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UBAL联赛中

当体育院校的名字出现时

总是备受关注

在今年第一个开打的基层赛江苏赛区

南京体育学院的身影就出现了

“体育院校搞体育向来都是专业的”

这一刻板印象

使大家对体育院校充满期待

那么体院打CUBAL的水平究竟如何

2015年,CUBAL和与CUBS合并之后

CUBAL联赛中开始出现体育院校的身影

耳熟能详的沈阳体院、上海体院

他们都曾在分区赛中露脸

但能够打进全国赛的

仅有北体大和成都体院

如果把眼光提高到全国八强的高度

很难见到体育院校的身影

是什么导致“看起来很专业的”体院

在CUBAL中战绩平平的局面呢?

在大超(CUBS)并入CUBAL后

CUBAL视大超的专业运动员为“外援”

实行四节五人次

末节只允许一名注册球员在场的政策

对他们的出场时间进行了严格限制

待大超时代的遗老全部退出历史舞台后

CUBAL正式告别了注册球员

把球还给学生运动员

毋庸置疑的是

体育院校肩负着

我国优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任

许多注册运动员在体育院校就读

女篮小将杨舒予就读北体大

郭昊文在武汉体院

陆文博和姜伟泽在成都体院和吉林体院

倘若让这些职业运动员来打CUBAL

无异于“降维打击”

这样非但不利于职业球员竞技状态的维持

且对大学生篮球发展没有好处

所以

对于注册运动员参加大学生比赛

这种体育人才逆向流动的现象

CUBAL坚决说“不”

在失去那些“天花板”级选手后

我们看到的是体院在CUBAL中表现平平

CUBAL中的绝大多数运动员

是以体育特长生身份进入高校

通过在省、市比赛中

获得运动员等级证之后

才有机会考上自己喜欢的大学

篮球对于学生运动员只是一种爱好

其中能进一步跻身职业联赛的屈指可数

对多数人而言

他们首先看中的还是自己的学生身份

将学习作为第一要义

北京大学的程澜莘

在中学时期就成绩优异

进入大学之后也没有放松学业

祝铭震曾因参加英语四级而缺席比赛

“科比门徒”李观洋选择考研

就是为了参加CUBAL联赛

他们一边在享受校园时光

一边借此延续自己的CUBAL生涯

而专业运动员就读体育院校

是运动员身份学生化、管理学籍化的模式

他们依旧常年奔波于省队和国家队

但真正呆在校园里的日子

或许四年也寥寥无几

翟晓川毕业于首都体育学院

郭艾伦则是沈阳体育学院的硕士

如果让他们去打CUBAL

他们的表现会在大学生联赛中艳压群芳

但就看不到他们征战CBA总决赛了

于情于理,皆不宜也

不得不提

体育院校的魅力也不如综合类大学

从学术方面

体育院校仅有北体大和上海体院

属于“双一流”

但跟那些顶尖的综合类大学一比

就难以去抗衡

体院顶尖的北体大与综合类顶尖的清华

你很难拒绝清华

所以在招收学生运动员方面

体院一直以来处于不利地位

再加上特招政策的存在

使得优秀学生运动员在进入综合类后

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其他专业就读

而体院中只能提供体教和运训专业

这对于优秀学生运动员来讲更具吸引力

在就业面前

体院清一色与体育类相关的专业

选择空间非常有限

在综合类大学“截流”学生运动员之后

体院甚至依靠的还有普招入学的大学生

杨皓喆、刘毅都以普通学生身份打进校队

而那些头顶“最强高中生”光环

从篮球传统名校走出来的高中生

几乎毫无例外的选择了顶尖高校

体院在生源方面

存在明显“先天不足”的现象

在优秀学生运动员大量涌向顶尖大学之后

体育院校备受冷落

我们何时才能看到

体院在CUBAL中大杀四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