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饱含温情的故事
——《天堂回信》
剧情简介
1990年代,北京。晨晨(石晨饰)的爸妈在国外工作,他平日与爷爷(李丁饰)一起生活。爷爷干了一辈子邮政工作,退休后与孙儿相依为命。一天,祖孙俩把一封已故去的收信人的信件系在风筝上放飞天空,爷爷告诉晨晨:他在天堂会收到的。不久,妈妈(肖雄饰)从国外回来了,她看不惯公公对晨晨的放任,每天给晨晨布置了英语、钢琴等课程,原有的平静不见了,爷爷搬回了自己的旧居。晨晨日夜思念爷爷,他恨透了什么英语钢琴,整天哭闹不休,妈妈见此若有所思。爷爷的生日到了,晨晨与好伙伴琳琳送来生日贺卡祝福,爷爷带他们外出放风筝,劳累一天后,在孩子们的欢笑声中,爷爷却永远“睡”去了......
豆瓣网评
1
爷孙之间质朴的羁绊,成为了《天堂回信》最为动人的情愫,电影不仅用海外归来的妈妈为视角,巧妙的营造了剧情的矛盾张力,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以着点,更用生死,渲染出那源于亲情的离别之痛,相信以作别人世的爷爷,会收到那晨晨封挂在风筝上的生日卡。
——梦里诗书
2
三轮车,信,这两个意象今天看来有些“从前慢”的意思。那时信息时代还在远处踽踽而行,几未接触过电子的儿童有着充裕的时间与人做交流。而交流最多的,是疼爱他的爷爷。男人老了总像个孩子,就像是返璞归真,他们的交流与爱是卡通式的,漫画式的,足以让晨晨在成人以后带笑追忆的时候,落一滴愉悦又怅然的泪。童年时的离别大多是生别离与天人永隔。多年后我们会疑惑,那些人与事,果真曾有过吗?人世何其艰难,惟有爱最珍藏。
——秋樱
3
在由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们看来,这部电影是戳心窝的,短暂的分开与长久的分离,在孩子的心里填满了依恋与不舍,这种感情是自然而然的,不带丝毫虚假,妈妈的介入扰动了爷孙建立起的纽带,蹬三轮下棋送信放风筝,所有的回忆都是深深的怀念。
——醉梦·聊生
推荐理由
记忆中好像很少有人会来写这部电影的影评,因为几乎没有人确切的记得她的名字。甚至就连我自己,也是在很久之后才知道,这部斑驳记忆了十多年的电影,其实叫《天堂回信》,而不是我长久以来认为的《天堂来信》。但是在现实里,和很多朋友谈起来,几乎所有人都还依稀的记得,电影里那个慈祥的爷爷,那个会放风筝,养荷兰猪的小男孩。
故事似乎很简单,简单到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又似乎很长,长到可以回味很多年。
即使是在今天,以成年人的眼光来看,我仍然无法准确概括,这电影究竟是哪里最让人难以忘怀。也许是从第一个镜头开始,明媚阳光下的那个风筝,鸽哨声在晴朗的天空里回响,老人和孩子的声音重叠交错,在故宫前面那片大广场上蔓延开来。
电影的最后,晨晨去放风筝,还是在一个晴朗有风的日子里。他把给爷爷的信挂在长长的风筝线上,放到了空中。因为爷爷曾经告诉他,如果有一天爷爷不在了,你就把信寄到天堂,写上爷爷收,爷爷就会第一个收到。
如果我问你,第一次因为看电影而哭是在几岁?还记得她的名字吗?你会不会已经记忆模糊。我想,对很多人来说,《天堂回信》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在你对善恶还懵懂的孩童时代,让你第一次知道离别的样子。
我们是不是都和晨晨一样,有过一个慈爱的长辈,或是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曾经,被娇纵被宠爱的感觉是那么的理所当然,有一天失去了才慢慢发现,再也回不来了。曾经,我们是不是也相信过那样的谎言,相信有寄往天堂的信。大概悲伤的时候,我们都需要一个出口,安慰别人,也安慰自己。
看完电影之后,我想等解封了去放个风筝。有些话永远都说不出,有些人永远都听不到,但是,风筝知道。
文稿:森垚
图片:网络素材
排版:郭鑫
编辑:张婕妤
审核:周婷婷
终审:张海晶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