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化批评家詹姆逊(Fredric R. Jameson)认为,以The Westin Bonaventure酒店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杀死了城市,并渴望取而代之。

在其著作《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中,詹姆逊如此形容后现代主义建筑:它们不再像高级现代主义的杰作和纪念碑那样,试图将一种不同的、独特的、提升的、新的乌托邦语言插入到周围城市的俗气和商业标志系统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位于洛杉矶的The Westin Bonaventure酒店,集合娱乐消费、文化演出、餐饮酒吧等多功能,独立于城市而自成一体。

为了让建筑回归城市与自然,我们在深圳前海设计了一处集图书馆、民俗馆、商业、文化发布与聚集的场所。

这便是由筑博设计执行首席建筑师、筑博设计(深圳)有限公司首席建筑师冯果川担任项目负责人,被称为“湾区之眼”的深圳书城湾区城(含湾区民俗馆)。

项目在深圳市重大文体设施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被正式列入深圳“新十大文化设施”

深圳书城湾区城夜景效果 ©筑博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圳书城湾区城夜景效果 ©筑博设计

#1 深圳西部的生态绿地

#1 深圳西部的生态绿地

项目毗邻宝安中心,周边是宝安区政府、宝安图书馆、宝安青少年宫与滨海演艺中心,这几座重要地标建筑由北向南形成了宝安中心的中轴线。

项目区位 ©筑博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项目区位 ©筑博设计
宝安青少年宫、宝安图书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宝安青少年宫、宝安图书馆
宝安滨海演艺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宝安滨海演艺中心

位于中轴线两侧的宝安中轴公园作为宝安中心区的标志性公共空间,是城市重要的生态绿地,同时作为市民文化、休闲、集会的目的地,代表宝安中心的公共形象。

#2 在城市与自然交融之地做文化

#2 在城市与自然交融之地做文化

深圳书城湾区城(含民俗馆)选址在了中轴公园的中心位置。在这个自然环境优越的城市公共空间,我们将文化融入其中。

前海城市生态核 ©筑博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海城市生态核 ©筑博设计
前海“城市绿轴”鸟瞰 ©筑博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海“城市绿轴”鸟瞰 ©筑博设计

#3 把建筑敞开,建筑就是城市

#3 把建筑敞开,建筑就是城市

深圳书城湾区城(含民俗馆)总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是全国最大的书城。

在这个开放的城市公共空间,为了不让新增建筑成为人们穿越其中的羁绊,我们运用“把建筑敞开”的设计策略,让人们在公园中漫步而路线不被建筑打断。

区别于传统以运营为导向的商业综合体,深圳书城湾区城(含民俗馆)的设计在建筑与城市和自然的关系方面进行了更多思考。

在这里,建筑就是城市,而城市被装进了自然。

书城入口 ©筑博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城入口 ©筑博设计
民俗馆入口 ©筑博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俗馆入口 ©筑博设计

地铁站点的地下通道网延伸到了滨海客厅的地下,形成大面积地下活动空间。

湾区书城超过74%的建筑面积为地下建筑,满足了连接地下通道网络与城市漫步的需求。

开敞式设计让文化活动不局限于封闭的建筑空间中,我们将地上地下空间相连,使逛书城的体验可以在室内外自由切换。

这些全天候城市通廊也让建筑不再只是一个书城:自然、城市与建筑在此交织融合成一部美妙的交响曲。

连通的空间 ©筑博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连通的空间 ©筑博设计

#4 “曲水流觞” 中的沉浸式文化体验

#4 “曲水流觞” 中的沉浸式文化体验

建筑内部空间借鉴“曲水流觞”的形式将游览路径串联起来,形式丰富的楼梯与坡道可被视作“书山”与“玉带”,共同形成了多元有趣的公共空间。

连通的空间 ©筑博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连通的空间 ©筑博设计

文化的乐趣被分享放大,因此我们十分注重建筑对于社交的作用。而社交方式在今天更为多元:拍照分享,亲子互动,呼朋引伴体验文化带来的乐趣最为酣畅。单纯的阅读空间中,也根据不同文化消费者的需求进行了细致设计:亲子空间,团体空间,独处空间,打卡拍照空间......

书城中设有海外图书板块以及港、澳、台地区专门的售书空间,在与世界连通,丰富视野的同时,我们对于血浓于水的同宗同源中华文化也需加强相互了解。

书城室内空间 ©筑博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城室内空间 ©筑博设计

民俗馆的落成将填补深圳相关类型公共建筑的空缺。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活动文化,需要由人来传承。民俗馆将着重围绕岭南区域的民俗文化展开体验活动,让人们在体验中学习,增强大湾区的文化认同。

民俗馆室内空间 ©筑博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俗馆室内空间 ©筑博设计
室内公共空间 ©筑博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室内公共空间 ©筑博设计
室内公共空间 ©筑博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室内公共空间 ©筑博设计

这座融于城市的建筑,功能高度复合。除去书城和民俗馆,还加入了商业、影院、小剧场以及创意文化项目配套等。建筑作为多种功能的集合体,成为了城市的一部分。

#5 建筑屋面即是“城市绿毯”

#5 建筑屋面即是“城市绿毯”

为适应整个公园的流线美感,最大可能地保留中轴公园的绿地,建筑的屋面增加绿化,如同一块块“掀起的绿毯”。

建筑鸟瞰 ©筑博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筑鸟瞰 ©筑博设计
书城入口台阶 ©筑博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城入口台阶 ©筑博设计

地上景观搭配地下建筑的一体化设计同时调节了场地微气候,降低了建筑能耗。运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进行大面积雨水回收利用。

“湾区之眼”与周边环境 ©筑博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湾区之眼”与周边环境 ©筑博设计

建筑就是城市,城市就是建筑。人们在享受琳琅满目的城市生活之时,亦可感受到鸟语花香的绿色惬意,这比单一的书城与公园更能让人流连忘返。

深圳书城湾区城(含民俗馆),作为全新模式下的“新一代书城”,将建筑本身作为城市打造,试图引导人们重新思考文化与生活的关系。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深圳书城湾区城

项目地点:广东 深圳

建筑面积:131,147平方米

预计建成时间:2024年

建筑设计:筑博设计

项目负责人:冯果川

方案团队:肖业豹、陈拱潮、苏海月、何德香、何馨怡、林钦豪、李垣林

施工图团队:管彤、徐峥、邵秀丽、张梅松、林海辉、刘一欣、林先林、吴建华、曾骞、杨晓聪、马定伦、陈立民、姚蕾、周云凯、李鹏程、母雪松

室内设计:世函盛建筑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幕墙设计:万山玬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建设单位: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工程设计管理中心

代建单位:中国华西企业有限公司

资料来源:深圳市建筑工务署

编辑:Darlin,张彩琦

责编:李晓地

图片未标注者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