在地,迅速伪装起来。赵维军示意队员悄悄退走,他留下盯梢。一会儿过去,敌人没有上前,赵维军才放下心来。谁知,更大的危险就在眼前。

沿着山坳处,越军设置了大批地雷。一旦进来,再想要出去,那便是要大费周章。

身处敌穴,侦查小队容不得半点拖沓。为了及时把情报带回去,赵维军等人决定冒死蹚过雷区。越南人的地雷隐秘极了,草垛里、树枝上、石块下。

凭着果敢的信念,战士们做出了赴死的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烈士牺牲,少女死吻

“一会我带头前面走,你们跟着我。”赵维军下达了班长的命令。

到了雷区前,他又狠狠补充道:“要是我踩雷了,不许管我,踩着我的身体过去。”

战士们都愣了,谁也没有回答。大伙小心翼翼地分辨着,所有人全神贯注。

谁知,就在蹚过最后十几米雷区时,赵维军踩到一颗小型雷。只听轰隆一声,他直接被炸飞出去,半个身子都在流血。

战友们立刻背着他飞奔回来,送到了战地医院。此时赵维军意识昏迷,整个人虚弱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听有伤员,医护水平最好的张茹疾跑而来,她迅速开始操作。止血带、剪刀、酒精,她熟练地包扎伤口,竭力堵住失血口。

另一方面,张茹又为赵维军挂起吊水,大声呼喊着他。

恍惚之间,赵维军有了反应。他只觉浑身颤栗、冰冷,半个身体没了知觉。

这位经验丰富的侦查班长,他一下子明白了自己的处境。

张茹俊秀的脸庞出现在眼前,他的眼角流出泪水。

刹那间,父母、战友、兄弟、姊妹的身形映入脑海,他心中无比牵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姐姐,能吻我一下吗?”赵维军拼尽了力气说道。

张茹的泪水也模糊了眼眶,她给赵维军打着气:“撑住,你一定可以活下来。”随后,她附身下来,重重地吻在赵维军的额头上。

遗憾的是,因伤情过重,赵维军还是离开了人世,年仅18周岁。

另一方面,张茹也永远记住了这个弟弟。伴随着《死吻》照片流传开来,二人真挚的战友情打动了无数人。殊不知,张茹还做出了更令人感动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局

上世纪年代,张茹从部队转业回来。出于保密需要,她无法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可张茹却开始了走访烈士家乡的旅途。

二十多年来,她先后寻遍了9个省、32个县市,为43个烈士传递了“最后的话语”。

对于赵维军,她最有感情,每年都会去往祭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1年,在得到上级的准许下,张茹讲述了烈士牺牲的最后画面。

她颤抖着说出故事,所有人都被打动了。

听完这些话,赵家父母坚定地说:“儿子是好样的,我们为他感到骄傲。”

如今,张茹依旧奔波在大江南北。对于那些牺牲的烈士,她一个个记录下来,绘制相片,保留遗物。

岁月如梭,可她初心不改,用一生践行,令人钦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