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芦山县人民法院发布的一则背篼起拍价为5元的通知引发热议。11月24日,该院黄法官向尚法新闻回应称,拍卖情况属实,对作案工具的处理是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专家表示,上述事件谈不上浪费司法资源,法院通过网上拍卖进行追缴,本身就节省了一部分成本。但结合目前刑事案件空判现象严重,如何加大追缴财产力度及执行力度,是法院需要思考的。

5元起拍的背篼

根据图片,该通知作出时间为2022年11月14日,内容为“关于高某追缴违法所得一案,扣押在案竹制背篼一个,依法移送执行。参照市场价值、实物现状,本院经合议,确定竹制背篼拍卖起拍价为5.0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里拍卖平台显示,拍卖标的为(2022)川1826执614号案涉案竹制背篼1个,起拍价为5元,保证金为1元,增价幅度为0.1元,本次拍卖将从11月30日10:00开拍,到12月1日上午10点结束。拍卖公告特意标出,该背篼系依法没收的作案工具,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依法予以处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截至11月24日14:00,该拍卖已有5人报名,391次围观。

11月24日,芦山县人民法院黄法官向尚法新闻回应称,拍卖情况属实。因涉及到一个刑事案件,对作案工具的处理是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不存在所谓的浪费司法资源。

低价拍卖品频现引争议

值得一提的是,尚法新闻在阿里司法拍卖平台检索发现,该背篼并非平台拍卖物品中的最低价,多家法院甚至拍卖过0.8元、1元的物品。

比如,贵州开阳县人民法院在2021年12月1日拍卖过0.8元的家庭口袋电子秤;广西柳州市柳南区人民法院于2022年11月1日拍卖过0.8元的U盾;安徽蚌埠市龙子湖区人民法院自2017年12月至2018年7月31日多次拍卖过1元黑色水性笔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少网友认为,这是基层法院为了完成任务,无奈之举;更有甚者认为这是司法资源的浪费。

对此,2018年8月1日,安徽蚌埠市龙子湖区法院在其官方微博上公开回复称,已认真调查该法院的“1元”物品拍卖情况,得出的结论是因为案件承办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致使执行工作出现失误,他们已对相关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并对错误行为进行纠正。

与此同时,也有法院工作人员认为,拍卖物品虽然不值钱,但均按照司法程序执行。

律师:实现了物品的最大价值

“从近年来法院拍卖物品来看,上到几千万的房产,下到几块钱的电池都存在。引发网友热议的是该物品拍卖价格仅为5元,但法院和电子商务平台之间的合作对挂网物品的价格并无限制。我们不必拘泥于个案视角,此次拍卖只是法院整体拍卖工作的一个部分,谈不上浪费司法资源。”北京市荣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张翔表示。

张翔律师认为,从拍卖公告不难发现,该背篼系依法没收的作案工具,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要么拍卖,要么销毁。而拍卖则是实现了物品的最大价值。

在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房保国看来,类似事件的发生体现出刑事案件空判现象比较严重。刑事案件往往判罚金,没收财产等,但由于被告人没钱,判决之后无法执行。结合上述事件,尽管拍卖仅为五元钱,也是要上缴国库。

“本人认为,不属于浪费司法资源,法院通过网上拍卖进行追缴,本身就节省了一部分成本。但目前如何加大追缴财产力度及执行力度,是法院需要思考的。”房保国说。

此外,就低价拍卖一事,光明网也曾发文评论称,司法拍卖确实例行工作,遵循程序办事也没错,但要明确的是,司法拍卖真正追求的应是拍卖顺利和效果显著。显然,拍卖1元水笔符合前者,但并不一定符合后者。面对这些低价商品怎么办?是否可以打包或批量拍卖这些低价物品?这些都值得探索。(记者李海洋 韩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