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围观虹口人的日常

感受有热度的生活

今天,我们为您讲述

我国首座国产航标灯设计者

94岁老人干祖申的故事

航标灯的“不解之缘”

干祖申今年94岁高龄,居住于虹口区曲阳路街道60多年。回顾自己开始着手制作我国第一座国产航标灯,已是70多年前的事情,“1945年,我从上海华美无线电专科学校毕业后,就分配在上海海关工作,那个时候海关是航标灯的主管部门。”干祖申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1年,干祖申受英国菲利普亲王接见)

在海关工作期间,干祖申看到国内航标灯技术严重依靠进口,他决定自力更生,带领工人开始自行研究航标灯。“我在学校里学习的就是无线电导航专业,在海关工作的时候,我又开始自学英语和俄语,这样能让我有能力阅读国外航标灯方面的书籍和资料。”干祖申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3年,经过数年的潜心研究,干祖申终于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座国产航标灯。“第一座国产航标灯的研制过程我历历在目,最初的时候我们把进口的航标灯全部拆开,一个零件一个零件细细研究。”干祖申回忆,“第一座国产航标灯其实是在仿制的基础上生产出来的,但是后来我们越做越好,国产航标灯无论从稳定性上,还是能见度上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此,干祖申的科研之路开始驶向快车道。不久,他主持设计了我国第一台56型无线电指向导航台设备。也是在这个时期,干祖申被调往海军部队工作,在海军工作的十多年中,他不仅编写了《电航标灯》《硅太阳航标灯源》等航标灯方面的教材,还为海军培养出400余名航标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我感到骄傲的是,我带出来的学生中还有外国人。当年越南、朝鲜选派了不少留学生来学习,我的400多名学生中也包括他们。”干祖申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干祖申与妻子在位于虹口的家中)

1969年,干祖申从部队转业回到上海,并在上海航标厂航标研究室就职,直至退休。

“我的职业生涯很简单,就是围绕着航标灯展开的。我已经退休几十年了,仍然关心着我国航标灯技术的发展,航标灯种类繁多,各种新能源航标灯不断涌现,相信通过航标灯人才的不懈努力,我国航标灯技术定能不断创新、再创辉煌。” 干祖申说。

记者:黄镏舒

图片:黄镏舒

视频:黄镏舒

编辑:黄镏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