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寨卡病毒感染会导致约14%的新生婴儿神经发育缺陷,而且部分婴儿会在出生后出现神经缺陷。2015-2016年寨卡病毒的再次爆发导致巴西11000例婴儿患小头症,然而目前尚未有获批的寨卡疫苗用于预防寨卡感染。中和抗体被报道能够产生保护性免疫应对寨卡及其他黄病毒感染,中和抗体的研究主要集中于IgG,而对IgM的关注较少。黄病毒感染过程中,会产生持续性的IgM抗体应答,这与其他病毒感染中IgM短暂的半衰期不同,提示IgM可能在寨卡病毒免疫中发挥作用。
近日,杜克大学等研究团队在Cell上发表了研究论文,题为“A Zika virus-specific IgM elicited in pregnancy exhibits ultrapotent neutralization”。该研究证实了在怀孕期间IgM抗体在感染前三个月内发挥主要的中和病毒作用,其中一株抗体DH1017,表现出超强的中和活性,能够有效保护小鼠病毒血症。结构解析表明IgM抗体能够通过结合寨卡病毒多个表位交联病毒颗粒。
研究者从寨卡病毒感染孕妇中分离了寨卡病毒活性B细胞及相应的抗体,在9株对寨卡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中,研究者发现有一株抗体DH1017.IgM对不同寨卡毒株中和滴度可达12-14pM,比其他抗体中和活性高500-1000倍,该抗体被认为是超效中和抗体。
为了探究抗体同种型的影响,研究者重组表达了DH1017 Fab和IgG1同种型,结果发现Fab和IgG与寨卡病毒的结合能力都较弱,这些说明超效抗体中和能力依赖于IgM同种型。此外,研究者排除了Fc段对亲和力的影响。
寨卡等黄病毒感染过程中,抗体依赖增强效应(ADE)是影响感染程度和治疗效果的关键问题,亚中和浓度的抗体会导致严重的ADE,研究者测试了DH1017.IgM,发现该抗体在不同细胞系都不会引起ADE。小鼠模型中五价的DH1017.IgM抗体能够有效保护避免致死性寨卡感染,并且控制病毒血症发生。
冷冻电镜解析抗体与E蛋白的复合体结构表明,DH1017抗体可变区与E蛋白DII、以及DI/II接触面相互作用,以不同角度结合不同区域。这种多价抗体结合模式将不同寨卡病毒进行交联。
文章链接: 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2)01369-1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