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难题皆可花钱运作?

花钱即可“减刑”?

看似“神通广大”

以为是“贵人”

实际是圈套诈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出事遇“贵人”,帮助解难题

2021年11月,达州市达川区顾某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2022年10月,顾某因醉酒驾驶摩托车被达州市交警支队民警查获后取保候审。

因顾某处于缓刑期间再次触犯刑法,在判决后会被收监,顾某心急如焚,四处寻找关系来帮忙。这时,自称四川省高级法院的“朱庭长”联系了他,将顾某的情况说得头头是道,顾某一时间信以为真,非常激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减刑“打点”,“贵人”索要钱财

顾某对“朱庭长”深信不疑,请求“朱庭长”对自己的案件多多照顾。于是“朱庭长”给顾某指点迷津,让顾某先准备一万到两万的前期“打点费”,他想办法让地方法院在判决时给顾某减刑或者免于处罚。顾某一听,当场将“打点费”转了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下来,“朱庭长”开始隔三岔五透露自己手头比较紧,找顾某索要钱财,顾某越来越觉得不对劲,便向公安局报案。

03

迅速出警,“贵人”成嫌疑人

达州市公安局达川区分局接到报警后,多方研判,最终抓获嫌疑人杨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查,杨某之前在酒桌上听到了顾某的事件后,记下了他的相关信息,由于自己一直没有工作,手头拮据,便利用顾某急于“找关系”,打起了顾某的主意。

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之中。

“熊猫反诈”温馨提醒

该类案件中,诈骗分子抓住被害人“救人心切”和迷信“暗箱操作”的心理,冒充国家工作人员或者熟识公检法工作人员,以收取“活动费”等各种理由,骗取受害人钱财。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和监狱法对减刑、假释均作出了严格、明确的规定,切勿相信社会上通过花钱买关系、帮助减刑或者保释的说法。一旦相信诈骗分子,被他们的手段和话术所诱惑蒙骗,最终肯定会人财两空、得不偿失。

内容来源 /达州市反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