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52年10月的上甘岭,用尸横遍野来形容一点儿也不为过。硝烟与炮火环绕着整个上甘岭,即便相隔几公里,都仿佛能闻到战争的味道。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靠着对祖国的思念,志愿军战士坚强地挺了下去,撑到了最后的胜利。而这场足以载入世界战争史的上甘岭战役,是秦基伟率领45师创造的一次惨烈胜利。
那一个多月的时间,秦基伟熬白了头发,熬皱了脸颊,心力交瘁。压力无法排解之时,他只能借用抽烟来暂时麻痹自己,最多的时候一天甚至能抽两包。
1953年,志愿军班师回朝。毛主席亲切接见了嗜烟如命的秦基伟,顺手递了支烟,但这支烟却被秦基伟给拒绝了,理由是:我不会抽。
这是为何呢?明明放不下香烟,秦基伟为何会拒绝毛主席递过来的烟?这背后有何隐情?在上甘岭一战中,秦基伟将军又表现出了怎样的伟岸光辉?
有勇有谋,嗜烟如命
如果有人问秦基伟,他戎马一生,最不能缺少的陪伴是什么?
他大概会说,那应该是烟草的陪伴。
作为共产党军队中敢打敢拼的将军,秦基伟是出了名的嗜烟如命。战斗最困难的那段时间,他可以一天不吃饭,三天不睡觉,一周不喝酒,但就是不能没烟抽。当烟草在手指间燃烧的时候,他会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好像眼下困扰在心间的烦恼也跟着烟雾一起飘向了远方。
抽烟的嗜好到底是什么时候培养起来的,秦基伟自己都说不清楚。不过他倒是记得,自个儿小时候也算是个乖乖仔。没有路走,他就自己给自己挣命。
那是1914年,秦基伟出生在湖北黄安。
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他还尚未长大成人,就骤然遭遇了一场席卷全城的温疫。父母、兄弟姐妹、亲朋好友,身边的人一个个离去,只留他一人在这世间踽踽独行。
走投无路的他,选择在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这一年,他才只有13岁,彼时的他压根儿不明白参加起义的意义是什么。他只是知道,唯有这样,才能给自己挣一条活路。
乱世之中,人命比草贱,生存,是最难的命题。
两年后,15岁的秦基伟带着身边几个伙伴一起加入了红军第11军第31师。他的心中朦胧觉得,身为好男儿,就应当参军报国,应当用双手挽起将倾的大厦,应当为老百姓拨开笼罩在生活当中的黑雾!
那时候军中有很多兵痞子,他们在战斗中总是冲在最前面,一身血性。如果有命从战场上活着走下来,他们就会用烟来奖励自己又活了一回,来打发难以消磨的时间。
跟着这些前辈,秦基伟学会了抽烟。从此,烟草就成了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在他焦头烂额之时,给予了他支撑性的力量。
虽然年纪小,但是秦基伟却特别勇敢,勇敢得不像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每一次战斗,他都会扛着枪,跟比自己大许多的战友们一起冲。冲着冲着,他在军营中渐渐长大,长成了战场上顶天立地的男儿。
在国民党对红军的围剿战斗当中,秦基伟表现亮眼,常常擅长以灵活的游击战术与敌人在复杂的地势中周旋。他有勇有谋,该进时进,当退则退,既能打击敌人锐气,又能保存我方力量,实在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将才。
战斗任务最紧张的时候,他也喜欢用抽烟的方式来抒发心中的压力。那个时候才只有20岁,可他的动作竟熟练得像个老烟枪。烟在他生活当中的存在感,实在是不容小觑。
1935年,秦基伟跟着红军大部队一起长征。而后,他又辗转在抗日战争的战场之上。在太行山的抗日根据地尚且还是一片空白时,他独自一人前往,一个人撑起了一片天地。
组建游击队、招揽队员、边打仗边扩招,做这些事情的同时,他还得琢磨怎样将这一批散漫的游击队员改造成正规的军人。
此间压力,不可谓不大,但他扛了下来。
抗日战争后,随之而来的又是解放战争,他同样身先士卒。1949年2月,秦基伟被提拔为解放军第15军军长。多年的军旅生涯中,他始终铭记着老首长徐向前对他说过的一句话。
“莽夫打仗,不动脑子,即便能取得短暂的胜利,最终也走不长远。我们解放军打仗,光有力气还不行,脑子得跟身体同步行动。否则,你迟早有一天得被老蒋打回老家。”
时光在昼夜不停地交替中快速流逝,当他回想起早些年这些经历时,不得不感叹一句,岁月的力量无穷尽。而他与香烟的故事,也还在继续。
拼死血战,守住尊严
新中国成立后,秦基伟也能暂时从炮火的喧嚣中脱离出来。此时的生活节奏远没有战时那么快,虽然他压力没有之前那么大,但是爱抽烟的习惯却一直保留了下来。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本可以退居大后方的秦基伟主动请缨,带领部队上战场。他说:
“军人最终的归宿应当是战场,在后面躲着享福算什么军人。我手里的刀还没钝,也还扛得起冲锋枪,没有道理不去。”
1951年3月,秦基伟率领着45师入朝,一直到1953年抗美援朝胜利结束之后,他的双脚才终于又踏上了熟悉的土地。
过后不久,毛主席专门接待了抗美援朝战争中贡献巨大的将领,其中就包括秦基伟。
那是秦基伟第一次见到主席,所以内心特别激动,甚至还有点儿小紧张,比上战场还要紧张。直到见到主席和蔼的面庞,听到主席关切的声音,他才终于渐渐平静下来。
毛主席顺手递给他一根烟,看着这根烟,秦基伟的思绪又不由自主地回到了1952年10月,回到了那个让人一辈子难以忘怀的上甘岭....
