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志军确诊为肺癌晚期,需要马上手术化疗,否则活不过90天。在这种情况下,凌志军居然没用采用医生的方案,而是自己战胜了死神,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2007年的一天,凌志军正在埋头创作。突然他感到天旋地转,晕倒在地。醒来后他感到情况不妙,立刻去医院检查。他辗转于北京上海两地的无数个医院,都得到了一个诊断结果:肺癌晚期。

医生们都认为他的病非常严重,需要马上手术化疗,否则活不过90天。在这种情况下,凌志军居然没用采用医生的方案,而是自己战胜了死神,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会癌魔

凌志军是人民日报的一名高级编辑,知名记者。一直以来虽然工作繁忙,但身体一直很健康。偶尔会腰酸背痛,也都是些小问题。2007年的2月,凌志军熬夜撰写新书,当终于写完从椅子上站起来的时候,居然开始头晕目眩控制不住的摔倒在地,在妻子的紧急救援下才缓过劲来。

第二天,妻子坚持带他到医院来检查。没想到居然诊断为肺癌晚期。凌志军万万没想到居然步了父亲的后尘。

他的父亲在他30岁的时候得了肺癌,当时他好不容易通过自学考入社会科学院,没想到惊喜还没来得和父亲分享,就被父亲的噩耗戛然而止了。看着父亲在放疗、化疗中反复经受折磨,他感同身受,却又束手无策,无能为力,最后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父亲因病离世。时隔多念,癌症居然找上了他。

凌志军和家人四处求医,在北京的一家医院,为了见到专家,他辗转了2个小时又等了3个小时,就等来专家的轻描淡写的一眼,然后继续与别人聊天的尴尬场面,连多余的话都不愿意和他多说。这让凌志军与妻子则站在一旁一度不知所措,最后只知道脑部有癌,需要马上进行开颅手术。其他的一概问不出来,什么也没了解到就被打发回家了。

连日来把北京上海癌症领域著名的专家都看过了,多日的求医经历,让凌志军心灰意冷。

他心理非常反感医生对待病人的态度,在疾病面前,医生的疏离态度比结果本身更让人失望和绝望。而且每个所谓的专家都不愿解释,或者解释不清楚凌志军的脑瘤到底是不是为肺癌转移,但又表示他的肺癌已确切无疑,只能化疗加手术,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案了。

凌志军也开始纠结,要不要真的做手术,接受化疗,然后经过痛苦折磨后再死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主治疗

在迷茫、纠结的时候,凌志军远在国外的妹妹给他带来了好消息。他的妹妹是医学工作者,多年来一直在国外学习,了解到哥哥的境况后,她用最快的速度联系了国外的知名专家会诊,并且以最快的速度把结果反馈给了他。

国外的专家确认,凌志军的脑部肿瘤,与他的肺癌关系不大。而他的肺癌也属于早期,既没有扩散到全身,也还有治疗的空间。只要方法得当,会有成功的希望。在他们的引荐下,凌志军又接触到一位优秀的国内专家。他给出了新的治疗方案:做肿瘤切除,化疗、抗癌药三位一体进行治疗。

但是林父当年化疗的痛苦让他陷入了纠结中,他咨询多位专家,凭借医生的言语分析哪种治疗方式会对自己有效,最终选择了最佳的治疗方案:只做手术,不做化疗。

2008年初,凌志军终于下定决心进行了手术切除肺部病变部分,但没有开颅,保留了脑部肿瘤。虽然医生们建议他马上做开颅手术,但是他怕就此长睡不醒,与其没有知觉的度过后半生,不如好好享受剩余的光阴,因此拒绝开颅手术,手术后也拒绝进行化疗。

当然,凌志军的这个决定也不完全是主观的,在这期间他查了很多数据,也观察了很多病友的案例,发现有很多靠自身免疫力成功杀死癌细胞的案例。数据也为这个结论提供了支撑,所有死亡的病例中,三分之一是因为癌症而死亡的,其他一部分是被吓死的,再有一部分是被治死的。

这也坚定了他的选择:不吃药不化疗,靠自身免疫系统打败癌症!

