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列强近代化的不断演进,为满足其对财富的贪婪欲望,西方各国渐渐开启了殖民掠夺和人口贩卖的疯狂模式。

在西方世界普遍“蒸蒸日上”的大流中,“寄居蟹”式的封闭中国逐渐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砸开外壳,中国百姓自然成为其满足欲望的手段和工具并不断加以搜集。

事实上,中国百姓结伴随海外佣工最早可以追溯到宋元朝代。晚清时期,随着中国大门的被动开启,“猪仔贩运”、“赊单苦力”、“合法化招工”等涉外不平等劳动契约的签订给我国劳动者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华工赴美“热潮”

1、诱骗、绑架、囚禁等卑鄙手段贩卖华工牟取暴利

1848 年 1 月,美国加利福尼亚萨克拉门托河谷发现黄金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至中国。

由于劳动力匮乏,美国商人前往中国沿海地区招募华工,他们通过六大会馆、中国经纪人或买办,散布极具诱惑的宣传单页,吹嘘金山富裕的生活和劳工丰厚的报酬,吸引了许多困于生计而又不安于现状的中国民众远渡重洋,成为异国淘金客。

这是中国移民史上第一次移美高潮,在他们中间,除了极少数的商人,绝大部分是出卖劳动力的劳工,很少有女性,也很少有人真的希望永久留在美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正自愿赴美且不受六大会馆控制的华工只是极少数,为填补美国劳动力的巨大缺口,催生了通过诱骗、绑架、囚禁等卑鄙手段贩卖华工牟取暴利的产业,

所谓“苦力贸易”,为掩人耳目,美国当局强调这批人是自愿自费移民的“赊单工”,其实这只不过是美国肆意掳掠华工、与他国争抢中国廉价劳动力资源的竞争策略。

2、晚清国内天灾人祸逼迫大量华工远赴海外

由于耕地面积有限、农业生产力普遍低下,生之者寡,食之者重,土地与人口比率不断恶化,百姓力难自赎,一些人沦为流民、乞丐、会匪之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时期土地兼并问题严重,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是一切农业经济最主要的生产资料,耕地不足和越来越集中在少部分人手中的情势导致农产品供求失调,进而引起通货膨胀,突出的表现是南方人的主食——大米价格上涨。

康乾时期米价便只升不降,到 19 世纪中后期时情势愈加恶化,“1899年闽浙总督报告,福建米价因多方原因猛增至每石 7000 多文(70 钱)”,比一个世纪前的数字增长了 10 倍多。

中国一直以来都是自然灾害的多发之地,在清朝长达 267 年的统治中,有统计表明其中有 92 年发生了旱灾,190 年发生了洪涝灾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然灾害年年光顾,搅得官民苦不堪言,尤其是水旱灾害,发生频率最高、破坏力最强,导致了土地荒芜、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饿殍遍野、流民四窜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

尤其是发生在 1877—1878 年的一次特大旱灾——丁卯奇荒,它导致内地的大批流民向北取道西安、凤翔,向东取道商州、郑县,向南取道宜昌、重庆,拖家带口、扶老携幼,踏上颠沛流离的逃荒路;

而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则因一直以来与东南亚等外部世界保持了较为紧密的联系,所以那里的流民多选择去大洋彼岸谋一线生机。

清末天灾不断,人祸也此起彼伏,清政府对外屡战屡败、丧权辱国,对内极尽压榨、残酷剥削、贪污成风,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民众不断抗争,各地不时爆发农民起义,动摇着清帝国的统治根基,尽管清廷严酷镇压,各种名义的起义仍旧不断,预示着一个帝国的陨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争导致大量人口死亡,经济凋敝,原有的社会条件被破坏,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一批民众为避祸举家南迁,辗转至澳门、香港等地;

起义失败后参加者为躲避清廷的追捕,逃往闽粤沿海地区,但仍难以保全性命,对他们来说或许只有远离故国,才能改头换面过上新的生活。

二、晚清列强采取的各种招工手段

1、虚假宣传

某船公司在广州张贴招聘海报,上面写着“美国人很富,他们欢迎中国人,工钱多、房子大、吃得好、穿得好,好得难以形容。你可以给朋友写信寄钱,我们负责安全送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好,那里没有满大人……本公司的代理人在那里,中国人有神明保佑……大家都去美国发财吧,那里打工有保障,我们能保证你安安稳稳地赚钱。”