将时间拉回到1952年的上甘岭战役中。
当时,中美双方的军队都在争夺上甘岭上的两处高地。这个地方的战略意义十分重要,谁能夺得,谁便能奠定往后的胜局。对于秦基伟来说,此处志在必得。
但他也知道,想要守住上甘岭,必定得付出惨痛的代价。
彼时,提前五个月,他就已经派人专门在上甘岭山脉的腹地处挖地道。当地面战争难以为继时,地道便可以作为志愿军最安全的后方。他们的指挥部也设在地道当中,秦基伟没日没夜地泡在里面,对着地图研究各种战略战术。
秦基伟身边的战友回忆说:
“那个时候的指挥部整天烟雾缭绕,秦基伟抽烟几乎就没停过。他的压力太大了,有些情绪无法排解,只能抽烟,一根又一根地接着抽。”
对于战地的争夺,其状态也是此起彼伏。
白天,美军先进的装备起到了巨大的优势,所以阵地落到了他们手中。晚上,志愿军发挥夜袭的优势,又能把阵地从敌人手里抢回来。
双方就这样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打着一场惨烈的持久战。
10月20号之后,情况进一步恶化,美军加大了火力进攻,志愿军牺牲人数骤增,战场之上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10月23日,那是秦基伟永远也无法忘记的一天。
那天,整个45师守着597.9高地,打到最后,甚至连一个基础的编队都凑不起来。各团的战士们七零八落,侥幸存活下来的人也是身受重伤,那个场面,宛如人间地狱。
不,不能退!战斗已经打到这一步了,如果现在退了,那些战友们就全都白牺牲了。秦基伟力排众议,坚持不退,他将战士们打散,重新编排单位,重新确立主攻部队。除此之外,他还把自己手头上所有的兵力全部都压了上去。
这一战,人与阵地共存亡,不成功,便成仁。
志愿军的死守感天动地,11月25日,经历了整整一个多月的殊死搏斗,上甘岭终于被守住了。铁骨铮铮的男子汉们,流血流汗不流泪的战士们,忍不住在战场上痛哭失声。
后来,身在主席办公室的秦基伟回想起来那段峥嵘岁月,甚至觉得恍如隔世。原来已经一年了,仅仅一年的时间,天地已经发生了改变。
称“不会抽”,终身戒烟
伴随着毛主席的一声问话,秦基伟的思绪又终于被拉了回来。
“秦基伟同志,我这也没有什么好东西能拿来招待你,这烟还不错,你要抽烟吗?”
毛主席问着,顺手递过来了一支烟。
秦基伟仿佛打了个激灵,被毛主席的问话拖回了现实当中。他顿时觉得有些结巴,心里百转千回地想着,在主席面前抽烟会不会不太好?会不会显得我不够庄重严肃?
带着这样的自我怀疑,秦基伟摇摇头,推了推,回答道:“不用了主席,我不会抽。”
闻听此言,秦基伟身边的警卫员都忍不住瞪大了眼睛。他在心中悄悄腹诽:您还不抽烟呐,您要是不抽烟,那部队上一天干两包烟的人是谁啊?
同时他也很诧异,秦基伟一个嗜烟如命的人,怎么会在主席面前这样回答呢?
后来回去之后,警卫员问出了心中的疑问,这才得知原来秦基伟一直很紧张,想要维持自己的形象,所以才这么回答的。
警卫员恍然大悟,又拿出随身携带的香烟,递了一根给秦基伟,权当安慰。
没想到,秦基伟说:
“从今天开始,我就不抽烟了。咱共产党战士,一向说到做到。今天我既然在主席面前说了不会抽烟,那我以后就绝对不会再碰了。”
警卫员万万没想到,秦基伟是一个几十年的老烟枪,一个习惯于通过抽烟来排解内心压力的军人,竟然真的因为一句话就放弃了这么多年的习惯。他不仅自己不抽,还不许身边的人随身带烟,免得他们给自己制造戒烟障碍。
其实戒烟一开始,秦基伟确实觉得挺难熬的。
毕竟习惯了香烟的作用,每次想抽烟时,心里就特别痒,严重时甚至觉得百爪挠心。但他硬是用从战场上磨练出来的坚强意志,把这份抽烟的冲动硬生生压抑了下去。手里痒,他就写字,喉咙痒,他就吃糖,反正总能找到替代方式。
后来的战友聚会,秦基伟的改变也让大家瞠目结舌。大伙儿都习惯了老首长烟不离身,可没想到他对着别人递过来的烟,一律都是坚决拒绝的态度。
面对旁人的玩笑,秦基伟还会用最近学到的《诗经》当中的一句诗来回答:“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此话用来形容他的态度,实在是妙极了。
算下来,从1953年与毛主席见面的那一天开始,一直到1997年2月秦基伟因病去世,漫长的44年人生路途中,他再也没有碰过香烟。
老一辈人的决心实在令人叹服,不管是对于革命理想,还是对于生活细节,他们都实在配得上高风亮节四个字。而秦基伟将军虽然已经离开,但是他的精神,与天地长存!
结语
小小一根香烟,在秦基伟的人生中扮演了如此重要的角色。它是他重负之下的疏解,是他迷茫之时的平静,是他焦躁之中的安慰,后来也逐渐成为了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由于承诺,秦基伟又坚决地与香烟告别,决心仿佛可撼天地。
先辈们的意志品质,永垂不朽!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