当时出院时,医生给他开的抗癌药,他一片也没带走,就怕吃了药后破坏了自身免疫系统,再带来更大的副作用。

提升免疫

出院后,他给自己定了详细的方案,计划用自然方法提高自身免疫力,打败癌细胞。在家人的支持下,他不再抱怨,每天保持好的心态,每天坚持呼吸新鲜空气,跑步走5公里,坚持规律生活,从一个一天12个小时工作的工作狂转变成早睡早起,热爱运动的达人。

在细节方面也是非常注意,多吃粗粮、既要多又要杂,多吃素少吃荤,多喝水,每天保证2.4L的量,每天睡眠时间必须大于8小时,而且也养成了定时排便的习惯,多观察大便的形状和多少,从细节上处处注意和讲究。

就这样,坚持了几个月,他的气色越来越好,呼吸也更加的畅快了。三个月一到,经过检查,他的癌细胞慢慢的缩小了,肺部的阴影也减少了许多。这给他带来了巨大的信心和坚持下去的勇气。

就这样他一坚持就坚持了5年,2013年3月的一天,凌志军终于再次走进医院做了次全面检查,检查结果显示他的癌细胞已经完全消失了,其他部分也没有什么新的异常,所有数值都在正常范围之内。通过自己的努力,凌志军终于通过自己的方式战胜了癌症,获得了新生!

凌志军明白虽然现在成功了,但是癌症复发和转移的风险还在,但他表示:“我已经有了强大的内心,有效的计划,再也不会谈癌色变了。癌症也算是老天给我的一份礼物。”经历了这次抗癌的经历,凌志军增加了更多的勇气与信心,他也想把这些分享给大家。

抗癌成功后,凌志军重新回归创作,不过与之前的所有书籍不同,这一次,他决定记录自己的抗癌经历。2007年,凌志军把自己的抗癌经历写成了一本书《重生手记:一个癌症患者的康复之路》,这本书真实记录了他和家人,从知道自己患癌的一刻起,自己的心态变化,自己的求医历程,自己是如何治疗的,以及他在之后如何抗癌成功的。凡此种种,详尽地写出了自己的抗癌经历,凌志军希望用自己抗癌成功的经历给更多癌症病人带来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生手记

凌志军认为,抗癌最重要的就是个人心态要调整好。30%靠治疗,70%靠心态。很多癌症病人不是因为癌症死的,是被自己和医生的话把心态弄崩了吓死的。癌症患者一旦心理垮掉,就会时刻总担心自己是不是随时都会死去。在这种心理下,各种焦虑、抑郁会扑面而来,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也会引起免疫力的下降,只能让疾病越来越重,癌细胞扩散的越来越快,从而加速自己的死亡。

这本书不仅是凌志军抗癌的个人经历,对于广大的癌症患者或者他们的家人来说,意义更是不同寻常。他的精神是所有癌症患者学习的榜样,凌志军更多地给我们传达了一种信念:癌症不是绝症,只是一种慢性病,这种信念和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得出明确结论不谋而合。在面对疾病的时候,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观念,把自己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既要重视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又要倾听自己身体的声音,更好的了解自己,也更利于有针对性的治疗疾病。不要过度医疗,也不要过于依赖药物。在现实生活中,自身的免疫系统的能量总是被大家低估,其实改变自身免疫系统才是打败癌症的利器。

在这中间,也要知道医生也是人,不是神,他们也会犯错。他们得出的结论也要辩证地来看,在治疗自己的癌症过程中,不要把主动权交给别人,自己要积极参与到医生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最重要的是,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提高自身的免疫系统比借助外力更加重要。无论是感冒发烧还是不幸得癌,都是身体对你发出的一种信号,一种警告,这时候,你就要做出改变了。因为癌细胞像田野上的杂草,我们虽然看不见的他,但是无论你是烧掉、还是割掉,很快他都会长出来的,只有改变杂草的生长环境,才会完全扼杀住它的扩散。追本溯源,从自身出发调节,才是标本兼治。