可以想见在美国大量招募华工的头几年里,他们在美国领土上是极受欢迎的,为了吸引华工他们甚至进行大规模的虚假宣传。

据估计,到 1851 年末约有两万五千名中国人在加州从事采矿、家政等体力劳动。

这一时期白人劳工与华工间之所以能相安无事主要是因为种族歧视在当时仍服从于商业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因为白人只肯从事高回报的开矿行业或做投机商,因此适应性强又吃苦耐劳的中国人可以在他们不屑一顾的领域默默耕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美国商船是猎取华工的主要势力

当时的广州,美国商船是猎取华工的主要势力,劳崇光在致美国驻华大使华若翰的照会中质问道:“当经本部以向来匪徒敢于拐骗良民,皆恃长洲等处泊有墩船接收;是墩船即为匪徒拐骗之机,已无疑义。

美领事仍准合众国船在长洲湾泊,接收‘猪仔’,以致中国人纷纷来本部堂禀诉,被内地匪徒,拐去子姪兄弟等,卖在长洲合众国船上,强押舱底等情。”

美方虚伪地表示美国船只载运用于强迫劳动的中国苦力是违法的,其驻中国领事法院的条例明文规定:“领事不得承认任何美国公民违背 1862 年 2 月19 日国会批准的有关‘苦力贸易’的规定的行为,也不得承认任何涉及奴役他人的主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明显此条法规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拐卖华工的罪行丝毫没有收敛。

最早美国政府处理华工问题时一直采取的是阳奉阴违、虚与委蛇的策略。为尽可能多地掌握证据,劳崇光还派员侦查拐卖劳工案件,解救被困人员,严厉处置拐匪。

此举促使外国招工组织与广东政府合作,这种招工制被称为“广州制度”或“公所制度”,同时它也表明清政府对列强在华招工一事予以了默许和承认。

三、晚清与海外国家在华工观念的不同

1、晚清政府对待华工的态度

华工赴美之初,美国对华工的到来极为欢迎,甚至不惜雇佣拐匪在中国沿海地区大肆掳掠工人,以填补西部地区劳动力的巨大缺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观此时的清政府,仍旧厉行海禁,视出洋务工人员为天朝弃民,妄图以掩耳盗铃之策对抗西方各国的武力侵略与经济掠夺,但禁止苦力贸易、设立驻美领事馆、派驻外交使节等被动实施的举措对传统的移民政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清政府开始正视华工出国问题并尝试与美方进行交涉,在这一过程中清政府加强了与海外华人的联系,认识到他们无限的经济潜力,同时出于维护国家形象的考虑,转而积极保护海外华工。

2、美国国内对待不断输入的华工的态度也出现了转变

后来资本主义世界遭遇经济危机,不断有人加入失业大军;帝国主义加强对华资本输出,各国在中国通商口岸和内地兴修铁路、大办工厂、冶金采矿,就地奴役和剥削廉价的劳动力比向本国输入华工更加有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遵循利益至上原则的美国在此时撕下伪善的面具,这个当初他们迫切搜寻并利用到极致的劳工群体现在被弃之如敝履。

当然仅仅如此还不足以安抚叫嚣着“一个中国佬都不留”的愤怒的选民,一部部排华法案的出台迎合了种族主义者的心理,成为政府转嫁危机、民众宣泄愤怒的手段,而为此买单的只有曾经为美国西部建设流血牺牲的华工。

结语

晚清华工中的多数人擦干眼泪,在异国他乡的星空下怅念故乡,在异国的烈日和暴风雨中劳作,在异国寻找、重塑被摧残的尊严。出洋劳工是最早一批冲出满清王朝这间黑屋子的人,但他们并未进入天国,而是跌落炼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清华工是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社会环境下的产物,它的存在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部血泪史、辛酸史,但它的存在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和光荣,华工为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应该被历史遗忘的。

参考文献:

1、《清实录》

2、《美国迫害华工史料》