从身陷绝症到自愈康复,凌志军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病友们,永远不要丧失信心,保持乐观的心态很重要。面对疾病,不要盲听,要理性分析各种数据和信息,多听、多看、多想,拟定出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凌志军继续坚持早睡早起,规律生活。他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了。抗癌成功的凌志军,现在像一只浴火重生的凤凰,他不再疲于奔命,真正过上了理想的生活。他四处旅行,出书写书,还玩起了微博,过得肆意而自在。他也希望用自己积极的生活态度去影响更多人,给更多人带来生活的美好与希望。(图文素材均来自互联网)

@艾弥儿

分享完凌志军的故事,我还是有挺多感慨的。因为在最近我家也有亲戚得了肺癌,我也和他一起经历了抗癌、包括化疗的全过程。我想从两个方面说说作为患者家属的体会,一个方面是针对这个疾病的,一个方面是针对我们如何陪伴,以及如何生活的问题。

首先说说关于癌症这个疾病。

癌症现在的发病率是非常高的,但是癌症并不是不可战胜的。这个有大量的数据可以来支持和证明,所以无论是患者本人还是家属,在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都不要被他打倒。就把它当成生命中遇到的一个问题,想着如何去面对解决力求一个相对好的结果就可以了。

其次关于找医院和医生,同一个部位的癌症分很多很多种,有的有明显的指征可以确定,有的是含混不清的,有的是没有办法确诊的。

所以来到一家医院,找到一个医生,没有明确的答复,是很正常的现象,可以考虑多去几家医院,或者去更上一级的医院力求确诊。

同时不要把疾病相关的问题全部抛给医生,然后在医生只说一两句话的情况下,觉得医生态度不好。

首先患病的是我们自己或者是我们的家属,现在网络非常发达,只要你认字儿,就可以查到很多相关的资料和案例,细细读下来自己都能搞清楚。所以在与医生对话之前,要有一定的对病情的知识储备和了解这样的话你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医生也才会认真地回答你的问题。

最后关于选择医生建议的手术化疗抗癌药还是选择不化疗,靠自身的免疫力去对抗肿瘤,这个我个人建议要看一下概率,以及病人目前所承受的痛苦。

比如说我家亲戚得的是小细胞肺癌,当时的情况是半夜已经没有办法躺平睡觉,因为呼吸困难。他60岁,身体的各项指标对于化疗的承受力都没有问题。而这个病化疗之后的空窗期有可能达到1~2年,而这个病鲜有靠自身免疫力可以扛过去的案例,那么也就是说做化疗对他来讲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不要因为身边听说某一个人没有化疗,癌症也治好了,就选择不化疗,一定要看概率,相信大概率事件,在大概率事件没有办法选择的时候,再去相信奇迹。

第二个方面我想说说如何去陪伴,以及如何生活的问题。

首先人生无常,生老病死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一个人能活多久一部分取决于他的基因,他的生活习惯,包括生病后医生的治疗水平,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就是他的命数。

你去跟肿瘤科医生对话的过程中,如果你问患者还能活多久,绝大多数的医生都会跟你说,不一定,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他不是不告诉你答案,而是他知道一个人活多久不是他能管的范畴。所以无论是患者本人还是作为家属,也要接受这种人生无常,每个人有他的命数,这样的观念。这样就不会有太大的压力,纠结,自责。对于患者本人也好,对于整个家庭的气氛也好,都是一种缓解和放松。这反而会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其次,我家亲戚化疗中间住在我家的时候,有的时候他半夜会咳嗽,我听到后会去想,他还能活多久是三个月,还是三年?我会想如果还剩三个月或者还剩三年,他会如何度过这最后的时光。我也会想,如果按照平均寿命,我自己也许还能再活30年,那我该如何度过这30年的时光。

这个问题我觉得不应该只有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去问去思考去回答,而是应该在人生的每一天我们都问自己的。

如果我们真的可以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儿,爱做的事儿,毫无遗憾地走,其实生命再剩3年和30年,又有多大的区别呢?

人生不过百年,在宇宙之中不过是一瞬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